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热激
  • 2篇热激转录因子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大豆
  • 2篇胁迫
  • 2篇耐热
  • 2篇耐热性
  • 2篇A1
  • 2篇大豆
  • 1篇玉米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生物固氮
  • 1篇逆境
  • 1篇逆境胁迫
  • 1篇气生
  • 1篇气生根
  • 1篇热胁迫
  • 1篇种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王超
  • 2篇张利明
  • 2篇陈晓军
  • 2篇朱保葛
  • 2篇李葳
  • 2篇吕慧颖
  • 2篇叶春江
  • 2篇白洋
  • 1篇罗淑萍
  • 1篇徐民新
  • 1篇王超
  • 1篇严建兵
  • 1篇白洋

传媒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遗传背景自交系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差异比较
2022年
陆生植物与多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文章选取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材料昌7-2和B73,在山东和海南种植,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随机森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对栽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大于基因型,而不同基因型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对栽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也不同,同时利用随机森林分析发现若干丰度显著受宿主基因型影响的细菌类群。该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栽培环境和宿主基因型对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影响的认识,为研究玉米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崔亚俊翟志文王超刘永鑫陈园园袁怀波严建兵严建兵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基因型玉米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781bp,包含1个...
陈晓军叶春江王超吕慧颖李葳张利明朱保葛
关键词:基因工程大豆耐热性
文献传递
玉米可利用气生根进行高效生物固氮被引量:2
2019年
植物自种子萌发开始,就一直与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这些微生物可以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吸收营养,抵抗逆境胁迫,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1,2].
王超王超
关键词:生物固氮气生根环境微生物植物生长种子萌发逆境胁迫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被引量:28
2006年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为AY458843)。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GmHSFA1也含有4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寡聚域、核定位信号和C端激活域。BLAST分析表明,GmHSFA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2.46%。RT-PCR、Northern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1)GmHsfA1在大豆的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2)常温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GmHsf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3)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了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热激蛋白基因GmHsp22在非诱导条件下的转录,并加强了高温胁迫下另2个热激蛋白基因GmHsp23和GmHsp70的表达;4)转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温度(达52℃)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上述结果说明,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或促进其下游3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明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
陈晓军叶春江吕慧颖徐民新李葳张利明王超罗淑萍朱保葛
关键词:大豆转基因热胁迫耐热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