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雅琼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溶酶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性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扩大
  • 1篇依达拉奉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6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6篇王雅琼
  • 5篇李欣
  • 2篇李雯
  • 2篇邱诗雄
  • 1篇黄惠敏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6小时)溶栓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发病6~12小时内完成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且PWI>DWI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溶栓+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A组、B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6~0.9mg/kg静脉滴注溶栓治疗,C组常规治疗。3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B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7.43±3.32、6.71±3.26和4.08±2.13,均较A组、C组降低(P<0.05);溶栓后2周、3个月的ADL评分分别为67.23±13.72和81.54±12.21,较A组、C组明显升高(P<0.05);B组治疗后复查头颅CT梗死面积小于A组和C组;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将依达拉奉和rt-PA联合应用可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
王雅琼李欣邱诗雄
关键词:脑梗塞纤溶酶原激活剂神经保护作用
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6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完成磁共振检查,且(PWI-DWI)/DWI×100%>30%的40倒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1HSS)评分,溶栓前、溶栓后2周、3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溶栓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2周和3个月,溶栓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
李欣王雅琼邱诗雄
关键词:弥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
王雅琼李雯李欣
关键词:脑出血
轻度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王雅琼李欣
关键词:轻度认知损害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早期确诊治疗时间窗MCI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rFⅦa对脑出血早期血肿再扩大的干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rFⅦa)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再扩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 h内完成头颅CT的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rFⅦa治疗组(rFⅦa组)和未应用rFⅦa组(对照组),rFⅦa组给予40μg.kg-1 rFⅦa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 h后比较血肿变化,同时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价转归。结果:24 h后复查头颅CT时rFⅦa组血肿扩大(>33%)4例(12.5%),对照组血肿扩大11例(3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 h后rFⅦa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增加(P<0.05),NIHSS评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mRS评分在0~3分的患者所占该组比率分别为84%和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FⅦa对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李欣王雅琼李雯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浅析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并依据该数值,将90例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胰岛素抵抗组颈动脉异常率为83%,非胰岛素抵抗组颈动脉异常率为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表明胰岛素抵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黄惠敏王雅琼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