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博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疗体会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连续收治5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4例利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1例未及手术心跳骤停死亡,另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痊愈出院,复查胸部增强CT扫描瘤腔封闭良好,无内漏。结论:对于外伤造成的创伤性胸主动脉峡部破裂形成的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张福伟闫玉生童健陈群清陈坤棠李辉梁广行王颖博
-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破裂胸部损伤腔内隔绝术
- ω-3脂肪酸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持续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后处理组(C组)以及ω-3脂肪酸后处理组(D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持续灌注150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min,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C组在再灌注开始前进行4个循环的复灌20s/缺血20s,D组在再灌注开始前用ω-3脂肪酸灌注15min。灌流结束后取左心室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B组相比,C、D组LDH、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D组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C、D组的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ω-3脂肪酸后处理可提高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SOD的水平,改善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
- 张福伟王颖博赵小萍童健
- 关键词:后处理心肌保护
- 原发性胸腺生殖细胞瘤1例
- 2011年
- 患者男,23岁,因“发现前纵隔肿物4个月余”来我院就诊。4个月前因斗殴伤及胸部导致胸闷、气促,行CT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物,未行诊治。
- 王颖博童健张福伟
-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原发性胸腺纵隔肿物CT检查
- ω-3脂肪酸后处理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研究
- 研究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涉及多种机制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冠脉的介入治疗和体外循环手术得到了广泛开展,术后可能出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心脏外...
- 王颖博
- 关键词:Ω-3脂肪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形态学
- 文献传递
- ω-3脂肪酸后处理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研究
- 2011年
- 目的 观察ω-3脂肪酸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持续灌注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Post组)和ω-3脂肪酸后处理组(Post-ω组).Con组持续灌注150 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Post组在再灌注开始前进行4个循环的复灌20 s/缺血20 s,Post-ω组在再灌注开始前用ω-3脂肪酸灌注15 min.记录平衡灌注末及再灌注30、60、90 min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复灌结束后,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I-R组比较,Post-ω组可显著增加复灌30、60、90 min +dp/dtmax (P<0.01)和-dp/dtmax(P<0.05).与I-R组比较,Post、Post-ω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5).与I-R组比较,Post组、Post-ω组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ω-3脂肪酸后处理可提高离体大鼠心肌舒缩力,可能通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改善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王颖博童健张福伟
- 关键词:Ω-3脂肪酸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