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作基

作品数:69 被引量:88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油气
  • 26篇盆地
  • 14篇勘探
  • 13篇成藏
  • 10篇前陆
  • 10篇前陆盆地
  • 10篇陆盆
  • 9篇地质
  • 7篇资源评价
  • 7篇勘探潜力
  • 6篇储量
  • 6篇储量增长
  • 5篇油气成藏
  • 5篇油气勘探
  • 5篇气田
  • 5篇含油
  • 5篇成藏模式
  • 4篇大油气田
  • 4篇地震资料
  • 4篇新生代

机构

  • 5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石油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国际...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塔里木石油勘...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6篇田作基
  • 18篇刘亚明
  • 18篇马中振
  • 16篇周玉冰
  • 15篇赵永斌
  • 14篇阳孝法
  • 12篇吴义平
  • 11篇王丹丹
  • 8篇潘校华
  • 6篇张志伟
  • 5篇王兆明
  • 5篇宋建国
  • 4篇张光亚
  • 4篇张鼐
  • 4篇韩彬
  • 4篇边海光
  • 3篇鲍志东
  • 3篇李富恒
  • 3篇王丹丹
  • 3篇温志新

传媒

  • 6篇中国石油勘探
  • 5篇石油学报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地学前缘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西北地质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阿瓦提陆内前陆盆地被引量:22
1996年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NE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SSE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SE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向SE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前陆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是第三类前陆盆地。
田作基罗志立罗蛰潭彭大钧于汇津宋建国
关键词:盆地类型油气藏
基于分频融合的复杂断裂分级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频融合的复杂断裂分级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低、中、高三个不同频率的单频地震数据体,而后对单频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干计算,得到低、中、高三个单频断裂检测数据体,随后将单频断裂检测数据体进行色彩融合显示,...
马中振田作基周玉冰夏朝辉阳孝法韩彬王丹丹刘亚明赵永斌
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及油气勘探方向
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及其演进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它们是一对共轭的、正负相依的构造地貌单元,自北而南分为六个构造单元: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
宋建国田作基
关键词:盆山耦合大油气田
文献传递
两种结构类型的走滑相关剪断裂带被引量:4
2024年
里德尔剪切是走滑带的典型构造样式,但近年来发现的很多剪断裂带中的剪断裂组合样式与经典里德尔剪切不同。在这些剪断裂带中,剪断裂的排列方式与两盘位移方向性质相同,即左阶左行或右阶右行,被称为同阶行剪断裂,其叠合部位具有离散性质。基于库伦破裂准则,认为这些剪断裂带是在双剪切带夹持的断夹块上发育的。在双剪切作用下,最大主应力迹线方向上将产生2组共轭势剪破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与最大剪应力(主走滑方向)成小锐夹角的剪破裂将优先得到发展,而与最大剪应力成大锐夹角的剪破裂将受到抑制而被限制在前者之间,形成一种不同于经典里德尔剪切组合样式的新型剪断裂带。这种类型的剪断裂带发育离散型叠合带,对成藏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陈书平田作基徐世东马中振常少英赵怀博
南美玛德莱德迪奥斯盆地深层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以秘鲁58区块二叠系Copacabana组为例
2022年
基于区域沉积环境及古地貌分析,充分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秘鲁58区块二叠系Copacabana组的沉积相识别标志、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开展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揭示出沉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Copacabana组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沉积相和开阔台地浅滩、滩间海,局限台地潟湖、浅滩和蒸发台地潮坪5种亚相。②Copacabana组下段广泛发育开阔台地颗粒滩;中段开阔台地滩间海由西南部延伸至工区大范围;上段由西南向东北依次发育开阔台地滩间海—开阔台地颗粒滩—局限台地潟湖沉积,上段顶部发育区域性风化壳。自下而上展示出退积—加积—进积的沉积序列。③储层发育受控于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的双重作用:古地貌的高低造成风化程度的不同,进而控制了风化壳、砂屑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储层的发育;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引起颗粒滩的迁移,进而控制了颗粒灰岩储层的发育。明确了研究区风化程度有限,主要发育开阔台地颗粒滩,颗粒灰岩为研究区主要的储层类型。
赵永斌田作基阳孝法刘亚明马中振周玉冰王丹丹韩杰
关键词:碳酸盐岩沉积相主控因素二叠系
南美圭亚那盆地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2024年
近年来,圭亚那盆地在上白垩统浊积砂岩中相继取得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增加了继续加大勘探的信心。不同区域不同储集层段油气富集规律差异及下步勘探方向是盆地勘探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开展构造沉积、成藏条件、油气分布、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系统分析了圭亚那盆地不同区带油气成藏的差异性,明确了下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圭亚那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早裂谷期、晚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可划分为沿海平原区、陆架区、陆坡区和深海盆地区4个区带。盆地发育被动陆缘期塞诺曼阶优质海相烃源岩和早、晚裂谷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2套有效烃源岩。油气分布呈现“纵向分层”和“平面分区”的特征。上白垩统为盆地主力成藏组合,陆坡区为主要成藏区带,发育大规模的浊积砂岩油气藏。盆地总体具有近源成藏、侧向中距离运移成藏、侧向长距离运移成藏三种模式。陆坡区和深海盆地区以近源成藏模式为主,为盆地主要成藏模式,优质规模储层控制油气的富集。陆架区以侧向中距离运移成藏模式为主,封堵和储层为成藏主控因素。沿海平原区为侧向长距离运移成藏模式,烃源岩、运移通道和稠变机制为成藏主控因素。下步勘探应以陆坡区浊积砂岩为主,油气并重,西北和东北地区是两个重要方向。
刘亚明王红军田作基马中振周玉冰
关键词:成藏模式主控因素勘探方向
走滑断层滑距定量评价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走滑断层滑距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断层走向和地质信息,确定第一断层剖面和第二断层剖面;基于所述第一断层剖面,获取第一断层剖面厚度曲线,基于所述第二断层剖面,获取第二断层剖面厚度曲线;使所述第二断层...
马中振田作基周玉冰阳孝法刘亚明赵永斌王丹丹韩彬刘章聪田园
一种丛式钻井平台选址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丛式钻井平台选址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按设定步长确定丛式钻井平台可建设区域内的多个丛式钻井平台可建点;优选点筛选步骤,将与可建点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待钻圈闭的油气资源量之和,确定为可建点的可控资源...
马中振田作基周玉冰韩彬王丹丹赵永斌阳孝法刘亚明
纵弯叠加褶皱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在野外对纵弯叠加褶皱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软材料模拟了纵弯叠加褶皱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它的成因、形成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模型实验的地质意义。
田作基余定成
关键词:叠加褶皱
塔里木库车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被引量:60
2001年
库车前陆盆地在古生代被动陆缘和中生代陆内坳陷基础上发育 ,属于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内部发育多条东西向断裂带 ,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是背斜和断层相关背斜 ,白垩纪末形成构造雏形 ,库车期—西域期定型。库车含油气系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优越的成藏条件 ,已发现克拉 2特大型气田等 8个油气田 ,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成藏机制和成藏模式 ,需要采取不同的勘探策略。克拉苏构造带深、浅构造垂向变异显著 ,必须加强深层天然气藏的勘探 ,可以兼探浅层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之依南地区勘探的重点应是寻找凝析气和湿气等天然气藏 ;依奇克里克背斜带应主要寻找背斜和断背斜型凝析油、黑油油藏 ;塔北轮台断隆带主要应寻找断背斜型凝析油气藏。
田作基张光亚邹华耀李启明皮学军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