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学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专科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SAS、SDS及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 张玲申潇竹詹桂兰白学玲李建梅刘丹丹
- 关键词:护理干预抑郁生活质量
- 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接受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绞痛程度、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心绞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白学玲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综合护理心功能满意度
- 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的改善作用
- 2021年
-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日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D伴日间嗜睡患者51例,其中24例(干预组)在PD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的运动康复护理,27例(对照组)仅给予PD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前后均完成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PD睡眠量表(PD sleep scale,PDSS)、衰弱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日志中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入睡后睡眠中断次数、夜间睡眠觉醒时间和4项睡眠指标(睡眠质量、醒后清醒感指数、易醒、做梦)评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连续性时点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SS、PDSS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睡眠中断次数、睡眠质量的比较呈现显著分组效应,即干预组ESS及PD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17.780、23.400,均P<0.01),干预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睡眠中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F=12.390、15.290、50.730,均P<0.01);衰弱、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以及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觉醒时间、醒后清醒感指数、易醒及做梦评分的比较均无分组效应(F=18.460、19.800、13.730、19.670、0.890、25.640、16.870、19.860、16.480,均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改善PD患者日间嗜睡状况,同时能缩短夜间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断次数、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 刘丹丹陈岩李娟申潇竹龚晨李敏白学玲刘后芹张茜
-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康复护理日间嗜睡非运动症状
- 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于更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情感支持以及心理辅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心绞痛发病率明显降低,体力受限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情绪反应也逐渐减少,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白学玲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CKD不同分期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方法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KD非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老人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水平(BMD),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2.4SD±0.18比-0.8SD±0.24,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与骨密度水平呈现正相关,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78±0.21比0.71±0.24 mm,P<0.01)及斑块形成(66.6%比36%,P<0.01)、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66.6%比36%,P<0.01)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骨密度水平与hs CRP、TG、血磷、i PTH、血红蛋白(Hb)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血钙、血白蛋白(SAlb)、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吸烟、药物以及BMD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IMT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其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66%,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仅为36%(P<0.01),CKD中晚期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的阳性率更为明显(P<0.05)。结论各期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颈动脉病变相关,骨质疏松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血脂、CKD不同分期及骨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之亦有共同点。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二者互为因果。
- 包勤文高健龚晨董燕白学玲
- 关键词:老年骨密度颈动脉IMT
-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25.0%,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9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比率为30.0%,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比率为8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有效控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白学玲
-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健康教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