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淑蓉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眩晕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位置性
  • 2篇位置性眩晕
  • 2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老年
  • 2篇复位
  • 1篇蛋白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伊班膦酸
  • 1篇伊班膦酸钠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营养状况调查
  • 1篇源性

机构

  • 6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解放军452...

作者

  • 6篇白淑蓉
  • 4篇戎健
  • 3篇李改丽
  • 3篇邓涛
  • 3篇徐贤华
  • 3篇秦杨
  • 2篇汪丙昂
  • 1篇何次
  • 1篇游志清
  • 1篇陈新敏
  • 1篇黄之杰
  • 1篇王瑛
  • 1篇郭东阳
  • 1篇王涛
  • 1篇朱军
  • 1篇魏萌
  • 1篇余开选
  • 1篇呼永河
  • 1篇程莹
  • 1篇郝新忠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对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测定,了解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儿童6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 25-(OH)D的平均测定值为(66.78±1.27)nmol/L;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为220例,占33.43%;25-(OH)D水平不足的为231例,占35.11%;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07例,占31.46%,前两者占总人数的68.54%。维生素营养状态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营养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下,应增加此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的补充量及户外活动。
郝新忠白淑蓉黄之杰陈新敏程莹游志清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
伊班膦酸钠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 64例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1片/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个月静脉输注伊班膦酸钠2mg。比较两组试验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BALP、TRAP-5b的水平。结果治疗3、6和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BALP和TRA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ALP和TRAP-5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破骨细胞活性就明显受到抑制,同时成骨细胞活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伊班膦酸钠治疗的1年时间内成骨和破骨一直维持在低水平。
李改丽汪丙昂呼永河徐贤华白淑蓉戎健秦杨邓涛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伊班膦酸钠骨转换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和白蛋白尿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S)与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及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采用320排螺旋CT对247例无冠心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并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和尿白蛋白排泌率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或出现白蛋白尿时,血压≥130/80 mm Hg增加CAS危险;患者血压≥130/80 mm Hg时,肾功能减退或白蛋白尿增加CAS危险。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压水平、e GFR水平、血压≥130/80 mm Hg、肾功能减退和白蛋白尿的发生均与CAS独立相关,而年龄、血压≥130/80 mm Hg、肾功能减退和白蛋白尿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减退、白蛋白尿以及血压升高与CAS既互相独立,又相互促进。
戎健余开选白淑蓉邓杰尹何次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脏功能
尽早耳石复位治疗对BPPV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尽早进行耳石颗粒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不同病程(≤12 h组和>12 h组)的126例BPPV患者均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 w和1年后复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病程越短的BPPV患者,其1 w(短期)临床治愈率越高(P<0.05);但病程不等的患者在1年时(长期)的临床治愈率相当(P>0.05)。病程越短的BPPV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越低(P<0.05或P<0.01),达到临床治愈所需要的手法复位次数越少(P<0.05)。结论 BPPV患者的复发率与患病程密切相关,BPPV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李改丽徐贤华秦杨戎健李烨瑾白淑蓉邓涛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复发率治愈率病程
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二例的疗效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I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DAH)中的治疗疗效。方法对2例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诊断的SLE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免疫指标、血常规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经IA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得到临床缓解,随访3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IA是SLE合并DAH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白淑蓉王涛魏萌王瑛郭东阳朱军
关键词:免疫吸附
耳石颗粒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单独药物和耳石颗粒复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对65岁以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敏使朗(12mg/d,3次/d)和金纳多(80mg/d,2次/d),口服,连续4周。联合组还给予耳石复位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颈部保健操和手眼协调训练)。开始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门诊随访,每次随访评估其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临床缓解更早出现。治疗后两个随访时间点,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药物联合耳石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BPPV见效快,疗效显著,复发少。
李改丽汪丙昂徐贤华秦杨戎健白淑蓉邓涛李烨瑾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康复老年人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