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翀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电泳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固定
  • 3篇免疫固定电泳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瘤
  • 2篇血红素加氧酶
  • 2篇血红素加氧酶...
  • 2篇神经痛
  • 2篇经痛
  • 2篇M蛋白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性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免疫球...
  • 1篇蛋白电泳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石翀
  • 4篇刘玉梅
  • 3篇李光迪
  • 3篇赵有利
  • 2篇李飞
  • 2篇王迎斌
  • 2篇刘玉凤
  • 1篇宋飞雪
  • 1篇杨佩琦
  • 1篇李元红
  • 1篇刘玮玮
  • 1篇魏虎来
  • 1篇姜雯雯
  • 1篇黄琳淋
  • 1篇李林静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07例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检测与免疫学分型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鏊定M蛋白上的应用。方法采用血清蛋白电泳技术、血清免疫固定技术(IFE)检测107例MM患者血清M蛋白。结果107例MM患者中97例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107例免疫固定电泳均检出M蛋白。M蛋白IFE分型结果为IgG型63例,其中IgG κ型29例,IgGλ型34例;IgA型25例,其中IgA κ型11例、IgAλ型14例;IgM型3例,其中IgMκ型1例,IgMλ型2例;单纯轻链型15倒,其中K型2例,X型13例。60例MM患者中有39例检出尿本-周氏蛋白,其中,12例为κ型,27例为λ型。三种方法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检出率最高,血清蛋白电泳次之,尿液本周氏蛋白电泳检出率最低(P〈O.01)。结论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探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沉淀带客易识别,是鉴定各类型M蛋白的较准确、直观的有效方法。
刘玉梅赵有利石翀李光迪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本周氏蛋白
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由各种不同疾病或损伤所引起,成为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它将血红素转化为CO、胆绿素和Fe^(2+)。HO-1/CO通路在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保护作用。近年来有较多研究也表明HO-1/CO通路在缓解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
张晶玉王迎斌石翀石磊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神经痛
296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通过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血清特异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多发性骨髓瘤(MM)分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96例血清总蛋白异常或血清蛋白电泳异常患者血清进行IFE,比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和IFE对MM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带所处位置对MM诊断和分型的作用。结果:296例中有109例患者诊断为MM。血清总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FE三种方法临床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66%、88.99%、100.00%;特异性分别为16.04%、72.72%、97.32%。IgG型、IgM型MM患者血清M蛋白均在γ区,IgA型MM患者的血清M蛋白多在β区或β-γ区,轻链型MM患者M蛋白各球蛋白区域均可出现。结论:应用IFE对MM患者血清M蛋白进行诊断和分型,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有重要价值的临床诊断方法。
刘玉梅黄琳淋赵有利石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固定电泳
HCY、Lp(a)、APO(A)及APO(B)检测与脑卒中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检测在脑卒中临床诊断和预防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9月到12月本医院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419例:脑梗死组349例、脑出血组...
姜雯雯李飞杨佩琪刘玉凤石翀
关键词:HCYAPOAAPOB脑卒中脑出血
胰岛素抵抗与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降低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2014年
目的建立稳定胰岛素抵抗肝癌(HepG2/IR)细胞模型,探讨模型细胞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及其对顺铂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0.5、1.0μmol/L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并计算葡萄糖消耗量;MTT法测定顺铂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Ⅴ/PI双标记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细胞胰岛素受体(InsR)及GRP78的表达水平。结果 HepG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降低、InsR表达显著受抑,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48h和72h的IC50为未作诱导处理HepG2细胞的165.9%和1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率降低50.29%。HepG2/IR细胞GRP78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HepG2细胞的2.12倍和2.27倍。结论肝癌HepG2细胞经胰岛素诱导发生胰岛素抵抗后对顺铂的耐药性增强,其机制与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的表达增高有关。
李林静李光迪刘玉梅李飞杨佩琦刘玉凤石翀刘玮玮魏虎来
关键词:肝癌胰岛素抵抗顺铂葡萄糖调节蛋白
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
刘玉梅李元红赵有利宋飞雪李光迪石翀
课题应用血清免疫固定技术检测了302例临床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对比分析了111例MM患者M带所处位置与骨髓瘤诊断和分型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尿液本周氏蛋白电泳)对M...
关键词:
关键词:骨髓瘤免疫诊断
虾青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及脊髓HO-1在其中的作用
2020年
目的评价虾青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及脊髓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神经病理性痛+二甲基亚砜组(NP+DMSO组)、神经病理性痛+虾青素组(NP+AST组)和神经病理性痛+锌原卟啉+虾青素组(NP+ZnPP+AST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ham组只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造模后5 d时,NP+DMSO组鞘内注射0.5%二甲基亚砜10μl;NP+AST组鞘内注射虾青素1μg(溶于10μl二甲基亚砜中);NP+ZnPP+AST组鞘内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24μg(溶于10μl二甲基亚砜中),3 h后鞘内注射虾青素1μg(溶于10μl二甲基亚砜中);3组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10 d。分别于造模前1 d和造模后3、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造模后14 d时处死大鼠,取L4-6腰段脊髓,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表达。结果与C组和Sham组比较,其余4组造模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HO-1表达上调,NP组、NP+DMSO组和NP+ZnPP+AST组脊髓SOD和GSH-PX含量降低,NP+AST组脊髓SOD和GSH-PX含量升高(P<0.05);与NP组比较,NP+AST组造模后7和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SOD和GSH-PX含量升高,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脊髓HO-1表达上调,NP+ZnPP+AST组脊髓HO-1表达下调(P<0.05),NP+DMS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ST组比较,NP+ZnPP+AST组造模后7和14 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SOD和GSH-PX含量降低,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HO-1表达下调(P<0.05)。结论虾青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上调脊髓HO-1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张晶玉王迎斌石翀刘伟钟海莲
关键词:神经痛血红素加氧酶-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