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亦男 作品数:24 被引量:179 H指数: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更多>>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分析不同病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偏瘫后伸腕功能障碍的患者26例,分为病程1年以内组(A组)和病程1年以上组(B组)两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腕屈、伸运动及相关肌肉训练,每次治疗45min共治疗15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肌力和肌电信号提高程度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腕伸肌肌力和肌电信号,病程长短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霍速 赵文汝 孙丽 杜巨豹 程亦男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 偏瘫患者 病程 肌力 疗效 肌肉训练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否能明显增强脑血管意外偏瘫伴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方法2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病程全部在6个月以上,均经其他康复方法治疗未能再进一步改善功能。全部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15次、每次50min的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屈髋肌、髋外展肌肌力评估和肌电信号数据采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是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髋关节的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有效方法。 程亦男 霍速 杜巨豹 孙丽 赵文汝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 脑血管意外 偏瘫患者 肌电信号 髋关节功能 大脑右半球在失语症恢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自19世纪Broca通过对失语患者的尸体解剖发现他们的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以来,即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具有语言功能优势。但早期Gowers对失语症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发生新的损伤后,会使失语再发[1],还有Kinsbourne研究发现失语症恢复的患者, 程亦男 汪洁 宋为群关键词:失语症 左侧大脑半球 失语患者 右侧大脑半球 尸体解剖 语言功能 听觉语言加工的双流模型 被引量:5 2017年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皮质直接电刺激研究的发展,人类对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特别是近十年,对听觉语言加工的双流模型(dual-stream model of language processing)涉及的脑区功能和结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语言理解的连贯性功能解剖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Hickok和Poeppel提出了听觉语言加工的双流模型。 汪洁 吴东宇 袁英 张大华 张甜甜 王卓 程亦男关键词:听觉语言 流模型 直接电刺激 语言加工 影像学技术 听觉刺激 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在亚急性期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Ⅱ期的稳定性卒中患者28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靶向性训练和PBWSTT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FAC由治疗前0.37±0.14提高到治疗后3.9±1.2、FMA由治疗前21.8±6.3提高到治疗后42.5±7.6、FIM由治疗前33.8±3.3提高到治疗后86.8±9.6;对照组FAC由治疗前0.38±0.28提高到治疗后2.6±1.1、FMA由治疗前19.1±5.6提高到治疗后32.6±5.2、FIM由治疗前32.3±4.8提高到治疗后73.8±7.8。试验组FAC、FMA积分及FIM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有利于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 杜巨豹 宋为群 王茂斌 张艳明 潘钰 屈亚萍 袁英 程亦男 朱琳 刘霖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 卒中 偏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非流利型失语症视图命名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恢复期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卒中发病3~6个月的失语患者10例.选用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治疗分为A期和B期,A期为常规语言治疗2周,在A期治疗的基础上,B期使用常规语言治疗联合低频rTMS,低频rTMS刺激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2周.在A期治疗前后和B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常规语言治疗后,患者视图命名成绩未见明显提高.继续2周低频rTMS加常规语言治疗,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平均提高中位数7个,与rTMS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图命名的反应时间,平均缩短中位数3.95 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患者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可以提高恢复期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正确率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提示低频rTMS治疗对右侧大脑半球失语症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程亦男 汪洁 宋为群关键词:卒中 失语症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复述功能正常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能力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左半球额叶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能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左半球额叶损伤卒中后(1~6个月)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30例,复述功能正常。根据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tDCS组和TMS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言语语言治疗(视图命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评价图片中的治疗项图片,不训练非治疗项图片;训练30 min/次,2次/d,共训练2周。TMS组和tDCS组在言语语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和阳极tDC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视图命名能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治疗项视图命名和非治疗项视图命名。结果(1)3组接受不同言语康复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听理解能力、卒中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3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981,P<0.01),其中治疗前3组患者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8.6±3.3)分,tDCS组:(7.8±2.4)分,TMS组:(8.2±3.1)分;P>0.05];治疗2周后,TMS组[(14.2±2.3)分]和tDCS组[(17.5±2.8)分]得分高于对照组[(11.2±2.9)分],tDCS组得分高于TMS组(均P<0.05)。对照组、tDCS组和TMS组患者治疗后命名得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6.614,tDCS组:t=4.651,TMS组:t=3.279,均P<0.05)。(3)3组患者治疗前后非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12,P<0.05),其中3组患者治疗前非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6±3.2)分,tDCS组:(6.9±2.6)分,TMS组:(7.9±3.1)分;P>0.05];治疗后tDCS组得分[(11.6±2.4)分]高于对照组[(8.5±2.3)分]和TMS组[(8.5±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tDCS组较治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 张大华 汪洁 卢洁 王佩佩 程亦男 袁英 宋为群操作性肌电(EMG)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分析不同病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偏瘫后伸腕功能障碍的患者26例,分为病程1年以内组(A组)和病程1年以上组(B组)两组。采用Neu... 霍速 赵文汝 孙丽 杜巨豹 程亦男文献传递 急性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有抑郁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38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两... 张艳明 姚辉 屈亚萍 程亦男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急性期康复 文献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012年 失语症系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大脑语言区及其相关区域受损,而造成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1]。急性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病率高达30%~40%。 程亦男 汪洁 宋为群 屈亚萍关键词:卒中 失语 经颅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