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晓丹
- 作品数:42 被引量:3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
- 本文从半干旱地区温度变化机制入手,分析了影响半干旱地区温度变化主要因素的几个方面。半干旱地区温度变化受到大气环流、海洋表面温度、陆气相互作用、冰雪反馈机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半干旱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机制也存在...
- 管晓丹
-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地表温度陆面模式
- 文献传递
- 半干旱地区显著增温和能量变化特征
- 年降水在200-600mm之间的半干旱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对气候变化响应迅速而剧烈。因此,半干旱地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过去百年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结果表明:...
- 管晓丹黄建平程善俊
- 文献传递
- 黄河流域蒸散发与气温和降水以及风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黄河流经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流域蒸散发变化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尤其重要。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产品(ERA5)定量分析了1979—2020年黄河流域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温、降水和风速数据,对黄河流域蒸散发与3种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蒸散发在1979—202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源区附近蒸散发上升,上游的干旱区附近蒸散发基本不变,而中游和下游地区主要呈现下降趋势。1979—2020年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风速呈上升趋势。对黄河流域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蒸散发与气温、风速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的区域占流域的较大部分;而在复相关性方面,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强,其中以流域上游的干旱区附近复相关性最强。研究黄河流域不同地区蒸散发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区域气候调节提供科学参考。
- 谷同辉管晓丹高照逵黄小倩郭书扬
- 关键词:黄河流域蒸散发气温降水风速
-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27
- 2008年
-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 管晓丹郭铌黄建平葛觐铭郑志海
-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雨养农业区
- 青藏高原冬季热源多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JRA-55再分析资料,对1980-2017年青藏高原冬季热源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冬季热源在年际尺度上存在阶段性周期变化,其中在4~8 a尺度上的周期振荡较为明显;在年代际尺度上热源具有持续的周期变化特征,在10~16 a尺度上周期振荡最为剧烈,具有12 a左右的主周期.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相干谱探讨了冬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与青藏高原热源变化之间在多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冬季ENSO和NAO与青藏高原热源之间最显著的联系主要发生在年代际尺度上, ENSO与热源存在连续显著的滞后相关,而NAO与热源存在长时间的显著正相关.在年际尺度上, ENSO和NAO与青藏高原热源之间存在不同的阶段性相关关系.
- 刘婧晨管晓丹曹陈宇甘泽文孔祥宁石瑞黄建平黄建平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尺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北大西洋涛动
-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冷季快速增温被引量:10
- 2014年
- 利用中国713个观测站均一化的月平均温度资料,详细分析了近55年中国温度变化的季节性及区域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冷季增温前后的大气环流特征。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的增温现象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90年代快速增长,21世纪初增温变缓,其中干旱半干旱区的年均增温速率是湿润半湿润区的1.7倍。季节性特征为冷季增温速率是暖季的1.9倍,干旱半干旱区的冷季增温速率较大,都超过了0.3℃·(10a)-1,其中青藏高原、内蒙古中部、东北和华北增温尤其显著,湿润半湿润区的冷季增温相对较慢,其中中西部地区比东部沿海增温较慢。干旱半干旱区的冷季温度在1986年左右发生显著暖突变,突变前后的大气环流对比分析表明,极涡强度减弱、东亚大槽和欧洲浅槽变浅、极地冷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弱、气旋性异常环流和东部地区的异常东南气流都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区冷季的快速增温。
- 冉津江季明霞黄建平管晓丹齐玉磊何永利
-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突变分析大气环流
- 一种大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预测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预测的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时间主成分PC和关键的海洋和环流气候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采用交叉检验方法评估进模型对每个PC的预测表现;利用空间模态将预测的主成分PCs进行重新投影...
- 管晓丹 孙文
- 利用MODIS和MISR资料对APEC会议期间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卫星遥感的MODIS和MISR数据,对比分析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11月3日~12日)及其前后一个月的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发现APEC会议期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相比APEC会议前期,在京津冀地区有明显减小,MODIS(MISR)数据显示在京津冀地区AOD减小了38.7%(36.4%),在北京地区减小更多,减小了64.6%(39.9%)。Angstrm指数在京津冀地区的廊坊、保定、衡水等大部分城市,APEC会议期间的Angstrm指数相对前期较小,说明其在APEC会议期间气溶胶粒子的有效半径相对较大。APEC会议期间的细模态气溶胶光学厚度相比APEC会议前期也有所减小,且在北京地区细模态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下降幅度要大于粗模态气溶胶的下降幅度。
- 张艳婷陈斌张廷瀚张芝娟张国龙管晓丹张北斗
- 关键词:MODISMISR气溶胶气溶胶光学厚度
-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被引量:25
- 2020年
-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区域气候.水资源量.生态格局、农业牧业生产.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的影响,阐述了应对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影响的未来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即统筹建设黄河流域气象、水文、环境、地质灾害观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厘清多因素影响下的流域水资源时空过程,提升流域水资源效能;调整坡耕地和生态用地,加强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优化流域农业和草业布局;修订文化遗产赋存环境区划,进行预防性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流域黄土滑坡加固新材料和生态修复协同技术研究。
- 张镭黄建平梁捷宁于海鹏管晓丹马金珠沈禹颖邓建明黄宁孟兴民王澄海李常斌牟翠翠巩杰张帆宇
- 关键词: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水资源
- 基于学习通的“物理气候学”混合式教学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超星学习通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开发的混合式教学工具,具有良好的教学互动功能,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基础课“物理气候学”为对象,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学习通平台着重改进了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在讨论中深入思考的习惯,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 何永利管晓丹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