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海心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密植
  • 3篇免耕
  • 3篇茶园
  • 2篇茶树
  • 2篇茶树生长
  • 1篇性状
  • 1篇栽培
  • 1篇土层
  • 1篇土层厚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状
  • 1篇作物
  • 1篇物理性状
  • 1篇粮食作物
  • 1篇密植茶园
  • 1篇免耕栽培
  • 1篇矮化
  • 1篇矮化密植
  • 1篇茶学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陆雄伟
  • 3篇王剑涛
  • 3篇王守生
  • 3篇胡海心

传媒

  • 2篇上海茶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庆市荣昌县30年密植免耕茶园现状(续)
2006年
土壤物理性状与茶树生长也具一定的关系。该茶园土壤土层深厚,其下部的土层厚度大于1.45m,上部的土层厚度至少在0.8m以上。土壤物理性状测定结果(表略)。
王守生胡海心陆雄伟王剑涛
关键词:茶园土壤土壤物理性状免耕密植土层厚度茶树生长
重庆市荣昌县30年密植免耕茶园现状被引量:1
2006年
“矮化密植免耕栽培”是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国内外作物种植业上兴起的一项新技术,促进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果树、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栽培方式的直接或间接启发下,贵州省湄潭茶场、浙江省余杭县潘板漕桥大队、四川省名山县双河茶场等地于1973年开展了茶树矮化密植栽培试验,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成园快、投产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收益大”。1975-1976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建立“密植速成高产茶园”的热潮,茶学科技界从理论与实践广泛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当时争论比较大又因时间较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密植茶园的茶树寿命问题”或“经济年限问题”。西南大学茶学专业当年与荣昌县协作,
王守生胡海心陆雄伟王剑涛
关键词:矮化密植密植茶园免耕栽培粮食作物茶学专业
30年密植免耕茶园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对重庆市荣昌县30年密植免耕茶园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行间地面、蓬面、蓬内及其地面,这4者间的光照强度差异十分明显。土壤湿度行内比行间高27.6%,土壤pH值行内比行间低11.7%。茶树高度为65cm,其覆盖度为87%。一级骨干枝粗度行边比行内粗32.2%,其数量行边比行内多27.6%。春季发芽密度为2710个/m2,且依地势升高而显著降低。一芽二叶长为3.56cm,其百芽重为17.48g。春季一芽二、三叶蒸青茶样的游离氨基酸为3.91%,茶多酚为24.62%,儿茶素为127.60mg/g,咖啡碱为3.92%,水浸出物为44.78%,灰分为5.58%。产量产值仍处于较高水平,全年干茶产量为3000kg/hm2以上,年产值9452.10元/hm2。
王守生胡海心王剑涛陆雄伟
关键词:茶树密植免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