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耑

作品数:25 被引量:171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创伤
  • 8篇骨折
  • 7篇负压
  • 6篇引流
  • 6篇封闭引流
  • 6篇负压封闭
  • 6篇负压封闭引流
  • 4篇多发伤
  • 4篇创面
  • 3篇多器官功能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引流技术
  • 3篇器官
  • 3篇器官功能
  • 3篇器官功能障碍
  • 3篇器官功能障碍...
  • 3篇综合征
  • 3篇骨盆

机构

  • 2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25篇胡耑
  • 22篇白祥军
  • 11篇易成腊
  • 11篇杨帆
  • 8篇田利华
  • 7篇李仁杰
  • 6篇刘开俊
  • 5篇李占飞
  • 5篇周锡渊
  • 5篇薛晨晨
  • 4篇宋先舟
  • 4篇张锟
  • 4篇赵鸿
  • 3篇郑国寿
  • 3篇陈继革
  • 2篇李波
  • 2篇廖忆刘
  • 2篇王宁
  • 1篇李永灯
  • 1篇冯华明

传媒

  • 9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后细胞损伤的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测创伤后血清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及酸性产物的含量变化,探讨其细胞代谢的监控效应及评价细胞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经规范程序救治,临床资料完整的创伤患者117例,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其组织损伤程度和伤后病情危害状况进行层次分组,依据病情变化实时检测各组的动脉血乳酸(ABL)、动脉血碱缺失(B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清水平,数据以(-↑x±s)表示,多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监测指标伤后就可出现明显变化,随损伤严重程度或病情危害状况的加重而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并发缺血缺氧或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其异常增向则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发生病情恶化或器官衰竭危机时,各指标水平常呈现持续异常或紊乱状态,与未发生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损伤反应与损伤严重程度、病情演变、MODS危机及患者预后有关,其血清指标的异常变化多预示着病情危危,实时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监控水平。
田利华胡耑白祥军周锡渊赵鸿
关键词: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创伤评分
干预移位髋臼骨折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干预移位髋臼骨折(DAF)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可能干预DAF预后的各种因素及临床疗效对2002年5月-2006年7月收治的115例DA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致伤原因;(2)AO分型;(3)复位质量;(4)治疗方式;(5)年龄;(6)手术时机;(7)手术入路各因素分组比较,其中(2)、(3)、(4)、(7)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5)、(6)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医师技能、DAF原因、患者身体状况和手术时机对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降低DAF负面因素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其优良率。
杨帆刘开俊陈继革郑国寿胡耑白祥军
关键词:髋臼骨折干预因素预后评估
粪肠球菌致脑外伤后颅内感染1例治疗体会
2012年
肠球菌属一般引起泌尿道及消化道感染,极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峻,其在其他部位的感染概率逐渐增加。本文就1例脑损伤后粪肠球菌(EF)致颅内感染进行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蒋猛胡耑易成腊白祥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感染肠球菌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细菌数、G^-/G^+比例及创面细菌种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创面细菌数、G-/G+比例及创面细菌种属数量的变化,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控制创面感染的机制。方法:12只实验兔创面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和常规换药组。于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在琼脂糖平板上培养,然后进行细菌计数、细菌种属分类计数。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阴性(G-)菌的比例,并观察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常规换药组相比,负压组创面细菌数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P<0.05)并维持在较低水平;G-细菌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负压组创面葡萄球菌属、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对创面中链球菌属及其他菌属数量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作用,与比常规换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促进兔软组织创面内细菌清除,更好地控制创面感染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李仁杰胡耑白祥军易成腊杨帆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面愈合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胸腔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后注入尿激酶治疗严重创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2011-01-2012-05我科11例严重创伤患者(ISS≥16)采用胸腔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0d,平均(5.63土2.01)d。引流积液量470~1550ml,平均引流量(812.73±286.92)mI。11例患者中,完全好转8例,部分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0.91%。所有患者穿刺引流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治疗创伤后包裹性胸腔积液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李仁杰胡耑白祥军薛晨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尿激酶严重创伤包裹性胸腔积液
22例颈部大血管损伤的救治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胡耑白祥军
关键词:颈部血管损伤
腰椎-骨盆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瓮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2月年收治的8例u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53岁,平均36.9岁;骨折类型按照骨折形态学分类:H型损伤5例,U、T和“人”字型损伤各l例;骶骨横形骨折按Rov—Camille和Strange—Vogns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神经损伤按Gibbons等的评分标准:3级2例,4级6例;7例合并多发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所有患者行后路骶骨椎板减压和骶神经根减压、骨折复位和腰椎-骨盆固定术,3例行骨盆前环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6个门CT扫描示骨折均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部分坏死,1例患者伤口深部感染经清创负压封例闭引流后愈合;5例患者诉髂后上棘螺钉突出不适;6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例完全康复,3例有不同程度地改善;Gibbons评分平均提高2.45分。1例髂骨螺钉位置不佳,无发生内网定断裂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u型骶骨骨折常引起脊柱-骨衙不稳定和神经拟伤,早期神经减压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腰椎-骨盆同定可提供多平面的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易成腊刘振辉白祥军宋先舟胡耑李占飞田利华陈安民
关键词:骶骨骨折骨盆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皮肤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对兔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皮肤创面模型,将建模后的1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常规组(n=6,创面消毒后不作特殊处理,仅每日常规换药、包扎)及VSD组[n=6,创面常规消毒,贴膜后给予持续-125mmHg(-16.6kPa)负压吸引]。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在创缘处取材,经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行巨噬细胞、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和淋巴细胞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建模前VSD组与常规组比较,创面组织巨噬细胞、PMN及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建模后两组创面巨噬细胞和PMN计数均升高,与常规组比较,VSD组创面巨噬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而其PMN及淋巴细胞计数则明显降低(P<0.01)。建模后两组创面TNF-α、IL-6含量均升高,二者均于24h时间点达到峰值后下降,VSD组创面TNF-α及IL-6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VSD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PMN、淋巴细胞趋化以及细胞TNF-α、IL-6分泌而降低炎症反应并使其局限化。
杨帆胡耑白祥军李仁杰张锟薛晨晨曹圆
关键词:炎症趋化因子类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负压封闭引流
多发伤并长骨损伤的固定方式与处理时机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与长骨损伤的救治关系,探讨骨折固定方式与处理时机。方法对随机采集的357例多发伤并长骨损伤患者按其长骨损伤特征、固定方式以及处理时间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AIS、ISS和TR ISSRTS法对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3个层次衡量评定,以控制组内和组间的可比性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长骨损伤AIS最大值(MAIS)=3.28±1.15,并发其他部位伤MAIS=4.45±1.69,ISS=35.57±19.64,Ps=0.67±0.29。伤员生存危险与长骨损伤状况及所并发损伤的部位或器官有关,组合或混合方式固定患者并发损伤部位和长骨数多而伤情复杂,后期固定患者多存在延迟骨折固定的影响因素。结论建立损害控制的概念,依据伤情进行分类救治有助于权衡骨折治疗利弊并做合理选择或分期实施。
田利华胡耑赵鸿周锡渊易成腊刘开俊
关键词:多发伤长骨骨折内固定
脊柱复合性损伤的救治风险与早期治疗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评估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和救治风险,探讨风险控制与最佳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AIS、ISS、TRISS及APACHEⅡ等评分方法对273例脊柱复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定量评价与救治分类,并依据伤后的损伤分级、参数评定及计量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颈椎合并伤115例,胸椎合并伤141例,胸腰椎合并伤294例,腰骶椎合并伤181例;患者的救治风险和脊椎伤的治疗选择或手术时机与其合并伤的解剖伤势及由此所构成的整体伤情密切相关(P<0.01或<0.05);高风险性伤员往往综合伤势严重,生存概率(Ps)趋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高(P<0.01或<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多发伤,高危伤情不仅可增加其救治风险和脊柱伤的处理难度,且还易于丧失手术最佳时机。分类救治对伤员的风险控制和脊柱伤的专科治疗是有益的。
田利华胡耑白祥军廖忆刘易成腊
关键词:多发伤脊柱损伤救治创伤评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