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婵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高强度间隙性有氧训练对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隙性有氧训练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B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强度间隙性有氧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or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距离(6 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结果、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t.George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最大耗氧(VO2max)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评分显著高于B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隙性有氧训练方法治疗稳定期COPD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述荣陈昕苏婵娟林娜
- 关键词:COPD康复
- 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各关节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各关节最大等长收缩(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时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上肢各部位在进行屈腕、屈伸肘及肩外展最大等长收缩时的sEMG信号、收缩率(CR)和共激活比值。结果观察组伸屈肘CR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腕时BB、TB、D,屈肘时FCU、BB、D,伸肘时FCU、TB、D及肩外展时BB的共激活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多以屈肌痉挛模式为主,建议在康复治疗期间应重视抑制屈肌痉挛,以改善上肢肌肉的功能。
- 苏婵娟卢惠苹刘丽金陈述荣梁杰
- 关键词:综合康复呼吸功能训练
- 运动疗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生物力学风险因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无线表面肌电分析技术探究运动疗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物力学风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和康复科门诊就诊的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和平衡本体感觉训练,每周3次,持续4周;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每周1次,持续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股内外侧肌激活比值(VM/VL)、股外侧肌和腘绳肌的激活比值(VL/BF)、前后轴距和左右轴距、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M/VL提高,VL/BF降低,前后轴距和左右轴距降低,WOMAC评分、VA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M/VL、VL/BF、前后轴距和左右轴距、WOMAC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提升早期膝骨关节炎膝周内外侧和前后侧肌群协同收缩能力,提升患者下肢平衡和本体感觉能力,改善患者疼痛与僵硬的症状,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疾病生物力学风险因素具有调控作用,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 陈博苏婵娟王乃针
- 关键词:运动疗法生物力学
- 基于形态识别的脊柱个性化建模与侧弯评估系统
- 2023年
- 脊柱侧弯是一种高发于青少年群体中的脊柱疾病,为了解决X片评估脊柱侧弯所带来的辐射危害,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形态识别的脊柱个性化建模和侧弯评估系统。首先,提取与脊柱相关的特征点,根据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计算生成附加特征点;其次,设计并应用特征点校正算法和滤波算法以提高特征点的位置精度;最后,在Unity中将椎骨模型配准到由特征点拟合的脊柱线上,得到个性化三维脊柱模型,并计算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以评估脊柱侧弯。本文对28位受试者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了系统评估结果与X片评估结果:Cobb角与实际Cobb角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2,平均绝对误差为3.4°,均方根误差为4.2°;胸椎后凸角与实际胸椎后凸角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0,平均绝对误差为3.4°,均方根误差为3.8°;腰椎前凸角与实际腰椎前凸角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8,平均绝对误差为3.2°,均方根误差为3.7°。实验结果表明,脊柱侧弯评估系统的精度较高,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大范围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
- 陈家瑾李玉榕叶王为苏婵娟
- 关键词:三维建模卡尔曼滤波
- 推拿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推拿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及对肢体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OM大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推拿进行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陈述荣陈昕梁杰郑军凡苏婵娟叶佳
- 关键词:推拿疗法胫骨平台骨折肢体功能疼痛情况
- 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神经根型颈夹脊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联合组,给予两组常规齐刺颈夹脊穴治疗、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半年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推拿加齐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快,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复发风险。
- 陈述荣陈昕陈瑞华郑军凡苏婵娟梁杰
- 关键词:推拿齐刺颈夹脊穴神经根型颈椎病
- 基于多通道表面肌电探讨不同角速度下膝骨关节炎患者生物力学基础的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观察和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活动。方法:采用全无线肌电测试系统评测30例KOA患者(KOA组)和30例健康受试者(CON组)在不同角速度(60°/s、90°/s、180°/s)膝关节屈伸运动等速肌力测试下,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图,并记录KOA组受试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肌肉厚度与膝痛程度,以评估肌电数据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KOA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在各不同角速度60°/s(P<0.001)、90°/s(P<0.01)、180°/s(P<0.01)膝关节屈伸运动中屈膝最大力矩与伸膝最大力矩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且KOA组膝关节屈伸最大力矩平均值均低于CON组。在角速度为60°/s等速肌力测试时,KOA组股外侧肌的中值频率差值率(P<0.05)、股直肌的均方根值(P<0.01)与相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在角速度为90°/s等速肌力测试时,两组受试者的股直肌均方根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角速度为180°/s时,两组的股直肌中值频率差值率(P<0.05)和均方根值(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多元线性回归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数据回归分析中,无论是肌肉厚度还是膝痛程度,与临床指标关系最显著的肌电特征均为伸膝运动时的最大力矩。结论:KOA患者股四头肌肌力下降,需要更多的肌肉协同收缩才能完成动作,容易造成肌肉疲劳。伸膝力矩与股四头肌肌肉厚度和膝周疼痛密切相关,有望作为KOA诊断的重要指标。
- 李捷婷陈耿钊方倩颖苏静陈博苏婵娟
- 关键词: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态势良好,治疗时间也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患者病情可以快速改善,后续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 苏婵娟陈昕陈述荣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系统功能
- 冲击波治疗在肘关节僵硬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肘关节僵硬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5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HSS评分、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ADL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估并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SS评分(75.8±6.6)分高于对照组(69.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P=0.003);实验组ADL评分(80.8±5.7)分高于对照组(68.8±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2,P<0.00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2±0.9)分高于对照组(4.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2,P=0.003)。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
- 刘丽金苏婵娟
- 关键词:肘关节僵硬体外冲击波康复临床疗效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股四头肌力量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力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KO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6周后进行盲法评估,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RMS评估股四头肌力及等速肌力测试屈/伸肌峰力矩比(H/Q)评估膝关节稳定。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H/Q比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LKSS评分和股四头肌RMS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H/Q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和RM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稳定性,进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 刘丽金梁杰苏婵娟卢惠苹陈昕
-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膝骨性关节炎表面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