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桂武

作品数:69 被引量:1,03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2篇地震
  • 24篇震灾
  • 23篇地震灾害
  • 16篇灾害
  • 12篇地震应急
  • 8篇宁洱6.4级...
  • 8篇自然灾害
  • 6篇减灾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家庭
  • 5篇民众
  • 5篇家庭
  • 5篇脆弱性
  • 4篇灾害风险
  • 4篇灾区
  • 4篇指标体系
  • 4篇防震
  • 4篇M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影响因素

机构

  • 63篇中国地震局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青海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科技部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作者

  • 69篇苏桂武
  • 17篇魏本勇
  • 15篇聂高众
  • 14篇齐文华
  • 14篇邓砚
  • 6篇马宗晋
  • 6篇高庆华
  • 5篇李志强
  • 5篇吴琼
  • 4篇刘惠敏
  • 4篇高建国
  • 4篇张林源
  • 4篇孙磊
  • 3篇张文佳
  • 3篇陈征山
  • 3篇田青
  • 3篇张素灵
  • 3篇孙鑫喆
  • 3篇高娜
  • 3篇李智敏

传媒

  • 17篇地震地质
  • 10篇灾害学
  • 5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震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中国地震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议防疫-减灾综合体制
2004年
危害生命健康的自然灾害和疫病的发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根本上是由地球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社会圈等诸圈层的运动、变异和相互影响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疫病各自具有独特的属性与表象特征,然而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上,还是在灾因、病因上,两者又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因此应以系统整体观为指导,研究自然灾害与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建立以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各种致灾因素和推动防疫减灾系统工程为基础的社会防疫-减灾综合体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疫与减灾要协调并进。
高庆华刘惠敏苏桂武
关键词:自然灾害疫病环境保护
基于问卷调查的四川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评价被引量:17
2012年
基于前期对四川省德阳市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特点与规律的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构建了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为核心评价参数的县市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四川省,实现了对四川省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大小的分县市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东部县市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比西部县市民众大,省会成都市周围的区、县(市)居民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较强,西部三个自治州民众的响应能力普遍较差,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民众的响应能力最强,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民众的能力最弱,全省呈现出以成都市各区县(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递减的总体趋势。
李曼邓砚苏桂武
关键词:问卷调查社会民众
华北地区500年来旱涝区域分异演变的研究被引量:22
1999年
本文用研究区1470~1985年的旱涝等级资料,讨论了该地区500年来旱涝区域分异变化的阶段性,恢复了各阶段的旱涝分布和旱涝区域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旱涝区域分异的变化可分成4个区域分界格局相对多变和3个相对稳定交替出现的阶段。500年来的旱涝变化与温度变化对比发现,较寒冷期,研究区的旱涝区域分异格局较稳定、旱涝分布的东西差异显著;较温暖期,旱涝区域分异格局的变动较频繁、旱涝分布各有特点且均无明显的东西差异;在小冰期最寒冷阶段,旱涝区域分异格局的变动最频繁且区域差异性最大、旱涝分布的南北差异明显。
苏桂武
关键词:旱灾全球变化
中国地震灾害费率和风险管理研究
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是减轻地震灾害,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科学系统方法为全面合理地处置风险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可能解决方案,它对各种控制措施进行了综合利用,从而使我们在整体上...
李志强刘惠敏苏桂武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震保险
文献传递
新疆地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区域差异初探被引量:6
2016年
从新疆地区地震活动性、灾害背景及区域协同联动应急模式出发,在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及区域特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建立了基于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人力物力财力、(县级)专项能力和专项经验及基础环境背景4个一类指标集的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新疆地区4类人员问卷调查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样本支持条件下各指标的权重及结果,将其应用在新疆地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等级划分中。结果表明,地震应急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的产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是相适应的,安居富民工程对提升区域地震应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聚集区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寒旱、高海拔地区等特殊地理因素影响不可忽视。
刘军苏桂武孙甲宁宋立军邓砚齐文华谭明
关键词:指标体系
青海玉树M_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被引量:19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形成了长达65km的地表破裂带,甘达村西D1、果庆益荣松多D2是地表破裂带上破裂特征具代表性的2个地点。这2个地点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破裂沿先存的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遗迹展布,在甘达村西主要表现为张剪切破裂呈雁列状展布,在不连续的岩桥区分布了挤压鼓包,地表破裂带主要集中在古地震坳槽中,通过测量一个错断的围墙得到该点的位错量为1.4m;2)在果庆益荣松多,山前坡积物中展布的破裂带由斜列距约30m的次级破裂右阶斜列组成,而次级破裂则由一系列斜列距3~5m的单条破裂右阶斜列组成,单条破裂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张裂缝相间排列与裂缝带等2种破裂样式,在河谷中则表现为挤压垄脊和陷落塘,实测栅栏位错量为1.3m;3)破裂整体为左旋走滑性质,未见明显垂直错动分量,破裂样式为典型的走滑破裂特征,地表破裂带沿先存断错地貌分布,反映晚第四纪活动的甘孜-玉树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该断裂大震活动具有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
孙鑫喆徐锡伟陈立春谭锡斌苏桂武王继李智敏张晓清
关键词:地表破裂
自然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被引量:89
2003年
灾害风险是由风险源、风险载体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等 3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不能确切把握且不愿接受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灾害系统状态。因此 ,用系统学理念来研究灾害风险就需要从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影响性要素、描述性要素和评判性要素 4个方面入手逐步地加以系统分析。文章认为 ,风险源及其危险性、风险载体及其脆弱性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及其防减灾有效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 ,这些要素首先决定了灾害风险是否存在 ,然后影响灾害风险的类型、特点和大小 ;风险载体的“价值”属性、讨论问题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影响性要素 ,这些要素虽然不是决定灾害风险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 ,但却对灾害风险的形式、特点和大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 ,从发生学角度 ,在理论上对灾害风险的完整描述应是以上述这 6类要素为变量的某种 6维多变量函数 ;但在具体工作中 ,一般用类型、特点和大小等来刻画灾害风险即可满足实际的风险管理需要。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灾害风险的评判性要素—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 ,认为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是正确评价风险和制定对策以便合理调控风险的基本参照。
苏桂武高庆华
关键词:自然灾害风险风险分析
基于SVG的灾害信息系统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灾害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的组合进行因特网上的发布和综合研究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一种趋势。SVG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因特网矢量图形标准 ,对降低灾害研究信息发布的成本、减低网络压力、提高信息交换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文中以一个灾害发布网站为实例对其实用性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 ,在实践上发现 ,当前的浏览器由于还没有实现对SVG技术的内置支持 ,对使用的方便性有一些影响 ,但对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webGIS的制作难度 ,提供更加集成化的网站等有诸多优点。基于SVG结构的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我们以往的灾害信息系统负载过重、数据交换困难、系统更新慢、系统的使用者多为专业人员等诸多缺点 ,使我们可以在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内宣传减灾、救灾 ,实施灾害管理 ,是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李志强聂高众苏桂武
关键词:灾害信息系统SVG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被引量:126
2002年
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是地震应急工作的核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 ,中国的地震应急数据库无论从数据内容上 ,还是数据库建设涉及面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地震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是近期地震系统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数据库定义、基本数据内容、数据库的作用、建库方法与原则等多方面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进行了阐述 ,是对前一阶段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聂高众陈建英李志强苏桂武高建国刘惠敏
关键词: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建库方法
参与式渭南地震情景构建:中国地震风险对策的行动研究示范被引量:6
2020年
中国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防震减灾管理卓有成效;但是,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而言,尚需推动基于此而又有民众与基层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全社会治理模式。为发展这种模式积累经验,渭南市地震情景构建示范项目借助参与式行动研究范式,特别关注了中国防震减灾工作当前存在的以下2点广泛不足:一是社会民众与基层的自下而上办法薄弱,且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对策之间的相互衔接与促进不足;二是科学研究向实际减灾对策的转化不足,特别是针对自下而上办法的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不足。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基于广泛参与理念,通过"研究者"和"减灾实践者"、"相关者"、"当事人"2方面人员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诊断评估了渭南面临的主要地震灾害风险及隐患、共同提炼了针对性的减灾对策改进建议等,从而使情景构建所得的结果或认识更加可靠、所提对策建议更加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借助行动研究过程平台,尝试了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风险对策改进3大环节的无缝衔接与同步互动,促进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直接对接与就地转化。2)基于多尺度、多层面视角和同时为"政府"或"部门"与"基层"或"民众"两大类用户服务。在关注改进自上而下对策的同时,针对薄弱的自下而上办法,特别是就这两大对策途径间最广泛与最可持续的接口——宣传教育和家庭、学校、社区减灾,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分析,梳理了系列化的现今本底与改进方向。3)聚焦改善减灾宣教和促进风险沟通,编创了由"故事"引导的2版内容与形式均有显著差别的地震情景叙事读本:政府版和公众版,以期借助"故事"和艺术呈现"故事"带动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情景构建结果和认识,借助"故事"演绎社会性灾害脆弱成分——"留守儿童家庭与贫困"之于灾害的强化与叠加效应,促进人们�
苏桂武Janise Rodgers田青齐文华Philip EnglandTimothy SimJohn Young王东明李志强冯希杰孙磊陈鲲Emily SoBarry Parsons赵金礼石建梁袁志祥Yue Cao周旗魏本勇David MilledgeAlexander Densmore
关键词:讲故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