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健羽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落叶松褐锈病寄生菌抑病机理的研究
- 苑健羽魏作全孙宝贵黄桂菊尚德发
- 该项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克服化学防治方法的诸多弊病,寻求生物防治途径,该课题经三年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提示了锈寄生菌和褐锈病之间的相互寄生关系及被寄生后褐锈病逐渐衰退至消解过程。并研究了培养锈寄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落叶松褐锈病寄生菌抑病机理
- 锈寄生菌的分布及其林间发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 1993年
- 锈寄生菌主要分布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和丹东地区,对其在林间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锈寄生菌孢子飞散高峰时出现在零点和12点;一年内孢子飞散时期为6月中旬至9月下旬,8月下旬为飞散高峰期。孢子飞散量受控于气象因子,特别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锈寄生菌的潜育期为1个月左右。落叶松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逐年增加而减轻,表明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袁志文李连芝苑健羽贾云
- 关键词:锈寄生菌落叶松褐锈病
- 《落叶松真菌病害》
- 苑健羽李莲芝
- 该论著是30年来在落叶松真菌病害研究及资料积累的总结,收录病害和真菌115种,大部分是新记录种或寄主新记录,发现5个国际新种,附照片400多张,除形态描述外,还系统阐述症状、危害、分布、发病规律和防治措。这是国内外目前唯...
- 关键词:
- 关键词:落叶松真菌病害
- 锈寄生菌控制落叶松褐锈病的研究Ⅲ——培养条件对锈寄生菌的影响被引量:4
- 1989年
- 锈寄生菌(Sphaerellopsis filum)寄生于落叶松褐锈病菌的冬、夏孢子堆上,对其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为扩大该菌的人工培养,对培养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较高温度促进产孢,适温为20℃左右;该菌对光无特殊要求,对紫外线反应不敏感;适直的PH值5—7,最适6—6.5;丰富的碳源促进菌丝生长,而不利于产孢,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均为该菌适宜的碳源;在PDA培养基中添加氮源对该菌无促进作用,且当氮源过量时对产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李连芝袁志文苑健羽
- 关键词:落叶松褐锈病菌丝生长氮源碳源PDA
- 间座壳目新种和新记录
- 1989年
- 本文报道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寄生在落叶松枝干上,间座壳目(Diaporthales的2个新种,库都尔白座壳(Leucostoma kuduerensis Yuan)八孢黑腐皮壳(Valsa octospora Yuan和针叶树上的新记录种弗氏黑腐皮壳[Valsa friesii(Duby)Fuckel]。库都尔白座壳的无性型属Cytophoma型。八孢黑腐皮壳的子囊孢子为20μm以上的大型种。新种的形态特征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均附有显微照像。
- 苑健羽
- 关键词:落叶松
- 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的抑制效应
- 1995年
- 目测及镜检结果表明,褐锈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渐变为灰褐,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含有3种抗性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落叶松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 魏作全孙宝贵丁晓伟杨维宇苑健羽贾一
- 关键词:锈寄生菌
- 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抑制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1
- 1991年
- 本试验观察看出,被锈寄生菌寄生的落叶松褐锈病菌的冬孢子和夏孢子逐渐裢(?)色,后期孢壁破碎,内含物释出。被寄生的冬孢子萌发率降低50%左右。4年林间调查结果看出,落叶松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逐年增加而减轻。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袁志文苑健羽李连芝
- 关键词:落叶松褐锈病锈寄生菌
- 锈寄生菌抑制落叶松褐锈病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0
- 1993年
- 调查和镜检验证了落叶松褐锈病菌被寄生菌重寄生的前、中、后期即其衰亡至消逝的过程:并进行了病理解剖和摄像;锈寄生菌纯培养株系对枯草杆菌G(+)(Bacillus subtilis)和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oes)均有拮抗作用:该菌发酵液的培养条件以PDA+大豆煮汁的液体培养基、28℃、暗光下、120转/min的电动摇床上、培养5d时该生产菌的发酵液性能最佳;以原发酵液浓缩至5倍的菌液为样品、不接菌的空白培养液为对照,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25μL分别注入665型、检测器波长为A254nm的液相色谱仪内,样品于5′50″,12′2″,14′45″,显现三个特征峰。
- 苑健羽杨志勇魏作全孙宝贵黄桂菊尚德段杨立新
- 关键词:锈寄生菌落叶松落叶松褐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