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旺

作品数:79 被引量:391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动脉
  • 18篇颈动脉
  • 14篇动脉粥样硬化
  • 14篇出血
  • 13篇颈动脉粥样硬...
  • 12篇斑块
  • 11篇内皮
  • 10篇硬化斑块
  • 10篇综合征
  • 10篇祖细胞
  • 10篇内皮祖细胞
  • 9篇动脉粥样硬化...
  • 9篇粥样硬化斑块
  • 8篇急性
  • 6篇预后
  • 6篇通心络
  • 6篇卒中
  • 6篇脑出血
  • 5篇弹力
  • 5篇增殖

机构

  • 42篇郑州大学第一...
  • 32篇中南大学
  • 23篇郑州大学第二...
  • 20篇郑州大学第五...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郑州大学
  • 4篇安阳市人民医...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平顶山学院
  • 2篇平顶山市第一...
  • 2篇周口市中心医...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78篇苗旺
  • 29篇刘恒方
  • 28篇杨期东
  • 12篇王蕾
  • 12篇罗红波
  • 11篇滕军放
  • 11篇郭伟新
  • 9篇鲍娟
  • 8篇王建平
  • 6篇刘尊敬
  • 5篇谢晓云
  • 5篇赵源征
  • 5篇娄季宇
  • 5篇李新华
  • 4篇朱晓岩
  • 4篇耿曼英
  • 4篇荆婧
  • 3篇单子丽
  • 3篇张丽娜
  • 3篇丁军

传媒

  • 16篇中国实用神经...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河南实用神经...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实用神经疾病...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在暴发性心肌炎ECMO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21年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早期病死率高,而患者一旦度过危险期,长期预后良好,因此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与重视[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不断探索,ECMO用于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多项研究证实,ECMO可明显提高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且有回顾性观察研究发现ECMO用于暴发性心肌炎救治有效,成功率近70%[3-4]。对患者ECMO术后多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5]。研究报道心脏康复,尤其是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院内康复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但Ⅰ期心脏康复运动能否改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ECMO术后患者的预后,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ECMO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评价运动效果,以期为成人暴发性心肌炎ECMO术后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方慧苗旺岳珍珍赵肸王爱霞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体外膜肺氧合
Ramsay Hunt综合征首诊误诊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误诊的原因。方法对64例Ramsay Hunt确诊患者首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耳部疱疹和神经痛阳性率,筛选更敏感的诊断指标;统计误诊疾病种类和比例,提出鉴别诊断的重点;按首诊医师不同分为社区医师组和专科医师组;以首诊症状是否典型分为症状不典型组和症状典型组,并分层分析。结果耳部神经痛阳性率高于疱疹阳性率(P<0.05)。误诊28例,误诊率为43.8%,最易误诊为炎症(67.9%)。社区医师误诊率高于相关专科医师(P<0.05)。症状不典型时社区医师误诊率高于症状典型时(P<0.05);而专科医师误诊率无差别(P>0.05)。结论减少误诊率,可将耳部神经痛作为诊断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主要指标;注意神经痛与炎症疼痛鉴别及同时出现的耳部和面部体征。
王蕾苗旺
关键词: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神经痛疱疹
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一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仪)、白介素一6(IL.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8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依据术前颈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软斑组(n=16)、混合斑组(n=16)和硬斑组(n=16);选取普通外科因外伤手术切除的25例肠系膜上动脉标本作为标本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1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NF-α、IL.6含量,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l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标本对照组AP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血清TNF-α、IL一6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组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本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APN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组AP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TNF一仪与IL一6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810,P=0.000),血清TNF-α、IL-6含量分别与AP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F一0.760,P=-0.000;F一0.519.p=-0.007)。结论APN、TNF-α、IL.6可能参与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
刘恒方高灵利王建平吴世陶赵源征郭亚培肖波刘田田王兵苗旺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1
2012年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即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0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人院当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和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可能相关的因素。在患者发病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改良的Rankin(MRS)量表评分。统计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34例,6个月随访失访32例(5%),女197例(32.7%),男405例(67.3%),年龄:(19-92)岁,平均年龄为(59±13)岁;入院后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19±11)μmol/L;患者中高血压病343例(57%);MRS≥3分者145例(3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界值为15μmol/L,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有关(P=0.012,OR=2.56695%CI:1.299-5.357),高血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存在正相加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0.683、26.61%、1.59],其他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卒中史、入院NIHSS、人院舒张压。结论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界值为15μmol/L,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共存时对缺血性脑卒中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表现为正相加交互作用。
王海利谈颂宋波苗旺高远赵璐卢甲盟许予明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预后
双侧面瘫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双侧面瘫病因学,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33例出现双侧面瘫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发病机制及是否使用激素、丙球治疗与3个月后双侧面瘫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20例,发生率60.6%。两组患者早期是否使用激素有差异(P<0.05),患者早期使用激素与双侧面瘫3个月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侧面瘫大多数情况下是某一种系统性疾病的首发症状,最常见病因是急性GBS。在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早期使用激素治疗会改善患者预后。
赵珂苗旺滕军放李京红
关键词:双侧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
通心络、辛伐他丁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CA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辛伐他丁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ABCA1、RXRα表达的影响,并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8只,余24只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大白兔模型,并分为B组:模型对照组8只;C组:辛伐他丁组8只(辛伐他丁5mg.kg-1.d-1,1次.d-1);D组:通心络组8只(通心络1g.kg-1.d-1,1次.d-1);药物干预前后检测兔静脉血的TG、TC、LDL及HDL水平,药物干预2周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右侧颈动脉狭窄段血管ABCA1、RXRα蛋白表达量。结果通心络、辛伐他丁干预组较模型组、正常对照组ABCA1、RXRα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血脂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辛伐他丁组较通心络组ABCA1、RXRα蛋白表达上调、血脂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但辛伐他丁组较通心络组ALT增高(P<0.05)。结论通心络、辛伐他丁可使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CA1、RXR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是两种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理之一;辛伐他丁在降脂、上调ABCA1、RXRα蛋白表达方面好于通心络,但通心络无损害肝功能的副作用、而辛伐他丁损害肝功能的副作用明显。
刘恒方杨期东朱晓岩苗旺
关键词:ABCA1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通心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OX-2、mPGES-1表达及塞来昔布对其的影响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环氧化物酶-2(COX-2)、诱导型前列腺素合成酶-1(mPGES-1)的表达机制及塞来昔布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8只(A组),另24只将特制的硅橡胶圈置于兔右侧颈动脉,术后给予1%高胆固醇喂养14d,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狭窄无干预组(B组)、小剂量塞来昔布治疗组(15 mg/kg,C组),大剂量塞来昔布治疗组(35 mg/kg,D组),每组各8只。治疗4周后取双侧颈动脉并分为平等2段,分别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颈动脉斑块干预后COX-2及mPGES-1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的斑块中COX-2及mPGES-1表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C、D组颈动脉斑块的COX-2及mPGES-1表达显著下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过程中炎症反应可能起着主导作用,塞来昔布干预可抑制COX-2及mPGES-1的表达,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刘恒方杨期东苗旺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X-2塞来昔布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局部脑氧饱和度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nous acidic protein,GFAP)及局部脑氧饱和度(loc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sTBI患者112例,根据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脑功能预后分组,分为脑功能预后不良组(GOS≤3分)与预后良好组(GOS>3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TSP-1、GFAP及rScO2,并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与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关系,评价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TSP-1、GFAP及rScO2水平患者病死率,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sTBI患者病死风险的影响。结果脑功能预后不良组58例(51.79%),预后良好组54例(48.21%)。预后不良组血肿量、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与脑疝比例均较预后良好组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GFAP均较预后良好组高,rScO2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为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预测脑功能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1、0.778、0.795,三者联合预测AUC值为0.930,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82.76%、87.04%。血清TSP-1、GFAP高水平亚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水平亚组,rScO2高水平亚组低于低水平亚组(P<0.05);当血清TSP-1、GFAP及rScO2处于高水平时,sTBI患者病死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4.667(1.419~15.350)倍、3.250(1.129~9.359)倍、0.133(0.032~0.556)倍。结论sTBI患者血清TSP-1、GFAP升高,rScO2下降,相关指标有助于预测脑功能预后与死亡风险,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赵送会李彪岳赛超苗旺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局部脑氧饱和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环氧化物酶-2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环氧化物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形成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模型,RT-PCR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点的ox-LDL处理对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12.5、25、501、00 mg/L四种不同浓度的ox-LDL与VSMC共同孵育24 h4、8 h、96 h后均可使VSMC COX-2表达上调(P<0.05),且浓度越高,上调越显著,在24 h的时间点开始显著上调,96 h达高峰。结论在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成泡沫细胞的过程中,存在COX-2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炎性反应有关。
胡惠华王琳刘恒方苗旺刘尊敬杨期东
关键词:泡沫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管平滑肌细胞
颈动脉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COX-2)及Ⅰ型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1组),另24只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狭窄无干预组(2组)、塞来昔布治疗组(3组)、通心络治疗组(4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预2周后取狭窄段颈动脉及对侧相应段的颈动脉,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印记(Westernblot)检测颈动脉斑块药物干预后COX-2及mPGES-1表达。结果2、3、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斑块的COX-2mRNA、mPGES-1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水平,与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4组较2组下调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较4组下调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有益于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刘恒方杨期东苗旺朱晓岩黄晓松
关键词:环氧化物酶-2通心络胶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动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