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淑杰

作品数:86 被引量:65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大豆
  • 19篇土壤
  • 19篇黑土
  • 16篇作物
  • 13篇结瘤
  • 12篇根系
  • 11篇固氮
  • 10篇农业
  • 9篇有机碳
  • 9篇生产技术
  • 9篇施肥
  • 9篇农业生产
  • 9篇农业生产技术
  • 9篇长期施肥
  • 8篇根瘤
  • 7篇秸秆
  • 6篇玉米
  • 6篇水稻
  • 6篇作物根系
  • 6篇结瘤固氮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86篇苗淑杰
  • 64篇乔云发
  • 38篇韩晓增
  • 7篇李海波
  • 7篇刘晓冰
  • 7篇周连仁
  • 4篇王树起
  • 4篇唐才贤
  • 4篇王风
  • 4篇高淑杰
  • 3篇刘洪家
  • 3篇石海
  • 2篇刘居东
  • 2篇周克琴
  • 2篇罗盛国
  • 2篇刘丽
  • 1篇金剑
  • 1篇于镇华
  • 1篇王光华
  • 1篇刘妍

传媒

  • 11篇大豆科学
  • 5篇土壤通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大豆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作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它涉及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方法。它解决了传统的收集方法工作量大,误差大、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装置的PVC培养钵(1)的下部与引流管(4)连通,引流管(4)的另一端与收集瓶(7)连通,阀...
苗淑杰乔云发韩晓增
文献传递
豆科作物根瘤原基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中豆科作物根瘤原基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改进了传统检测豆科作物根瘤原基的检测方法,确定了具有专一性染色剂的种类和检测步骤,增加检测精度,提高检测效率,并在染色的过程中对根瘤原基细胞进行分离染色,将染...
乔云发韩晓增苗淑杰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土壤养分活化技术
本发明涉及土壤养分活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的土壤养分活化技术,包括在水稻泡田整地作业时,每五年为一周期施用一次生物炭,在水稻插秧时,炭基解磷菌肥、作物根际肥与化肥一同施用,化肥用量比正常减施,并构建高活...
苗淑杰乔云发
轮作对黑土团聚体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作物轮作对黑土各粒级团聚体碳氮含量及红外光谱结构特征的影响,选取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大豆连作(SC)、大豆轮作(当季为大豆,SR)、玉米连作(MC)、玉米轮作(当季为玉米,MR)下的土壤为样品,用湿筛法得到大团聚体(〉0.25mm)、微团聚体(0.25~0.05mm)和粉黏粒(〈0.05mm)3个粒级,并测定其碳、氮含量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土壤中以大团聚体为主。轮作对各粒级团聚体含量没有影响,轮作下原土、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碳、氮含量高于连作,且玉米轮作与玉米连作之间差异显著;3个粒级团聚体碳氮含量差异显著,且微团聚体中含量最高。轮作和连作下3个粒级团聚体中官能团类型一样,含量大小均为多糖中的C—O和无机物中的Si—O〉碳水化合物的—OH或—NH〉芳香族C=C〉自由—OH〉脂肪族C—H,且轮作下脂肪族、芳香族和含烷氧结构的物质高于连作,在微团聚体中表现明显,表明轮作能促进土壤稳定性结构形成,增加稳定性物质含量,有利于碳氮固定于微团聚体中,稳定并增加土壤有机质。
张福韬乔云发苗淑杰韩晓增李娜李雪峰
关键词:轮作连作团聚体
一种风沙土区玉米中耕期间隔深松定向追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沙土区玉米中耕期间隔深松定向追肥方法,具体为:在7月初雨季来临前,使用深松追肥一体机对风沙土区玉米的中耕期最后一次趟地进行定向追肥,深松追肥一体机上的深松钩的深松深度为25—30cm、浅钩深度为20—2...
苗淑杰乔云发李平姚婷
文献传递
连作对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功能影响的研究展望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分析大豆连作障碍因子对大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阐明目前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根瘤形成、生长发育和固氮功能的影响是未来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拟要达到研究目标。
韩晓增苗淑杰
关键词:连作结瘤固氮大豆
减氮处理对水稻根系氧化力和产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4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水稻根系氧化力和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当地常规施氮量减少42.8%和37.4%的条件下,水稻根系氧化力提高了4.4%或变化不明显;千粒重分别增加了0.59g和1.21g;空秕率分别降低了9.53%和7.43%;产量分别提高了4.2%和4.7%。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
苗淑杰罗盛国姜佰文范立春郭艳文
关键词:水稻根系
水稻秸秆碳组分对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机理
2024年
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秸秆不同碳组分对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尚不明确,作用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淮北平原的黄潮土为研究对象,以13C标记的水稻秸秆的水溶性碳、脂溶性碳、残余碳组分和全秸秆碳作为外源碳,利用微宇宙培养方法,研究秸秆不同碳组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秸秆不同碳组分土壤CO_(2)-C排放累积量中,添加水溶性碳处理土壤CO_(2)-C排放速率最高,为29.60 mg·kg^(-1)·d^(-1),而添加脂溶碳、残余碳和秸秆碳之间差异不显著。添加水溶性碳和全秸秆两种外源碳为正激发效应,分别为11.16%和13.39%,而添加脂溶碳和残余碳则表现为负激发效应,分别为-17.04%和-3.06%。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秸秆碳组分的TN呈显著正相关(r=0.768**),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6**)。正激发效应与秸秆碳组分的TN和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负激发效应与秸秆碳组分的TC和TN呈正相关关系,与C/N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秸秆碳组分与土壤自身有机碳分解的“共代谢理论”是产生正激发效应的主要作用机理,秸秆碳组分C/N的“化学计量比理论”是产生负激发效应的主要作用机理。
乔云发王校益唐煜杰苗淑杰
关键词:水稻土壤有机碳土壤酶
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牧结合一体化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具体为:收割机收割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切断散落玉米地地表;在非生长季进行放牛,用放牧模式用牛采食地表散落的玉米秸秆;牛采食后的残余秸秆和牛的排泄粪便散布在玉米地地表,形成...
苗淑杰 赵红飞乔云发 钟鑫
文献传递
氮磷比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和根系分泌有机酸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阐明生长介质中的氮磷条件对大豆生长和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采用沙培培养方法,设计3种不同的氮磷配比,分析不同氮磷条件下大豆生物量积累和结瘤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探讨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大豆苗期,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不影响生物量积累,但需要充足的氮才能保证结瘤性状。低磷促进大豆根系分泌有机酸,高氮对低磷处理有机酸分泌有促进作用,说明磷和氮对大豆根系分泌有机酸存在负交互作用。
苗淑杰乔云发刘晓冰
关键词:氮磷比大豆根系生物学性状生物量结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