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世运

作品数:401 被引量:2,739H指数:26
供职机构: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 4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32篇金属学及工艺
  • 59篇一般工业技术
  • 56篇机械工程
  • 46篇化学工程
  • 27篇电子电信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理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电气工程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3篇军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0篇镀层
  • 69篇刷镀
  • 64篇电刷镀
  • 63篇熔覆
  • 60篇激光熔覆
  • 52篇合金
  • 51篇磁记忆
  • 49篇激光
  • 49篇复合镀
  • 47篇复合镀层
  • 42篇金属
  • 37篇再制造
  • 35篇纳米
  • 33篇金属磁记忆
  • 22篇纳米复合镀
  • 22篇N-
  • 21篇纳米复合镀层
  • 19篇熔覆层
  • 19篇覆层
  • 16篇激光熔覆层

机构

  • 351篇装甲兵工程学...
  • 36篇哈尔滨工业大...
  • 31篇装备再制造技...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重庆大学
  • 12篇哈尔滨工程大...
  • 1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1篇北京理工大学
  • 8篇北京航空工程...
  • 8篇江苏科技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北京工商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6篇中航工业北京...
  • 5篇爱德森(厦门...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空军航空大学
  • 4篇中国第一汽车...
  • 3篇东北大学

作者

  • 401篇董世运
  • 301篇徐滨士
  • 48篇闫世兴
  • 48篇董丽虹
  • 34篇胡振峰
  • 32篇蒋斌
  • 31篇杨华
  • 29篇王玉江
  • 26篇刘彬
  • 22篇杜令忠
  • 21篇任维彬
  • 21篇方金祥
  • 20篇王慧鹏
  • 19篇马世宁
  • 18篇王志坚
  • 18篇石常亮
  • 17篇王丹
  • 14篇何鹏
  • 14篇张晓东
  • 13篇薛楠

传媒

  • 29篇材料工程
  • 26篇中国表面工程
  • 15篇装甲兵工程学...
  • 14篇金属热处理
  • 12篇无损检测
  • 9篇电刷镀技术
  • 7篇机械工程学报
  • 7篇中国激光
  • 6篇焊接学报
  • 6篇材料保护
  • 6篇失效分析与预...
  • 5篇红外与激光工...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5篇仪器仪表学报
  • 5篇制造技术与机...
  • 5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机械工程材料
  • 5篇材料导报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金属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6篇2018
  • 16篇2017
  • 14篇2016
  • 31篇2015
  • 28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23篇2011
  • 20篇2010
  • 21篇2009
  • 24篇2008
  • 17篇2007
  • 35篇2006
  • 25篇2005
  • 26篇2004
4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陶瓷颗粒的电催化效应及其在复合刷镀层中的化学状态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nano-Al2O3/Ni复合电刷镀体系的电化学响应,探讨了纳米颗粒对复合电沉积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谱研究了复合镀层中nano-Al2O3颗粒与基质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纳米颗粒能使金属沉积过电位显著降低,电流效率、金属成核率及晶体生长速度增加,从而对金属镍的电结晶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效应;在金属镍电结晶过程中,部分到达阴极附近的nano-Al2O3颗粒被电极表面捕获。金属生长面上的吸附态镍原子到达纳米颗粒与电极表面接触处,与该处纳米颗粒表面的不饱和氧原子形成Ni-O化学键,纳米颗粒与基质镍以化学键形式结合。纳米颗粒与电极表面的结合区域成为新的成核或生长中心,在随后的刷镀过程中纳米颗粒逐渐被电沉积的金属镍包埋,从而形成复合镀层。
涂伟毅徐滨士董世运蒋斌
关键词:电催化化学键合
涂镀层厚度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3
2008年
准确测量零件表面涂镀层的厚度,对保证表面涂镀层的性能和节能节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采用的涂镀层厚度测量方法主要有电量法、电解法、磁性/涡流测厚法、X射线测厚法、超声波测厚法以及光学测厚法等。对各种涂镀层厚度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涂镀层厚度测量未来的发展。指出,进一步提高厚度测量精度、加速便携式涂镀层测厚仪器和涂镀层厚度在线测量的研发应为涂镀层厚度测量的主要发展方向。
杨华董世运徐滨士
关键词:测厚仪
n-SiO_2/Ni电刷镀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沉积机理被引量:12
2003年
用SEM和TEM分析了n-SiO_2/Ni复合刷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结构,测定了n-SiO_2在快镍刷镀液中的表面Zeta电位和粒度分布,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复合沉积过程和对镀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刷镀液中n-SiO_2粒径的分布较广,镀层中n-SiO_2粒径在数十纳米范围内;刷镀液中纳米颗粒的粒度越小,刷镀层组织越细小、均匀,结合越致密,而且刷笔运动及溶液对流等因素对进入刷镀层的纳米颗粒粒径有一定选择效应。n-SiO_2/Ni体系复合共沉积的机理属于力学机理。
涂伟毅徐滨士蒋斌董世运
关键词:复合电刷镀
复合电沉积的电镀工艺条件研究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Al2O3/Ni复合镀层。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搅拌强度和镀液中纳米颗粒浓度等参数对复合镀层电沉积的沉积速率、电流效率以及镀层中纳米颗粒的共析量影响,为正确制定电镀工艺提供了依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胡振峰徐滨士董世运
关键词:电沉积复合镀层纳米材料
文献传递
镀液中纳米颗粒浓度对n-Al_2O_3/Ni复合电沉积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Al2O3/Ni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添加不同纳米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沉积速率、电流效率、镀层中纳米颗粒共析量、表面形貌及腐蚀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镀液中纳米颗粒浓度提高,镀层中的纳米颗粒共析量也随之提高,在20g/L时趋于稳定;沉积速度和电流效率先增后降,在30g/L时达到最大;纳米颗粒的加入改变并细化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当纳米颗粒浓度20g/L和30g/L时镀层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胡振峰徐滨士董世运
关键词:电沉积复合镀层
纳米电刷镀液温度的虚拟检测
2005年
电刷镀镀覆区域的溶液温度影响到镀层的结合强度,直接测量有难度。为了提高纳米电刷镀镀层的质量,基于红外辐射原理开发了能实时检测镀笔阳极包套和工件接触区域镀液温度的虚拟仪器(V irtual instrument,VI)。采用移动平均滤波降低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用非模型修正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在刷镀过程中,镀液温度实时显示在计算机的虚拟面板上,当镀液温度超出许用值时仪器报警。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切实可行。
荆学东徐滨士王成焘董世运
关键词:电刷镀纳米复合镀层虚拟仪器镀液温度红外辐射
铸铁表面电刷镀/激光熔覆复合涂层制备与性能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解决铸铁零件激光熔覆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采用电刷镀与激光熔覆技术复合方法对铸铁零件进行再制造。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刷镀/激光熔覆复合处理所制备的涂层组织致密、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涂层主要由Fe和Ni3Si两相组成,涂层显微硬度达422~436 HV0.3,复合处理显著改善了铸铁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董世运张晓东王志坚王志坚徐滨士
关键词:激光熔覆磨损电刷镀
激光熔覆层厚度对超声表面波评价表层缺陷深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在当量法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表面波对激光熔覆层表层裂纹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表层裂纹信号幅值随裂纹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裂纹深度达到1.0mm时,随裂纹深度的增大,信号幅值基本保持不变。随激光熔覆层厚度的增加,裂纹深度变化裂纹信号幅值规律基本一致,但相同深度裂纹信号幅值逐渐减小,认为激光熔覆层中异质界面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激光熔覆层中超声表面波能量衰减规律实现了表层裂纹深度评价方法的修正,提高了裂纹深度定量评价结果的精度。
刘彬董世运
关键词:激光熔覆层厚度
拉伸载荷作用下中碳钢磁记忆信号的机理被引量:18
2006年
测量了中碳钢试件表面各点的磁记忆信号,并观察断口的组织,研究了外载荷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和金属磁记忆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弹性变形阶段内,随着载荷的增加中碳钢试件表面各点磁信号值由初始无规律分布逐渐向磁有序状态转变;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位错对磁畴运动的钉扎使磁有序转变过程停止,磁信号几乎不再随载荷而变化.对于在弹性和塑性加载范围内卸载的两个试件,表面磁信号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时效现象,试件的断口呈现韧窝及准解理混合断裂形式.
董丽虹徐滨士董世运陈群志王丹尹大伟
关键词: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金属磁记忆塑性变形
微观组织及残余应力对瑞利波评价激光熔覆层应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瑞利波评价激光熔覆层表面应力,结合静载拉伸试验,建立Fe314激光熔覆层中瑞利波的声弹关系曲线;通过对声弹关系曲线拟合实现对激光熔覆材料声弹系数的标定,在此基础上建立声弹公式;通过试验验证声弹公式评价激光熔覆层表面应力的可行性。分析激光熔覆层微观组织及残余应力对应力评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因素会显著影响熔覆层表面应力评价结果,采用声弹公式计算出的初始应力校准之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加载值更为接近,并且误差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此外,由于静载拉伸过程中各向异性激光熔覆层变形不均匀,瑞利波检测应力试验中高应力阶段的误差明显大于低应力阶段误差。
董世运闫晓玲徐滨士
关键词:应力瑞利波激光熔覆层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