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伐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9例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YFRA21-1、VEGF、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用于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和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血清CEA、CYFRA21-1、VEGF、CA125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
- 董利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亚群
- PRO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2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PROK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结肠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PROK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阴性表达,而癌组织中36例呈阳性表达。PROK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直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T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ROK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r=0.285,P<0.05)。结论 PROK1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转移显著相关,是研究治疗结肠癌的潜在靶点。
- 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 关键词:结肠癌免疫组化
- 结肠癌组织LIN28B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LIN28B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80例)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20例)LIN28B表达,分析LIN28B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肠癌组织LIN28B表达阳性率为100%,癌旁正常组织为0,二者比较,χ2=93.85、P<0.05。LIN28B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LIN28B呈阳性表达,LIN28B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
- 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 关键词:结肠肿瘤预后
- 肺腺癌患者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4例肺腺癌患者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在PCR仪上进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分析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34例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53例,突变率为39.55%,KRAS基因突变6例,突变率为4.48%。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与年龄、吸烟史有关(P﹤0.01)。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P﹤0.05)。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P﹤0.05),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的PFS长于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更倾向于野生型,EGFR基因突变型或KRAS基因野生型的肺腺癌患者PFS更长。
- 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 关键词: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RAS基因基因突变预后
- 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每组45例。化疗组采用化疗治疗,靶向治疗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和生活质量[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靶向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33/45)高于化疗组(53.33%,24/45),P<0.05。治疗后,靶向治疗组hs-CRP、IL-8水平低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CEA、CYFRA21-1、CA125水平低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FACT-L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6/45)低于化疗组15例(33.33%,15/45),P<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片靶向治疗对NSCLC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血小板降低、脱发等不良反应。
- 董利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物
- miR-588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关联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究microRNA-588(miR-588)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化疗患者126例,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显效组和无效组,各有患者87例、39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癌症组织中miR-588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效组患者病变组织中的miR-588表达水平、血清半乳糖凝集素-9(Gal-9)水平低于显效组患者(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水平高于显效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类型、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临床病例分期、吸烟/饮酒史、化疗方案均无差异(P>0.05)。Kendall相关性分析显示,miR-588表达水平、血清Gal-9、TNF-α水平均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miR-588/血清Gal-9高表达、血清TNF-α低表达是乳腺癌化疗疗效显著的保护因素(P<0.05),miR-588表达水平高于3.626的患者化疗疗效更佳。结论miR-588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的发生以及化疗疗效具有一定关联,组织中miR-588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化疗效果较好,医生可根据miR-588水平为患者制定更佳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 朱晓静栾文强董利王聪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疗效
- 胃癌化疗后血浆CA19-9,CA72-4,CEA的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化疗后CA19—9,CA72—4,CEA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及30倒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化疗治疗,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治疗,观察对比CA19—9,CA72—4,CEA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疗导致CA19—9,CA72—4,CEA的水平在观察组明显下降,即使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病理分期,肿瘤分化与CA19—9,CA72—4,CEA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CA19—9,CA72—4,CEA水平经过化疗过程后会下降,这种变化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 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 关键词:化疗CA72-4CEA
- 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TEC方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TEC方案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接受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TEC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53(CA153)、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53、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TEC方案治疗乳腺癌效果显著,能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栾文强朱晓静董利王聪
- 关键词:乳腺癌胸腺法新TEC方案癌胚抗原
- 探讨姑息治疗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 2015年
- 目的探讨姑息治疗在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癌症晚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患者在姑息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患者在接受姑息治疗后,疼痛感觉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恐惧和焦虑、抑郁和孤独、绝望、疾病知识缺乏、职业生涯中断及社会归属感下降方面也明显改善。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开展姑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有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延琥栾文强李兴坤朱晓静董利
- 关键词:晚期癌症姑息治疗生活质量
- 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 2021年
- 目的:分析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贲门腺癌患者,均是局部晚期老年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IMRT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持续随访3年,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血清VECFR等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局部晚期贲门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IMRT放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栾文强朱晓静王聪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