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红义

作品数:15 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柴油
  • 9篇柴油机
  • 8篇催化
  • 6篇选择性
  • 6篇选择性催化还...
  • 6篇甲醚
  • 6篇二甲醚
  • 4篇选择催化还原
  • 3篇乙醇
  • 3篇排气
  • 3篇发动机
  • 3篇车用
  • 2篇润滑
  • 2篇尿素SCR
  • 2篇燃机
  • 2篇燃料
  • 2篇燃烧
  • 2篇内燃
  • 2篇内燃机
  • 2篇还原剂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董红义
  • 6篇周龙保
  • 6篇帅石金
  • 6篇王建昕
  • 4篇李儒龙
  • 4篇汪映
  • 3篇贺泓
  • 3篇潘克煜
  • 2篇王志
  • 2篇邓向斌
  • 2篇石晓燕
  • 2篇张文娟
  • 1篇蒋德明
  • 1篇刘圣华
  • 1篇胡铁刚
  • 1篇黄卓勇
  • 1篇陆璐
  • 1篇石小燕

传媒

  • 3篇内燃机工程
  • 3篇内燃机学报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车用发动机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2006年A...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用多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开展了4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时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喷油器伸出缸盖底平面的距离,采用流通截面较大的喷油器,降低启喷压力,可以提高CA498发动机燃用二甲醚时的热效率。燃用二甲醚时,发动机缸内的最大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低于燃用柴油时的情况。二甲醚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均可实现无碳烟排放,NOx排放约为柴油机的50%,CO和HC排放与柴油机相当。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是一种高效、低排放、燃烧噪声低的柴油机新型代用燃料。
汪映周龙保董红义
关键词:二甲醚燃烧
柴油机尿素SCR催化器优化设计被引量:40
2007年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手段对柴油机SCR催化器内排气流动、尿素水溶液喷射雾化、液滴蒸发、尿素热解和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等整个NOx后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考察不同方案下载体前端面的尿素浓度分布及NOx转化率,研究了还原剂添加位置、喷嘴型式以及催化器入口扩张管形状等因素对催化器系统NOx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催化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帅石金张文娟董红义王建昕王志
关键词:柴油机选择催化还原计算流体力学
改进二甲醚燃料润滑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二甲醚(DME)燃料中加入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润滑改进剂后两者的互溶特性、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变化以及燃油系统偶件润滑性能和磨损的改进,从而为 DME发动机选择合适的燃料润滑改进剂提供重要依据.实验给出了3种润滑改进剂与DME的临界互溶温度曲线,可据此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为DME发动机选择合适比例的不同润滑改进剂来使燃油系统获得足够润滑,同时保证润滑改进剂与 DME能完全互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油作为润滑改进剂效果较好;DME中加入少量的润滑改进剂后不会使发动机的排放性能恶化.
黄卓勇胡铁刚周龙保刘圣华董红义
关键词:二甲醚互溶性磨损
CA498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采用EGR降低NO_x排放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在CA498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上开展了燃用二甲醚和采用排气再循环时,发动机的排放和燃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二甲醚的高含氧量,使用排气再循环可以在HC、CO和CO2 排放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同时发现,对再循环的排气采用空气冷却和采用水冷时的排放效果基本相同。
董红义周龙保汪映邓向斌潘克煜
关键词:内燃机二甲醚排气再循环柴油机
二甲醚(DME)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9
2004年
大量的研究表明二甲醚(DME)是压燃式发动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代用清洁燃料,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DME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人员借助各种先进手段对DME的热物性和喷雾、燃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DME的燃烧过程及其能实现超低排放的机理,试验研究了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一些国家开发出了新型的DME燃料供给和喷射系统,并成功应用在车辆上。
邓向斌董红义周龙保蒋德明
关键词:内燃机二甲醚压燃式发动机代用燃料
乙醇SCR降低NOx排放的应用研究:还原剂喷射控制系统的开发与道路实车实验
以Ag/Al2O3作为催化剂、乙醇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HC-SCR技术。本文首先开发了基于开环控制的还原剂空气辅助喷射系统;接着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以乙醇作为还原剂时Ag/Al2O3的特性进行了实验...
董红义帅石金李儒龙王建昕石晓燕贺泓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柴油机
文献传递
尿素SCR-NO_x催化器流动、还原剂喷雾及表面化学反应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26
2007年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尿素水溶液喷射、热解以及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整个尾气后处理过程的柴油机SCR-NOx催化器三维数值模型,在验证还原剂喷雾模型的基础上,对一实际柴油机SCR-NOx全尺寸催化器进行了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催化器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不同发动机负荷下催化器性能的变化,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吻合。研究结果对指导柴油机SCR催化器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张文娟帅石金董红义王志王建昕
关键词:催化转化器选择催化还原化学反应动力学
乙醇选择催化还原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Ag/Al2O3作为催化剂、乙醇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降低稀燃NOx的技术之一。开发了基于开环控制的还原剂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乙醇选择性催化还原Ag/Al2O3催化剂的特性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对与Ag/Al2O3组合使用的Cu/TiO2和Pt/TiO2氧化催化剂进行了匹配优选;对集成NOx排气后处理的整机进行了ESC工况测试试验;最后将集成的排气后处理系统装在一辆客车上,并进行了道路实车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新鲜Ag/Al2O3催化剂具有很高的NOx转化效率,老化一段时间后NOx转化效率有所降低;与Ag/Al2O3+Cu/TiO2组合催化剂相比,Ag/Al2O3+Cu/TiO2+Pt/TiO2组合催化剂具有更好的NOx转化效率,并能抑制THC和CO排放升高;使用NOx集成排气后处理系统后,发动机在欧ⅢESC工况下,NOx从原机的13.06 g/(kW.h)降为4.63 g/(kW.h),整机的NOx、THC、CO排放都低于欧Ⅲ限值。道路实车试验表明,Ag/Al2O3催化剂需要进一步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以适应柴油车实际运行中低温变工况的需要。
董红义帅石金李儒龙王建昕石晓燕贺泓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柴油机
乙醇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后处理系统在重型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选择催化还原是解决稀燃条件下NOx排放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以乙醇作为还原剂的Ag/Al2O3催化剂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Ag/Al2O3+Cu/TiO2和Ag/Al2O3+Cu/TiO2+Pt/TiO2两种还原、氧化催化剂组合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Ag/Al2O3+Cu/TiO2+Pt/TiO2催化剂组合具有较好的去除NOx并抑制THC和CO排放升高的综合性能。整个后处理系统安装在一台排量为5.12 L的柴油机上,采用开环控制策略对乙醇喷射进行控制,在ESC测试工况下,NOx转化效率为64%,THC和CO排放基本保持原机水平。最后通过对乙醇喷射控制策略的进一步改进,使THC和CO排放得到了改善。
李儒龙帅石金董红义王建昕石小燕贺泓
关键词:稀燃发动机选择催化还原控制策略
车用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性能研究及行驶试验被引量:32
2004年
在一台车用多缸直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每循环的供油量可使二甲醚发动机的额定转矩超出原柴油机的额定转矩;采用流通截面积较大的喷油器,增加喷油器伸出气缸盖底平面的距离,降低启喷压力,可以提高二甲醚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柴油机相比,燃用二甲醚时发动机在全部转速和负荷范围内都可以实现无烟燃烧,且NOx排放下降50%左右,CO和HC排放与柴油机相当.将性能优化后的二甲醚发动机装车进行行驶试验,该车的最高时速(120km/h)和加速性能都达到了原柴油车的水平.试验表明,二甲醚是一种可以替代柴油的理想清洁燃料.
汪映董红义周龙保潘克煜
关键词:二甲醚柴油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