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晓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8
- 供职机构:淄博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心应夏”理论内涵探讨被引量:12
- 2012年
- 就当前关于"心应夏"理论的不同认识,采用理论研究和发生学方法相结合,综合现代相关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从理论上提出"心应夏"的本质内涵,即心是机体应时而变在夏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心在当旺的夏季,其主血脉功能增强,藏神功能相对较弱,前者功能处于支配地位,发挥对自身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当心不能应时而变,则易发生中医心系统疾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神志类疾病等。
- 杨阳马淑然张明泉蒲晓田陈玉萍覃骊兰秦子舒米雪峰肖遥
- 关键词:心疾病
- 不同光制下小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Clock mRNA昼夜表达特点及温胆汤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在不同光制下,一天中4个时间点,血清褪黑素水平和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Clock mRNA基因表达的特点,以及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2~3月龄雄性KM小鼠1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点开灯照明,18点关灯黑暗)、模型组(24 h光照)、黑暗组(24 h黑暗)、温胆汤组和褪黑素组,每组32只。自然授时光照时间用ZT表示、黑暗组时间用CT表示,于第12周的最后一天,自然授时光照起点凌晨6点(ZT0/CT0)、12点(ZT6/CT6)、18点(ZT12/CT12)、24点(ZT18/CT18)4个时间点,分别于每组中随机选取8只,剖杀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褪黑素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小鼠下丘脑SCN Clock mRNA的表达。结果血清褪黑素水平方面:正常组小鼠在ZT18含量最高(P<0.05);黑暗组小鼠在CT0低于CT18和CT12时含量(P<0.05);模型组小鼠4个时间点的含量并无差异(P>0.05),温胆汤组血清褪黑素的含量ZT0和ZT6均低于ZT18(均P<0.05);褪黑素组血清褪黑素含量ZT0、ZT6、ZT12均低于ZT18(均P<0.05)。小鼠下丘脑SCN Clock mRNA表达水平方面:正常组小鼠下丘脑SCN Clock mRNA表达水平ZT18低于ZT6(P<0.05);黑暗组小鼠4个时间点没有差别(P>0.05);模型组小鼠ZT0低于ZT6和ZT18(均P<0.05),ZT12低于ZT6和ZT18(均P<0.05);温胆汤组和褪黑素组小鼠均ZT18低于ZT6(均P<0.05)。结论温胆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因持续光照所致的褪黑素含量下降和生物钟基因表达紊乱。
- 杨阳张明泉蒲晓田谭东宇马淑然
- 关键词:温胆汤褪黑素生物钟天人相应小鼠
- 从生物钟理论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季节性调控机制被引量:12
- 2012年
- 中医认为,肝的生理功能包括"藏血"和"主疏泄",二者是体阴用阳的关系,也是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体现。随着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阴阳的消长,"肝藏血、主疏泄"也呈现应时而变的调控功能,在五季表现为如同生物钟一样,有着各自的峰谷,有规律、周而复始的遵循S曲线的变化。肝生理功能在一年中的应时而变是五脏应时的内在机制和推动力。深入挖掘"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内涵,阐述其应时而变的调控机制,对于探讨中医藏象本质及脏腑疾病季节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杨阳马淑然王庆国张明泉赵燕蒲晓田陈玉萍覃骊兰米雪峰肖遥
- 关键词:五脏应时肝藏血主疏泄生物钟
- 关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内涵的探讨被引量:19
- 2012年
- 分析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研究的不同观点,探讨了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形成机制。认为"天人相应"是以气的生、长、收、藏为核心,以阴阳矛盾运动为动力,以五行生克制化为自稳调节器而形成的人与宇宙的协同共振关系。正确理解"天人相应"科学内涵,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临床辨证用药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蒲晓田马淑然陈玉萍杨阳覃骊兰秦子舒米雪峰肖遥
- 关键词:天人相应天体运动
- 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的探讨被引量:38
- 2011年
- 通过分析当前对"肝应春"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肝应春"的理论内涵为:肝是机体应时而变在春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在春季,并不是肝脏的所有功能都增强,而是肝的疏泄功能增强,并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肝的藏血功能在春季相对较弱。由于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从而在春季出现多发性疾病。并指出正确理解"肝应春"的本质内涵对认识情志病季节性发作的病理、诊断、治疗与预防,都具有指导意义。
- 陈玉萍马淑然王庆国赵燕王乐鹏杨阳秦子舒蒲晓田
- 关键词:中医病机
- “肝藏血、主疏泄”应五时而变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3
- 2012年
- 人体的五脏是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而变化的时间自稳调节系统。五脏应五季之生、长、化、收、藏之气而分别主五时。在这一系列转化过程中,肝是五脏应时而变的内在推动力,主令于春,在其他季节转化成主时之脏的应时而变,从而发挥五脏应五时的功能。肝应五时而变是多网络多层次的复杂联系。这一理论指导着临床肝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
- 杨阳马淑然王庆国张明泉路广林蒲晓田米雪峰肖遥
- 关键词:五脏应时肝藏血主疏泄藏象理论
- 论“四时之肝”对季节性情感障碍发病的“生物钟”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11年
- 文章就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四时之肝"对SAD的发病具有"生物钟"作用。在SAD的季节性发病和缓解的四时,"四时之肝"的作用如同一个循环无端的"生物钟",遵循着生、长、收、藏的"S曲线"变化规律。SAD的发病是"四时之肝"的"生物钟"调节紊乱的结果。根据四时阴阳消长规律,校正肝脏"生物钟"的四时节律曲线,对于临床防治SAD将提供新的启迪。
- 杨阳马淑然王庆国蒲晓田陈玉萍支政杜媛鲲张灵敏刘艳
- 关键词:五脏应时季节性情感障碍生物钟
-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研究光照时间过长对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
-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体生命存在的过程与宇宙时空运动密切相关,在与自然界的交互感应中,人体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中昼夜更替、寒来暑往等周期性变化同步振荡,形成了相应的自身生命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生物节律。昼夜节律是人体与自...
- 蒲晓田
- 关键词:光照天人相应神经内分泌免疫昼夜节律
- 文献传递
- 光照变化对小鼠褪黑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从光照变化对小鼠褪黑素影响,探索昼夜阴阳消长与生物节律的关联性。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44只,随机分为为正常组、长光照组、长黑暗组3组,每组各48只。适应性饲养7天,光照控制干预6周后开始试验取材,分别于0:00,4:00,8:00,12:00,16:00,20:00共6个时间点分组取血,检测血中褪黑素。对各组各时间点小鼠褪黑素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昼夜节律的存在;并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小鼠褪黑素节律的不同。用LSD方法对各时间点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分析昼夜节律对小鼠褪黑素的影响。结果(1)同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褪黑素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节律性随着光照不同呈现不同的特点。(2)正常组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4:00最高。20:00~4: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升高的转折时段,4:00~8: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降低的转折时段。(3)长光照组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0:00、4:00、8:00这3个时间点含量较高,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16:00、20:00这3个时间点含量较低,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2: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降低的转折时段,20:00~0:00(24: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升高的转折时段。(4)长黑暗组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0:00、4:00两个时间点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2:00、16:00、20:00这4个时间点含量较低,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00~8:00时间段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下降的转折时段,在20:00~0:00点时间段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上升的转折时段。(4)长光照组褪黑素含量均值与正常组进行组间比较,小鼠血清褪黑素整体水平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黑暗组褪黑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组间比较,小鼠血清褪黑素整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昼�
- 肖遥蒲晓田王明哲覃骊兰米雪峰单体亮马淑然
- 关键词:天人相应小鼠褪黑素
- 从“肝应春”理论探讨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被引量:23
- 2013年
- 分析了"肝应春"理论的内涵,及从"肝应春"理论探讨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发病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目前中西医对SAD认识的现状与不足及"肝-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褪黑素-SAD"神经内分泌机制的密切相关性,最后提出正确理解"肝应春"的本质内涵对认识SAD发作、缓解的病理机制及开展有效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覃骊兰马淑然王庆国赵燕杨阳陈玉萍蒲晓田肖遥
- 关键词:中医病机季节性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