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佳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多角体
  • 4篇多角体病毒
  • 4篇家蚕
  • 4篇家蚕核型多角...
  • 4篇核型多角体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BMNPV
  • 4篇病毒
  • 3篇转录
  • 3篇病毒复制
  • 2篇基因
  • 2篇RED重组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重组系
  • 1篇转录水平
  • 1篇晚期
  • 1篇基因敲除
  • 1篇基因缺失

机构

  • 4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袁佳
  • 3篇于威
  • 2篇聂作明
  • 2篇张臣
  • 2篇陈健
  • 2篇吕正兵
  • 2篇解纯刚
  • 1篇汪凤梅
  • 1篇张耀洲
  • 1篇朱丽萍
  • 1篇童富淡

传媒

  • 1篇蚕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bm47基因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及转录的影响分析
2014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bm47基因普遍存在于已测序的鳞翅目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是杆状病毒的核心基因之一,但其在病毒复制及转录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尚未可知。本研究利用Red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BW25113中构建了BmNPV的bm47基因缺失型病毒bm47-ko-Bacmid,并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bm47基因的补回型病毒bm47-re-Bacmid。然后利用TCID50病毒滴度测定法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缺失bm47基因对病毒复制、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m47基因缺失后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病毒转染BmN细胞后48h和72h两个时相,bm47基因的缺失导致病毒早期基因lef3、晚期基因vp39以及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研究工作将为深入研究BmNPV bm47在病毒复制和基因转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张臣朱桢楠袁佳石扬辉陈健聂作明吕正兵张耀洲于威
关键词:BMNPV基因敲除病毒复制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12基因的功能分析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expressionfactor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polyhedrosisvirus,NPV)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转录调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LEF-12可影响...
袁佳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学功能转录水平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56缺失对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Bm56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了Bm56基因缺失型病毒vBm56-KO-Bacmid,并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Bm56基因补回型病毒vBm56-Re-Bacmid。然后将构建好的上述病毒转染BmN细胞,qPCR研究发现,Bm56敲除型病毒与野生病毒相比,在囊膜病毒(Budded virus,BV)的产量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表明Bm56基因不是病毒形成有感染活力病毒粒子的必需基因。同时qRT-PCR研究结果也显示,Bm56缺失没有明显降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水平,进一步研究Bm56缺失对BmNPV基因转录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Bm56对早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Bm56不是BmNPV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对病毒早期基因、晚期基因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无显著影响,推测Bm56可能作为一种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装配等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石扬辉朱丽萍张臣袁佳解纯刚于威
关键词:BMNPVRED重组病毒复制
lef-12基因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和基因转录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 expression factor 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基因组编码的转录调控因子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12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ed重组技术敲除BmNPV的lef-12基因,构建lef-12缺失型病毒lef12-ko-Bacmid,再利用Bac-to-Bac系统将lef-12重新补回到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补回型病毒lef12-re-Bacmid。将野生型病毒wtBacmid、lef12-ko-Bacmid和lef12-re-Bacmid分别转染BmN细胞,发现3种病毒均可在转染的细胞中产生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但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lef12-ko-Bacmid的病毒粒子产量比wtBacmid下降了3倍左右,而lef12-re-Bacmid的病毒粒子产量基本上恢复到了野生型病毒的水平,表明lef-12的缺失会影响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进一步研究lef-12敲除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和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ef-12缺失后,BmNPV DNA复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说明lef-12不是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但lef-12缺失后,病毒晚期基因vp39、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和补回型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lef-12缺失后,病毒仍能进行正常复制和装配,但与野生型病毒相比其增殖数量有所下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BmNPV lef-12不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必需基因,但其缺失将导致宿主细胞的感病时间延迟,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显著影响。
袁佳解纯刚汪凤梅聂作明陈健吕正兵童富淡于威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D重组系统BAC-TO-BAC系统病毒复制基因转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