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烨城
- 作品数:42 被引量:28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遥感的陆表蒸散计算方法
- 本发明属于地理学与生态学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遥感的陆表蒸散计算方法。陆表蒸散由植被蒸腾、土壤蒸发与拦截蒸发组成。本发明主要对植被蒸腾中的温度和土壤蒸发中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两部分:使用物理模型计算叶片温度代替原方...
- 袁烨城刘伟 李宝林 王双 高锡章 蒋育昊 李影
- 文献传递
- 一种草地植被覆盖度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草地植被覆盖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相机、装置主体、支杆、底板和夹持组件,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支杆,支杆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装置主体和支杆均为可伸缩式,使得装置主体...
- 袁烨城李睿
- 一种基于对称理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图中假变化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对称理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图中假变化检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和剔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图中因原始遥感影像偏移而产生的假变化图斑。包括:提出一种面积对称理论,认为从同一原始土地利用图斑叠加...
- 高锡章袁烨城李宝林许丽丽周成虎
- 用考核利剑促优先之美被引量:23
- 2014年
- 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趋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仍然存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困难,生态保护与恢复科学决策亟待加强,需要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理论技术方法、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 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许丽丽
-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补偿转移支付
- 基于地理格网的新疆地貌区划方法与实现被引量:20
- 2008年
- 利用遥感影像和Srtm-DEM等多源信息解译的新疆数字地貌图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地理格网方法对新疆地貌类型分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合并与自上而下的划分相结合的系统聚类分析法,确定各级地貌区划单元及其区划界线,实现新疆地貌的智能化分区。将新疆地貌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貌区划。其中,一级为6个地貌区,二级为23个地貌区,三级为200个地貌区。研究结果表明,在所依据的地貌数据基础上,采用地理格网地貌区划方法,能够实现地貌区划的智能化分区。本研究中的地貌分区和区划等级合理,区划界线准确可靠,利用地理格网方法实现了区划的定量化和数字化。
- 柴慧霞周成虎陈曦程维明欧阳袁烨城
- 关键词:地貌地理格网系统聚类
- 一种基于空间关系的流域水质监测异常值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关系的流域水质监测异常值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单一河道和非单一河道进行异常值检测,适用于检测水质监测数据中的点异常与集合异常值。对于单一河道:在河流段上生成等距且密集的数据点,通过提取等距密集点的高...
- 高锡章翟德超李宝林袁烨城
- 文献传递
- 人类活动轨迹的分类、模式和应用研究综述被引量:57
- 2014年
- 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如车载GPS、手机、公交卡、银行卡等,记录了人类的活动轨迹。这些海量的人类活动轨迹数据中蕴含着人类行为的时空分布模式。通过对这些轨迹的研究可以挖掘个体轨迹模式,理解人类动力学特征,进而为对轨迹预测、城市规划、交通监测等提供支持。因此,研究各类传感器记录的人类活动轨迹数据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人类活动轨迹的获取与表达方式进行剖析,并将人类的活动轨迹按照采样方式和驱动因素的不同分为基于时间间隔采样、基于位置采样和基于事件触发采样等3类轨迹数据。由于各类轨迹数据均由起始点、锚点和一般节点等构成,因而将轨迹模式挖掘的研究按照锚点、出行范围、形状模式、OD流模式、时间模式等进行组织,研究成果揭示人类活动轨迹在时间、空间的从聚模式、周期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类活动轨迹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按照用户轨迹预测、城市动态景观、城市交通模拟与监控、城市功能单元识别以及城市中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系统综述,认为人类活动模式挖掘是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方面应用的基础。
- 李婷裴韬袁烨城宋辞王维一杨格格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我国集中连片重点贫困区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37
- 2016年
- 本文基于2010年Landsat TM/ETM+数据、HJ-1卫星CCD数据、MODIS17A3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土壤、气候的地面实测数据,采用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的区域差异化生态补偿估算方法,对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20 627.4亿元,与同年该区域GDP总量22 096.2亿元大体相当,在南疆三地州、四省藏区和西藏片区3个西部片区,每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GDP总量的2-12倍,这对保障中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补偿所需资金每年约为1971.0亿元,平均每县约为2.9亿元。目前,国家给予的生态补偿资金与此相比严重不足,即使是接受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各县市平均每年接受补偿资金也仅为0.94亿元,不到所需金额的1/3。生态补偿资金不足不但给各片区扶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风险。因此,生态补偿资金增量的投入可能是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问题关键所在,在此增量补偿资金基础上,集中连片特困区可建立以国家购买生态产品为主、开发性扶贫增长为辅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这可能是彻底解决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的基本途径。
-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张涛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200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效果分析被引量:68
- 2015年
- 本文基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深入分析了2000-2010年间中国耕地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对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由2000年的1.85亿hm2,减少到2010年的1.81亿hm2,耕地减少的主要方式为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增东减,北增南减,东部沿海自然条件良好地区以及中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耕地减少,西部水资源缺乏地区耕地增加的基本格局。大部分省份没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目标,有18个省份占补平衡指数小于-50%。建设占用的耕地多适宜农业耕作,而新增耕地只有不到一半适宜农业耕作。研究时段内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导致的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决定了东部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很难有效实施。全国耕地总体占补平衡背后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风险,耕地增加过于依赖土地开发,对现有耕地的保护亟待加强。
-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刘海江董贵华
- 关键词:耕地变化占补平衡土地适宜性遥感
- 一种野外地质勘测用工具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地质勘测用工具箱,包括箱体、箱盖、横隔板和竖隔板,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横隔板和竖隔板,竖隔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板和限位板,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弹簧,箱体的内部开有与限位板对应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横隔板...
- 袁烨城李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