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元
-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急性患者急诊PCI术中血流,术后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探讨TMZ对急性心梗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TMZ组及对照组。TMZ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于术前2h给予负荷量TMZ60mg顿服,以后20mg每天3次,共治疗3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如抗栓、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观察并记录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的情况,并分别测定PCI术后24h、48h的cTnI、48h的hs-CRP值,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月行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两组在PCI术后24h、48h时间点的cTnI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升高幅度较TMZ组更高(P?0.05)。②PCI术后48h,两组hs-CR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TMZ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③TMZ组患者PCI术后3月行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较术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PCI术前、术后3月LVEF值无差异。④TMZ组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为Ⅲ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Z可减少PCI术后cTnI、hs-CRP浓度升高的水平,使患者LVEF值升高,提示其可减少缺血心肌损伤及可能具有促进心肌微循环改善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左心功能。
- 高晖谢芳元张清郭旭昌
- 关键词:心肌梗塞曲美他嗪急性病
- 心房纤颤522例分析
- 2000年
- 赵京文谢芳元李俱贤
- 关键词:心房纤颤发病率
- 木犀草素减轻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及其机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LTL)对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影响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木犀草素组。糖尿病+木犀草素组给予LTL 5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50 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药物治疗3月后,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Rho和ROCK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P<0.05),CVF显著增高(P<0.05),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高(P<0.05),Rho和ROCK2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木犀草素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CVF显著降低(P<0.05),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Rho和ROCK2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TL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减少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糖尿病心肌损伤。
- 王雷孙书红付爱萍王曼王曼
- 关键词:木犀草素糖尿病心肌病凋亡
-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血压昼夜节律与MACE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2例,根据PCI术后第一天夜间血压下降率(NBPDR)将患者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反杓型组,平均随访1.5年,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四组的基线资料与再发MACE的相关性。结果 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P<0.05)和反杓型组(P<0.01)发生MACE的风险较高。女性患者中非杓型组,>65岁患者中反杓型组和<65岁患者中超杓型组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P<0.05),而重度冠脉病变亚组中反杓型组发生MACE风险高(P<0.05)。RCS曲线显示当NBPDR=17.05%时再发MACE风险最低。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STEMI患者PCI术后再发MACE的风险密切相关,NBPDR是STEMI患者PCI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薛蒙金元超王琮翰长孙彦玲林奔腾谢芳元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压昼夜节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木犀草素对高糖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高糖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消化法分离大鼠CMECs,将原代CMECs随机分为4组:低糖组、低糖+木犀草素组、高糖组和高糖+木犀草素组。低糖+木犀草素组和高糖+木犀草素组分别加入30μmmol/L的木犀草素孵育24 h,低糖组和高糖组分别加入同等体积的DMSO孵育24 h。CCK-8实验检测CMECs增殖;Tunel法检测CMECs凋亡;Transwell检测CMECs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KC-βⅡ的表达。结果:与低糖组和低糖+木犀草素组相比,高糖组CMECs增殖能力显著降低(0.341±0.018,P<0.05),CMECs凋亡显著增加(P<0.05),CMECs迁移能力显著降低(116±12.2,P<0.05),PKC-βⅡ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木犀草素组CMECs增殖能力显著增加(0.550±0.023,P<0.05),CMECs凋亡显著减少(P<0.05),CMECs迁移能力显著增加(169±7.3,P<0.05),PKC-β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抑制PKC-βⅡ激活减少高糖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王雷付爱萍孙书红王曼谢芳元
- 关键词:木犀草素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
-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脉及静脉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脉、视网膜静脉直径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7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23例为心肌梗死组,其余49例未发生心肌梗死的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arteriolar equivalents,CRAE)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venular e-quivalents,CRVE),以此分别代表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的平均直径。通过问卷调查和抽取静脉血获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2组患者CRAE和CRVE的差异性,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影响。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CRAE、CRVE均较对照组缩窄;与CRAE有相关性的其他指标有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和LDL-C、HDL-C;与CRVE有相关性的有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和糖化血红蛋白。结论:视网膜血管直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需考虑到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影响。
- 董昕谢芳元田刚
- 关键词:心肌梗死视网膜
- 心电图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室肥大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临床上常用的几项心电图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价值及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3~2007年我院体检及住院患者496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l)分为正常组(男207例,女83例)和左心室肥大组(男126,女80例)。计算各项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并比较各项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性别差异。结果:各项QRS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特异性均>95%。在单项指标中,Rv5>2.5mV标准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2.8%和85.1%,明显高于Rv6及RavL电压标准。在复合指标中,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明显高于R1+SⅢ指标。男、女性采用相同的电压阈值,其诊断性能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结论: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及Rv5电压标准是诊断左心室肥大的较好的指标。男、女性采用不同的电压阈值标准,可望进一步改善目前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大的性能。
- 吴湘杰谢芳元
- 关键词:心电图左心室肥大
- 运动疗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研究运动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运动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运动组进行运动康复治疗七八周;而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实验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实验前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运动组血浆vWF犤(138.96±33.84)%犦、P-选择素犤(19.02±3.97)g/L犦和D-二聚体犤(0.60±0.14)mg/L犦水平均较实验前犤(176.88±34.87)%,(24.46±4.32)g/L,(0.78±0.13)mg/L犦下降(t=4.12~4.98,P<0.05);对照组实验后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也较实验前下降(t=2.08~2.38,P<0.05)。实验后运动组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t=2.12~2.41,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 谢芳元张清王莉萍
- 关键词:心力衰竭运动疗法
- 抗血小板制剂对射频消融术前后vWF、血小板和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消融技术后血栓栓塞的机制和预防的方法,为临床提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在我科行射频消融术的室上速患者158名,年龄15~61岁,其中右侧旁道12例,双径路62例,左侧旁道84例。随机分为五组,组Ⅰ(n=31)术前未服抗血小板制剂,术后立即服用阿斯匹林0.3g,1/日;组Ⅱ(n=32)术前3天始服用阿斯匹林0.3g,1/日;组Ⅲ(n=30)术前3天始服用氯吡格雷75mg1/日;组Ⅳ(n=32)术前3天服用阿斯匹林0.3g+氯吡格雷75mg1/日;组V(n=33)术前3天始服用阿斯匹林0.3g,1/日,术后皮下注射速避凝0.4ml1/日。分别于入院后、电生理检查前即成功放置鞘管后、消融前即静推肝素前、消融后即刻、消融后24h采血。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结果:①组ⅠGMP-140水平自穿刺后即开始上升,射频消融术后24小时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穿刺后电生理检查前明显升高为30.41±5.67ng/m(lP<0.05),而射频消融术后升高为60.4±12.79ng/m(lP<0.05),但组Ⅱ、Ⅲ、Ⅳ、V尤其是组ⅣGMP-140水平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P<0.05)。②组ⅠD-二聚体水平自穿刺后即开始上升,射频消融术后24小时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穿刺后电生理检查前明显升高为0.58±0.22mg/L(P<0.05),而射频消融术后升高为1.50±0.56mg/L(P<0.05)。组Ⅱ、Ⅲ、Ⅳ、V尤其是组ⅣD-二聚体水平与组Ⅰ相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P<0.05)。③血浆vWF的水平:各组vWF水平自血管穿刺结束后即明显升高(P<0.05),射频消融术后组Ⅰ、Ⅲ升高明显,而组Ⅱ、Ⅳ、VvWF水平只有轻度升高(P<0.05),各组vWF水平在术后24小时仍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④血浆GMP-140、D-二聚体、vWF在射频消融前后的改变与累及放电量、放电时间、放电次数、消融时间及肌钙蛋白I等无关(P<0.05)。结论:射频消融对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可导致GMP-140、D-二聚体的明显升高呈血栓前
- 谢芳元张清刘兵王海昌张荣庆程何祥
- 关键词:射频电流GMP-140VWF
- 左束支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与右室间隔起搏的电学参数、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心室电极分别植入左束支区域与右室间隔部。术后1周及3个月行起搏器程控,测定两组患者起搏电学参数、QRS波宽度及不良事件等。结果:短期随访两组患者起搏阈值、感知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阻抗均较术中有所下降(P<0.05),QRS波时限左束支区域起搏者较短(P<0.01);术后左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
- 张婕李建伟张清谢芳元娄莉
-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电学参数近期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