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鸿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新的血压调节物质——高血压因子与抗高血压因子研究进展
- 1991年
- 血压调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它除了有快速而短暂的神经调节和缓慢而持久的体液调节外,血管还始终发挥着自身的调节作用。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血压长期调节的紊乱,致使小动脉张力持续升高所致。其中体液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其证据是:(1)交叉灌流实验发现高血压动物的体液中存在着可以使正常动物血压升高的物质,例如将高血压动物的血浆注射到正常动物,可使后者许多组织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升高,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2)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联体并生的正常大鼠也出现了在SHR观察到的许多现象,如血管反应性升高等;(3)近年来Wright及McCumbee等从SHR的红细胞及其他组织中提取出高血压因子及随后发现的抗高血压因子更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简要综述这两种新发现的血压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
- 贾鸿鹏文允镒
- 关键词:高血压因子抗高血压因子高血压
- 血管随增龄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和某些药物的干预作用
- 文允镒王淑霞贾鸿鹏陈孟勤
- 该项目适用于老年医学。其研究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比较不同大鼠不同血管随增龄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和某些药物的干预作用揭示随增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跃的机制。重点研究其与VSMC胞浆、核钙转运及相关信号转导、某...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老化细胞检测胞浆血管反应性钙转运
- 血小板游离Ca^(2+)、胰岛素抗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被引量:5
- 1993年
-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抗性与细胞钙代谢障碍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8例非肥胖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和凝血酶激发下血小板游离Ca^(2+)、空腹及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与13例正常血压者对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和凝血酶激发下血小板Ca^(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和血清胰岛素也高于正常对照组,静息血小板Ca^(2+)与血压及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正相关。结果提示,细胞钙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抗性可能相互影响,共同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 周忠民郑德裕周立平贾鸿鹏王质良刘国仗董成华李宜范
-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游离钙
- 高血压大鼠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对Ca^(2+)反应的变化及Mg^(2+)的作用
- 1994年
- 本实验观察了正常及高血压大鼠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对不同浓度Ca2+及Mg2+的反应。结果表明:(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此酶最适反应的Ca2+浓度为10-6mol/L;WKY大鼠为10-4mol/L;两肾一环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为10-7mol/L,Wistar大鼠为10-4mol/L,Ca2+高于以上各相应浓度时该酶活性受到抑制;(2)作为该酶激动剂的Mg2+有其最适激活浓度,在WKY大鼠、RHR及Wistar大鼠均为4.5mol/L;(3)高浓度Mg2+(36.0mol/L)可以逆转高浓度Ca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底物Ca2+浓度的变化对Ca2+,Mg2+-ATP酶的催化活性影响极大,该酶活性的促发及维持必须有适宜浓度的Mg2+。高血压时此酶对Ca2+的敏感性增高,且Mg2+对酶保护作用更为明显。本结果提示,胞内高浓度Ca2+不仅是高血压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可能与其发展及恶化有关。
- 贾鸿鹏文允镒陈孟勤张淑芳周立平
- 关键词:红细胞膜钙腺苷三磷酸酶高血压
- 大鼠红细胞抗高血压因子的降压作用被引量:5
- 1991年
- 本实验表明,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红细胞提取的抗高血压因子(antihyper-tensive factor,AHF)可明显而持久地降低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的血压,而对正常大鼠血压无影响,表明AHF的降压作用与动物原来的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即具有血压依赖性;AHF耐热,在沸水中处理15min仍保持其强烈的降压效果,提示其不可能是体内已知的一些舒血管物质。目前,作者正在对AHF的理化特性和降压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文光镒陈孟勤贾鸿鹏吴光玉周立平张淑芳
-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抗高血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