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赵楠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白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造血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障碍性贫血
  • 1篇随访
  • 1篇随访观察
  • 1篇髓系

机构

  • 3篇牡丹江市第一...

作者

  • 3篇殷晓华
  • 3篇殷德厚
  • 3篇赵楠
  • 3篇吴迪
  • 2篇袁东
  • 1篇袁冬
  • 1篇田晓燕
  • 1篇李丹红
  • 1篇胡秀香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 探讨降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死亡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35例APL随机分为两组,甲组19例治疗方案:全反式维甲酸(ATRA)60~80 mg/d,分3次口服,8周后不缓解加用亚砷酸10 ml,加入5 %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28 d为1个疗程。乙组16例用传统的化疗(HA、DA)方案治疗。结果 甲组19例中合并DIC者2例(10.53 %),经抢救治疗好转1例,死亡1例,完全缓解(CR)18例,CR率(94.7 %),乙组16例中化疗后发生DIC者11例(68.7 %),多脏器衰竭死亡7例(43.75 %),脑出血死亡4例(25.00 %),总死亡率68.75 %,CR 5例(31.25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5)。结论 以上两种疗法比较,用ATRA、亚砷酸治疗APL,明显优于化疗组。
殷晓华李丹红袁冬赵楠吴迪殷德厚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一例
2009年
患者女,58岁,于1993年11月感冒后头痛、双下肢无力、活动后心悸、气短,曾于居住地附近诊所静脉滴注复方丹参、维脑路通无明显好转。入院20d前头痛、头晕、乏力加重、四肢出现出血点、低热。于1994年1月28日入我院。患者既往健康、无结核病、肝炎及其他病史,个人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史。
殷晓华袁东赵楠吴迪殷德厚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
^137Cs放射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长期随访观察
2008年
我院于1985年收治同一家族3例因^137Cs放射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随访观察17年。例1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自接触射线850d后死亡。例2转为伴有多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自接触射线6275d后死亡。例3自接触射线2920d后转为MDS,2977d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a),3069d后死亡。
殷德厚殷晓华袁东胡秀香田晓燕赵楠吴迪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37CS随访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病态造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