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婷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戒毒心理治疗困境和策略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究我国戒毒心理治疗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参加全国药物成瘾多维度心理干预培训班和北京毒品成瘾心理矫治培训班的134名学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所在单位专职心理人员平均为3.9±5.7人,专职和兼职心理人员总数平均为21.1±28.4,心理人员与戒毒人员数之比为1∶107;88.8%的调查对象参加戒毒心理培训次数为3次及以下;戒毒人员半年来接受的戒毒心理治疗时间平均为5.2小时。开展心理治疗工作的主要困难为现有人员心理干预技能不足(72.4%),心理专业人员数量不足(64.2%)等。结论:我国戒毒心理治疗面临着心理人员不足、技能缺乏、心理治疗时间不足等困境,应采取购买社会服务、加强戒毒心理治疗培训、心理康复和身体康复相结合等措施,以提高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
- 赵艳婷陈家言余金聪鄢栋曹洁频王增珍
- 关键词:复吸
- 武汉市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湖北省武汉市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472例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武汉市产后1年内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问卷调查。结果:妇女在产褥期肉禽鱼蛋类摄取较丰富,而水果、牛奶和蔬菜摄取不足,有39.9%的妇女从不吃水果,16.0%从不喝牛奶,29.7%很少甚至从不吃蔬菜,一些妇女红糖摄入过多,每周3次以上者达36.6%。χ2检验结果表明,产褥期经常摄入牛奶、红糖、蔬菜、水果和豆类这些行为在妇女有无产后检查这一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喝红糖在各项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吃水果在家庭人均年收入、本人及配偶文化程度三项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吃大豆在高龄和非高龄产妇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禁忌,有针对性地在产妇及其家人、社区中开展营养宣教,以纠正错误的传统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 吴爽欧阳英英包巍杨巍赵艳婷付娟杨年红肖梅孙国强刘烈刚
- 关键词:产褥期饮食行为影响因素
- 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 目的试图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HO-1 rs2071746和rs3074372多态性与新诊断的T2DM的相关性。也探讨这两种多态性与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状态的关联。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了2350名试验者的HO-1 rs...
- 李向阳宋方方赵艳婷杨年红应晨江姚平刘烈刚
- 关键词:中国汉族人群Β细胞功能
- 文献传递
- 全国药物成瘾多维度心理干预(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模式)培训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学员对全国药物成瘾多维度心理干预(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模式)培训内容、方式、实用性的满意度,为制定提高培训效果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到同济医学院承办的三期培训班中89名学员对培训授课内容、方式、实用性三方面的评价。结果:各部分课程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实用性三方面被评价为"很好"的比例分别为53.8%-93.7%、53.9%-93.7%、42.3%-93.7%,三个方面被评价为很好与较好的合计比例分别为88.5%-100.0%,87.5%-100%,87.4%-100%。三期培训班总体情况评价平均得分(十分制)分别为8.7±1.1,8.8±1.5,8.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和性别为总体情况评价的影响因素。结论:三期培训班满意度较高,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 赵艳婷陈家言余金聪鄢栋赵敏回冉冉王增珍
- 关键词:药物成瘾心理干预满意度
- 5935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与成瘾物质使用行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职学生)抑郁、焦虑、压力与成瘾物质使用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肇庆、宁波、太原的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5935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心理症状、成瘾物质使用情况等内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成瘾物质使用的因素.结果 5935名调查对象中,抑郁、焦虑、压力检出率分别为46.5%(2762名)、58.7%(3483名)与29.8%(1770名);烟酒类、传统毒品类、新型毒品类、其他成瘾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4.8%(4440名)、0.8%(50名)、2.8%(166名)、4.1%(241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心理状况中职学生,轻度抑郁倾向中职学生烟酒类使用行为OR=1.45;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和非常严重焦虑倾向中职学生烟酒类使用行为OR值分别为1.46、1.46、1.71和1.83;重度焦虑和非常严重焦虑倾向中职学生传统毒品使用行为OR值分别为5.51和2.61;重度焦虑和非常严重焦虑倾向中职学生新型毒品使用行为OR值分别为2.56和2.66;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和非常严重焦虑倾向中职学生其他成瘾药物使用行为OR值分别为2.14、2.47、2.39和3.45;P值均〈0.05.结论 焦虑、轻度抑郁是中职学生烟酒使用的危险因素;重度及以上焦虑是中职学生毒品使用的危险因素;焦虑是中职学生其他成瘾药物使用行为的危险因素.
- 余小东余金聪吴清峰陈家言王云翠鄢栋滕世伟赵艳婷曹洁频李帅奇严亚琼龚洁姚康周辉王增珍
- 关键词:抑郁焦虑
- “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模式对中职生毒品认知和感觉寻求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索预防中职生合成毒品滥用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从4个城市抽取8所中等职业学校,采用整群随机的方法将2387名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1195)和对照组(n=1192)。干预组开展"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对研究对象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4次调查。按照意向性分析原则,采用发展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组毒品认知得分呈上升-下降-上升的非线性变化趋势,调整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干预后各时点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感觉寻求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感觉寻求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毒品认知、降低感觉寻求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中职生合成毒品滥用风险。
- 吴清锋余金聪滕世伟鄢栋陈家言王云翠赵艳婷曹洁频王增珍
- 关键词:干预模式
- 国内戒毒心理治疗困境调查和解决策略探讨
- 目的:调查我国戒毒心理治疗面临的困难,并对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方法:对参加全国药物成瘾多维度心理干预培训班的89名学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所在单位专职心理人员平均为(5.2±6.7)人,专职和兼职...
- 赵艳婷陈家言余金聪鄢栋曹洁频王增珍
- 关键词:复吸
- 文献传递
- 中职生毒品预防教育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中职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情况,探讨其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国四个城市共抽取1331名中职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其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情况、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需求及方式;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职生毒品预防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84.5%的中职生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86.8%的中职生对毒品预防教育有需求。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课程、接受过其他形式的毒品预防教育是中职生对毒品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课程、接受过其他形式的毒品预防教育、性别是中职生认同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必要性的影响因素。中职生最主要也最希望通过报刊、书籍及网络等途径了解毒品相关知识,中职生最希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以宣传海报、观看禁毒电影的形式开展。结论:毒品预防教育仍未全面覆盖,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推广并且使用中职生容易接受、多样化的方式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以满足中职生的需求。
- 曹洁频陈家言赵艳婷余金聪吴清锋滕世伟鄢栋王增珍
- 关键词:毒品预防教育青少年
- 快速动眼脱敏治疗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敏感和渴求的干预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初步评价快速动眼脱敏疗法对甲基苯丙胺患者吸毒相关线索敏感和渴求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00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接受5次*5分钟吸毒相关视频短片暴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次暴露后接受1小时快速动眼脱敏治疗,随访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依赖者线索敏感问卷及视觉模拟量表(VAS)得分变化。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线索敏感和VA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试验组的线索敏感和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线索敏感和VAS得分上存在分组效应(P<0.05)。结论:快速动眼脱敏治疗有助于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对吸毒线索的敏感和对毒品的急性渴求。
- 杨龙雨张辉曾军莉李享卉鄢栋李江滕世伟吴清锋余金聪赵艳婷陈家言曹洁频王增珍
- 武汉市大学生毒品相关态度及教育需求状况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毒品的相关态度、影响因素以及对毒品预防教育的需求状况,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武汉市7所高校2 01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仅有72.8%的大学生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74.6%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课程,59.8%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毒品相关知识,且网络是大学生最希望了解毒品知识的途径(55.2%)。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及是否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是大学生对毒品相关态度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毒品预防教育可对大学生的毒品态度产生影响。应积极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使用网络等更有吸引力、更加容易被接受的教学方式。
- 曹洁频赵艳婷陈家言王增珍
- 关键词:物质相关性障碍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