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臣径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三醇
  • 6篇卡泊三醇
  • 5篇白癜风
  • 3篇治疗白癜风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因子
  • 3篇疗效
  • 3篇免疫
  • 3篇黑素
  • 3篇黑素细胞
  • 2篇大疱
  • 2篇大疱性
  • 2篇色斑
  • 2篇松解症
  • 2篇天疱疮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转归
  • 2篇细胞因子分泌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1篇杭州市第三人...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邢臣径
  • 8篇许爱娥
  • 4篇吴纪龙
  • 3篇楼小航
  • 3篇刘继峰
  • 3篇陈娜
  • 2篇欧阳杰
  • 2篇王平
  • 1篇洪为松
  • 1篇王遂泉
  • 1篇林福全
  • 1篇王媚
  • 1篇陈俊帆
  • 1篇郑俊惠
  • 1篇周妙妮
  • 1篇丁承
  • 1篇刘娇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2013全国...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泊三醇对白癜风黑素细胞和CD8+CTL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许爱娥邢臣径林福全洪为松王遂泉欧阳杰
肢端网状色素异常症一例
2016年
患者男,11岁,全身黑褐色斑10余年,于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6个月无明显诱因,在颈部、双腋窝、腹股沟、腘窝等皱褶部位及四肢肢端、掌跖部出现黑褐色斑点,随年龄增长皮疹增多,缓慢发展并融合成网状,无明显自觉症状,渐发展累及下腹部,背部。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长期服药史,否认内科病史,无类似家族病史。
丁承王平刘娇王媚郑俊惠邢臣径
关键词:色素异常症肢端家族病史黑褐色斑皱褶部位褐色斑点
102例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并分析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并积极给予其他相关治疗如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主要选用甲泼尼龙,初始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40 mg/d(轻症)、6080 mg/d(中症)、80100 mg/d(重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与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93例,缓解率为91.18%;死亡患者3例,病死率为2.94%。共有3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6.27%。其中皮肤感染28例,肺部感染5例,败血症4例,尿路感染5例,口腔念珠菌感染6例,多重感染8例。标本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约占总感染人数的13.73%。患者感染率与病情程度有关,重症天疱疮感染率(48.89%)高于中症(30.00%)和轻症(17.65%),中症与轻症患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疱疮合并感染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重症感染。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皮肤护理及感染的预防,尤其对于重症天疱疮患者,一旦明确感染,应及时足量使用相关敏感抗菌药物。
楼小航刘继峰吴纪龙邢臣径陈娜
关键词:天疱疮转归甲泼尼龙金黄色葡萄球菌
卡泊三醇对白癜风黑素细胞和CD8~+CTL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MC)及皮损周边CD8+细胞毒性T细胞(CD8~+CTL)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CD8~+CTL,从白癜风患者正常皮肤吸疱培养黑素细胞,实验分...
邢臣径许爱娥
文献传递
卡泊三醇对白癜风黑素细胞和CD8+细胞毒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及皮损周边CD8+细胞毒T细胞(CD8+CTL)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黑素细胞组、CD8+CTL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前后细胞数变化情况,ELISA测定卡泊三醇处理前后分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过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在添加与不添加抗人IL-6抗体时,黑素细胞及CD8+CTL数量的变化。筛选10^-8、10^-9mol/L卡泊三醇用于实验。结果在凋亡检测中发现,CD8+CTL与黑素细胞共培养中黑素细胞有显著凋亡。加卡泊三醇后黑素细胞组的黑素细胞计数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黑素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D8+CTL组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的CD8+CTL细胞数也明显增加(P〈0.05)。与黑素细胞和CD8+CTL单独培养组相比,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IFN-γ和TNF-α显著减少;经104mol/L卡泊三醇处理后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减少更加明显,与未加药组减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而IFN-γ和TNF-α在加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卡泊三醇处理过的共培养组中添加5mg/L抗IL-6抗体后,黑素细胞显著增加,而CD8+CTL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t=3.15,P〈0.05)。结论白癜风皮损处的CD8+CTL对黑素细胞有一定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卡泊三醇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分泌,从而减少CD8+CTL对黑素细胞的杀伤,可能是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邢臣径林福全吴纪龙傅丽芳王遂泉欧阳杰许爱娥
关键词:黑素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卡泊三醇细胞因子类
伊藤痣合并咖啡斑一例
2013年
患儿女,11岁,面部、双侧肩背、腰臀及双侧上臂色素斑11年。患儿出生时腰臀部有淡褐色斑点和斑片,无其他异常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累及双侧肩背、上臂外侧及面颈部,伴颜色变深,无痛痒感觉(图1)。
邢臣径许爱娥
关键词:咖啡斑上臂外侧褐色斑点皮损面积颜色变深腰臀部
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1],在治疗上也较困难。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病与自身免疫密切有关,自身免疫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白癜风在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系统用药,局部用...
邢臣径
关键词:白癜风卡泊三醇临床疗效发病机制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重症多形红斑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感染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对2007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4例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立刻停用致敏药物,给予以保护性隔离,根据激素是否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将患者分为A、B两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关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感染情况。结果经治疗后,A组患者痊愈37例、痊愈率达68.52%,好转16例、好转率29.63%,死亡1例、病死率1.85%;B组患者痊愈30例、痊愈率达60.00%,好转14例、好转率28.00%,死亡6例、病死率12.00%,B组痊愈率、好转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皮损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B组血糖升高、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感染率很高,要注重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同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楼小航刘继峰吴纪龙邢臣径陈娜
关键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多形红斑临床疗效
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43岁。全身红斑、水疱、坏死结痂半月余,伴有持续高热、末梢血白细胞降低和丙氨酸转氨酶显著升高。诊断: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最后死于败血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邢臣径许爱娥
关键词: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糖皮质激素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感染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分析诱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轻重程度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并积极给予其他相关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与年龄、性别、血白蛋白水平、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中,病情缓解110例,缓解率为94.83%,不详者5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0.86%;重症患者缓解率(83.33%)明显低于中轻症患者(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5例,感染率为21.55%;其中细菌感染24例,感染率为20.69%;真菌感染4例,感染率为3.45%;感染部位包括皮肤感染19例,肺部感染3例,败血症2例,尿路感染3例,口腔感染4例;其中合并2种感染2例(中症1例,重症1例),合并3种感染2例(均为重症);共分离出病原菌31株,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分别占35.48%、19.35%、16.13%、12.90%;患者感染率与病情程度及血白蛋白水平有关,血白蛋白水平较低者感染率(35.29%)大于血白蛋白水平较高者(15.85%);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感染率(44.44%)大于中症(11.48%)、轻症(10.53%)患者。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发病率较高,感染率与病情程度和血白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此类患者的皮肤护理及感染防控。
楼小航刘继峰吴纪龙邢臣径陈娜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转归金黄色葡萄球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