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湘宁
- 作品数:29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调控CD11a表达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课题组研究发现: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11a等免疫相关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参与辅助B细胞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而促进SLE发生发展;而且在SLE...
- 尹恒张桂英唐倩赵明邱湘宁陆前进
- 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全国76家皮肤科参与“痤疮周”义诊的痤疮患者(n=5787)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总结人口学信息、痤疮严重程度、皮肤类型、家族史、日常行为、医疗行为、环境因素、地区等资料,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结果5787例中,女3979例(68.76%),男1808例(31.24%),平均年龄(25.63±6.66)岁。痤疮继发敏感性皮肤共1840例,检出率为3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痤疮严重程度,皮肤类型,家族史,日常行为(如使用护肤品品牌≥4个/d、洗澡/桑拿、使用空调、使用剥脱类洗护用品、运动、洗脸频率>2次/d),医疗行为(如半年内口服维A酸类药物,1个月内外用过壬二酸和维A酸类药物、进行过激光治疗,1周内进行过化学剥脱治疗)和环境因素(如季节交替、粉尘、刮风、夏季、春季、日晒时间4h/d、秋季、地区)可能是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结论本调查初步明确了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在痤疮治疗中应兼顾敏感性皮肤的治疗,以提高痤疮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何倩涂颖何黎路永红许爱娥邱湘宁陈玉郭燕妮张晋松杨钰鑫杨瑾邓永琼张丽何淑娟王丽雷霞商干伟张建波许昌春肖文侬秀川梁作辉杨婷李彩霞房慧杨滢瑶张玲琳张薇毕晓东方杰李刚杨洪英凌昕高睿迪刁庆春吕新翔冯颖颖胡信林林向飞尤海燕梁羽萍杨凤元李雪莉刘俐陶诗沁孙振亮
- 关键词:痤疮敏感性皮肤影响因素
- 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检测被引量:9
- 2006年
- 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的良性肿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以及真皮乳头层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GF-β1、VEGF和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探讨TGF-β1、VEGF在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邱湘宁肖嵘袁娟罗勇奇胡南陆前进文海泉
- 关键词:TGF-Β1VEGF表达尖锐湿疣密度检测皮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特应性皮炎患者PBMC产生嗜酸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和CCR3的表达被引量:14
- 2006年
- 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uccharide nuelc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uuette Guecin, BCG-FSN)是采用势酚法去掉蛋白质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卡介菌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应用BCG-PSN预防和治疗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慢性荨麻疹等变应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胡南文海泉肖嵘张桂英邱湘宁
-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CCR3PBMCBCG-PSN嗜酸
- VTRNA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中的高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T和B淋巴细胞中穹窿核糖核酸2-1(vault ribonucleic acid 2-1,VTRNA2-1)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SLE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健康对照者和32例SLE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另外再收集6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性SLE患者47例,非活动性患者15例)和29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TRNA2-1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寻找VTRNA2-1的直接作用蛋白。结果:通过对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中的VTRNA2-1基因进行检测,发现SLE患者T细胞中的VTRNA2-1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的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VTRNA2-1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VTRNA2-1通过与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特异性结合而发挥生物学功能。结论:VTRNA2-1基因在SLE患者的B细胞中呈高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KR而发挥生物学功能。
- 万梦婕万梦婕邱湘宁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表达的研究
- 本文通过检测TGF-β1、VEGF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以及真皮乳头层的微血管密度,分析TGF-β1、VEGF和真皮乳头层的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TGF-β1、VEGF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论述...
- 邱湘宁
- 关键词:尖锐湿疣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微血管密度
- 文献传递
- 点阵CO_(2)激光术后皮肤屏障修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点阵CO_(2)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皮肤激光美容领域中,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协同作用或助力药物输送,从而进一步强化疗效。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点阵CO_(2)激光在治疗的同时也伴随着皮肤屏障结构的破坏及功能的损伤,常表现为红斑、水肿、皮肤干燥和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高度重视点阵CO_(2)激光治疗后的皮肤屏障修复,针对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皮肤问题,需要个性化调整点阵CO_(2)激光治疗的参数,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多肽、多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其衍生物等,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皮肤屏障修复方案。
- 任浩邱湘宁谭怡忻肖嵘
- 关键词:皮肤屏障
- 暴发性紫癜成功救治1例
- 2018年
- 报告1例经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治疗后成功救治的暴发性紫癜患者。患者女,51岁。左臀部及大腿外侧紫红斑4天,加重伴疼痛2天。皮肤专科情况:左臀部、大腿外侧可见大片瘀斑及中央黑色坏死区,周围有紫红色晕,表面有水疱及血疱形成,破溃后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局部压痛明显。伴有血浆因子减少、D-Dimer、FDP升高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入院后皮疹迅速扩大融合为大片触痛性暗红斑,中央有出血性大疱、坏死。诊断:暴发性紫癜。予紧急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予输注血浆、免疫抑制、抗凝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唐冰思邱湘宁张桂英肖嵘
- 关键词:暴发性紫癜血浆置换皮肤坏死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组蛋白修饰异常的研究
- 目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人类疾病包括肿瘤、衰老和自身免疫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在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DNA基因组存在不同程度的...
- 胡南邱湘宁袁军罗勇奇尹恒陆前进
- 文献传递
- 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VEGF和MVD的检测
- 本研究共收集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3.79±6.16 岁。10例对照组的皮肤取自正常包皮环切病人。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及正常对照组包皮中 TGF-β1...
- 邱湘宁肖嵘袁娟罗勇奇陆前进文海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