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燕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疹
  • 3篇药疹患者
  • 2篇血小板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性皮炎
  • 2篇凝血
  • 2篇皮炎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功能障...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凝血系统
  • 1篇凝血仪
  • 1篇疱疹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减少
  • 1篇细胞流变学
  • 1篇抗凝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邵燕
  • 4篇门剑龙
  • 1篇周之海
  • 1篇徐凤华

传媒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药疹患者凝血与血小板系统功能改变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各型药疹患者凝血与血小板系统功能的改变 ,探讨测定各项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用ELISA法测定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和血小板第 4因子 (PF4)、纤维蛋白肽A (FPA)、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血栓烷B2 (TXB2 )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SFMC)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麻疹样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凝血系统、血小板系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紫瘢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凝血系统显著激活 ,血小板系统显著激活 ,释放明显增强。结论 各型药疹由于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不同类型的组织损伤 ,导致其凝血、血小板系统的活化、释放功能发生程度各异改变 ,对监测其病程发展、组织损伤程度以及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门剑龙徐凤华周之海邵燕
关键词:药疹凝血血小板凝血仪ELISA法
SLE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与红细胞减少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分析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血小板数量处于正常水平时 ,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SLE患者在血小板数量处于正常范围时 ,随着红细胞的减少 ,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功能亦明显减低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以及GMP 140、5 HT的改变成正相关。结论认为SLE时由于红细胞的减少、压积明显降低 ,其促进流场中的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功能的作用明显减低 ,使血小板的活化释放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时 ,即使血小板的数量处于正常范围内 ,其血小板的功能亦明显减低。
邵燕门剑龙
关键词:红斑狼疮SLE血小板功能障碍红细胞减少
药疹患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功能状态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疹的发病机理和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应用CoatronⅣ型血液凝固仪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火箭电泳法测定71例药疹患者凝血及抗凝血功能,其中多形红斑型。紫癜型及剥脱性皮炎型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紫癜型及剥脱性皮炎型PT明显缩短(P<0,01,P<0,05),A-Ⅲ明显减低,D-dimer显著增高,表明重症药疹时凝血及抗凝血之间的平衡失常。当肝肾功能障碍时,要注意血栓前状态。警惕DIC的发生,
邵燕门剑龙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凝血抗凝血系统
8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1998年
8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邵燕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20%的人群在一生某个时期罹患此病,HZ不但发病率高且在急性期疼痛严重,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可以发生HZ后遗神经痛(PHN),以...
邵燕
关键词:带状疱疹
药疹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改变的研究
1998年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红细胞的聚集、变形能力的改变以及对全血切变率的作用,使红细胞在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流变特征的诸多因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药疹患者存在程度各异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系统的改变,重症药疹可有血栓形成和DIC发生,在...
邵燕门剑龙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红细胞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