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赛 作品数:6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1522号强台风“彩虹”近海急剧增强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NECP的FNL再分析资料,对1522号强台风"彩虹"在近海急剧增强的特征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彩虹"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的环流配置存在密切的联系,南亚高压由西部型调整为东部型,并且在我国东部沿海台风中心上方形成一个很强的高压中心,有利于高空辐散的增强,同时500 h Pa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海上水汽输送加强,为"彩虹"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介于-4~4 m/s弱的200 h Pa和850 h Pa高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彩虹"急剧增强的必要条件,并且"彩虹"强度的急剧变化与低层弱的垂直风切变存在显著的滞后相关;台风的暖心结构在台风急剧增强的过程中迅速加强,暖心结构维持较好也是其强度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凯 宋晓姜 王彰贵 郝赛关键词:近海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个例诊断 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NCEP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和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西太平洋第5号热带风暴"蒲公英"的形成过程进行诊断,揭示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其初始涡旋生成的影响。分析表明,"蒲公英"的初始涡旋最早于8月20日00时出现在吕宋岛以东的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偏东风受到吕宋岛地形强迫可能是初始扰动形成的原因之一。在初始涡旋生成阶段,南海海域盛行较强的东南风,因风应力造成的Ekman输送导致南海中东部较暖海水流向吕宋岛附近,使得局地海温升高,自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增大。异常感热加热使其上空低层气压下降,近地层出现上升运动。但根据热力适应理论,感热加热随高度减小制造的低层负涡度不利于初始涡旋在异常感热加热区上空向高空进一步发展,可是在感热加热区东侧因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强迫出上升运动。该上升运动引起的凝结潜热释放,使得最大加热中心出现在对流层中层。于是,在对流层中低层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增加,制造正的相对涡度,使得初始涡旋在感热加热区的东侧生成,继而在对流层中低层增强。因此在初始涡旋增强阶段,凝结潜热加热及其对涡度的制造起主要作用。 郝赛 毛江玉 吴国雄关键词:热带气旋生成 海气相互作用 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产品的检验评估 2024年 基于中国近海浮标的逐小时海面风矢量实测数据、ASCAT散射计风场数据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全球再分析数据(ERA5)的逐小时风场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数据产品进行检验评估,检验使用的是2~24 m/s风速区间内的数据。结果表明:使用11个浮标共计3351个样本数据作为真值进行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1 m/s和20.7°;使用8304963个ASCAT样本数据进行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6 m/s和11.5°;使用ERA5风场数据进行全球区域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5 m/s和12.0°;使用ERA5风场数据进行西北太平洋区域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9 m/s和15.5°。由此可见,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产品质量的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满足业务化应用的精度要求。 刘晓燕 郝赛 郝赛 刘宇昕 张洁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1945~2011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与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生成频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季节变化差异及其成因。从热带气旋路径穿越经度带频数的角度,探讨了ENSO对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显著地受季风调控。在南海冬季风作用下,1~4月热带气旋生成于10°N以南且频数较少、强度较弱,这主要是低层气旋式相对涡度和弱东风切变区偏南造成的。相反,受夏季风影响,6~9月是热带气旋生成最多、最频繁的季节,大都生成于南海北部17°N附近。在5月(10月)的季节转换期,生成位置大幅度北进(南撤)且生成频数显著增加(减少),取决于风速垂直切变及中层的相对湿度的急剧转变。11、12月两海域热带气旋生成于10°N以南主要归因于其上空中层大气相对湿度较北部偏大。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季节变化没有南海显著,只在7月有一次明显的变化,7~10月是热带气旋活动的"盛期"。在强度上,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全年均为弱东风切变,因此热带气旋以台风为主且持续时间长;但南海多为热带风暴。ENSO事件使得不同季节热带气旋生成区域和气旋路径地理位置发生显著变化。在El Nio事件期间,穿越南海所在经度带路径频数为负距平,而西北太平洋经度带为正距平;在La Nia事件期间,情况相反。 郝赛 毛江玉关键词:热带气旋活动 ENSO 大气海洋数值预报的检验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气海洋数值预报的检验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检验系统包括综合数据处理装置、检验评估装置以及可视化装置;综合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获取的大气海洋初始信息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每种数值预报产品数据;检验... 秦英豪 莫慧尔 万莉颖 陈莉 于庆龙 刘克威 吴萌萌 郝赛 赵洪 任诗鹤构建准实时海面风场的一种智能算法 2024年 本文基于深度学习U-Net网络构建了CMA-GFS数值模式风场订正模型,并以此订正模型订正后的风场为背景场(CMA-GFS_Unet),以HY-2B/2C/2D以及MetOp-B 4颗卫星的散射计海面风资料为观测资料,采用插补法快速完成准实时海面风场的构建。此智能算法可实现滞后3 h准实时生成空间分辨率为0.25°、时间分辨率为6 h的全球海面融合风场(Fusion_QRT)。分别使用CCMP融合风场数据和中国近海浮标10 m风矢量数据对CMA-GFS、CMA-GFS_Unet和Fusion_QRT 3组风场资料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MA-GFS_Unet风场质量得到显著提升,Fusion_QRT风场风速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但风向质量略有降低:相较于CCMP,3组风场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13 m/s、0.89 m/s和0.84 m/s,CMA-GFS_Unet和Fusion_QRT相较于CMA-GFS分别提升了21.3%和25.7%;风向MAE分别为17.5°、15.5°和16°,分别提升了11.3%和8.6%;而相较于浮标,风速MAE分别为1.50 m/s、1.36 m/s和1.28 m/s,分别提升了9.3%和14.7%;风向MAE分别为23.3°、22.7°和24.0°,分别提升了3.0%和-3.9%。 刘晓燕 宋晓姜 宋晓姜 郝赛 彭炜关键词:准实时 海面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