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付友
- 作品数:18 被引量:3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4
- 2016年
- 在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基于资源消减、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等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要素综合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度模型以及产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并据此对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综合型城市侧重于源头消减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产业变"轻",总体呈现低投入、低消耗以及低排放的发展特征。资源型城市侧重于清洁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产业变"清",总体呈现高投入、高利用以及高排放的发展特征。2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增长幅度为白城市>松原市>吉林市>松花江流域>长春市,流域特征明显。另外从不同生产环节效率对生态效率的贡献率分析可知,资源减量化以及末端治理是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生态效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3总体上流域产业系统可持续性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态势分异现象显著。并且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规律性较差侧面说明了区域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与联系,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尚未形成。4认为所有制结构、环境管理力度、外商投资以及科学技术是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调控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 郭付友佟连军魏强张慧敏仇方道
- 关键词:生态效率时空分异
- 基于结构调整视角的吉林省产业生态化发展被引量:19
- 2016年
- 基于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作用关系,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与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吉林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刻画其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吉林省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结构发育程度与资源环境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地区差异呈现资源环境效率>产业结构优化度>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关系特征,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同时市域尺度上呈现以长春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级差化"分异特征;依据产业结构优化度与资源环境效率的协调发展特征,可将全省划分为高水平协调、低水平协调、经济先行型、生态先行型4种生态化类型区.
- 赵丹阳佟连军郭付友仇方道
-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化
- 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43
- 2015年
-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四维一体为研究视角,综合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4个时期对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投资与消费是影响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城市化兼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性质;2东北地区城市化尚处于低水平阶段,属于粗放式、低效益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3东北地区城市化整体分异与子系统分异特征明显,2000~2008年阶段综合城市化水平由北向南递增,2008~2012年阶段则向南递减,与人口城市化具有一致性的变化特征。而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则逐年向南递增;4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东中西分异与沿海内陆分异特征显著,均具有时序性特点。基于研究成果,提出自然条件的基础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部驱动、交通条件的空间导向以及政策和体制的调控约束是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整体机制,而东北地区南北城市化分异程度不断缩小主要由于区域发展阶段演进周期理论。
- 甘静郭付友陈才刘继生李正
- 关键词:城市化空间分异熵值法
- 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基于1995年、2003年、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11年遥感图像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GIS技术和SPSS统计工具,综合利用空间重心法、圈层分析法以及轴带扩展度等方法,对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服务地块开发重心空间波动性差异性明显,扩展方式以快速向外推进为主,以内部填充为辅;2服务地快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态势,且扩展强度增加,服务地块郊区化显现;3长春市服务空间扩展与工业空间扩展具有非协调性;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整体属于混融状态,但剥离趋势凸现;服务空间"单中心"结构相对于交通空间分散化发展,已表现出滞后趋势。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时空特征形成的作用机理。
- 郭付友陈才刘继生梁振民
-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被引量:41
- 2016年
- 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等适应性要素构建了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并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产业系统的发展深受内外因素双重扰动作用,重型化的产业发展现实导致了产业系统运行状况不佳,而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对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2不同的适应性要素以及适应性子系统均表现出迥然各异的区域性演变特征,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以及产业系统适应力与环境系统适应力均具有非线性变化关系特征。环境系统适应力的提升对于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优化改善均具有更为重要作用;3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总体表现出由流域自上而下依次降低到中心—外围特征逐渐形成的过程,说明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并非一定完全呈现流域的特征,流域内中心性城市功能的发挥也可以影响并且改变其演化发展趋势;4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调控能力是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 郭付友佟连军魏强张慧敏仇方道佟伟铭
- 关键词:适应性环境系统
- 1990年以来长春市工业空间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依据1995年、2003年、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1年长春市卫星影像图,借助于Arc GIS技术平台,综合运用Global Moran's I指数、分形理论模型法以及缓冲区分析法,对长春市工业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空间整体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但工业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趋势,显示出工业空间具有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演变特征;2工业空间总体扩展方式为向外扩展,但具体呈现出"交通轴向扩展—轴间指状填充—交通轴向扩展"的特点;3工业空间演化呈现郊区化显著、多中心分布以及工业多次搬迁且不连续性的特征。在上述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认为自然因素、开发区的成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与企业改制重组、城市规划以及交通是长春市工业空间扩展的驱动力。
- 郭付友陈才刘继生
- 关键词:驱动力
-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
- 适应性研究从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为探讨人地系统,特别是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提供了 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区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体现了产业系统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作用下的自我调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转型能力,研究产...
- 郭付友
- 关键词:适应性环境系统生态效率
- 文献传递
- 松花江生态经济走廊流域经济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被引量:6
- 2016年
- 综合利用泰尔指数、空间重心模型以及成本评价模型,对2002—2013年松花江生态经济走廊流域经济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流域经济差异程度演变特征各异,且流域经济差异程度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发展特征,中游地区经济发展对于整个流域经济差异情况发挥重要作用。2流域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现象明显,上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但增速趋缓,下游发展水平最低,但速度激增。另外中低水平及低水平发展区占据主体,但数量趋减,流域经济虽有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3环境成本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特征逐渐演化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另外流域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外部成本情况各异,综合型城市外部成本最低,资源型城市以及区域型城市外部成本较高。4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各异,上游地区的驱动机制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环境管理与政府调控,而中游地区为所有制结构与外商投资,下游地区为所有制结构、政府调控与科学技术。
- 郭付友佟连军李平
- 关键词:流域经济时空分异
- 松花江流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39
- 2017年
- 通过构建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模型"EU-P-S-R",深入分析2001-2013年松花江流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松花江流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利用状态趋于恶化,空间差异扩大;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各异,空间格局变化较大。2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指数呈递增趋势,空间差异不明显。3松花江流域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EU-P-S-R"模型的作用机理,即用地扩张压力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状态相对较差,相应地,生态环境质量也偏低。4城市用地扩张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各要素作用力大小略有差异。
- 赵丹阳佟连军仇方道郭付友
- 关键词:城市用地扩张生态环境效应灰色关联分析松花江流域
- 山水实景演出旅游项目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以《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为例被引量:14
- 2015年
- 当前旅游发展模式正由单一观光外延式旅游转为参与体验多元文化内涵式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正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成为新兴旅游项目,而山水实景演出正是这种新兴旅游产品,测评游客满意度有助于此类旅游项目改善与持续发展。文中在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旅游项目特点,构建游客期望、游客感知评价、游客总体评价、后旅游四大模块的测评模型,并以《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四大模块来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游客满意度最大的是游客感知评价(1.4140),游客总体评价阶段满意度指数最小(0.5422);从四级指标层来看,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是游客总体期望(0.8236),最小的是对景点设施的满意度(0.0302);根据不同游客分类研究发现,40岁以上、具有高中和大学学历、月收入1万元以上游客满意度要比其他游客高。
- 郭付友甘静陈才李秋雨
-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