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快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被引量:1
- 2001年
- 建立一种尿液快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把尿液亚硝酸盐还原实验 (NIT)、细菌培养、直接药敏试验组合在一起 ,为尿路感染的及早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本法与常规法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本法简单、快速、无需特殊设备 ,易于推广。
- 程旭红翁锦生郭江华伍敏英
- 关键词:尿液药敏试验细菌培养NIT
- 改良病人身份确定制度在ART治疗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病人身份确定制度在ART治疗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3—6月入我科行治疗及护理的病人为对照组,以2014年7—9月入我科行治疗的病人作为实验组,实施改良病人身份确定制度,即采用常规的核对制度与病人指纹验证确认相结合。通过前后对比,分析临床护士核对病人身份识别工作耗时、等候手术病人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病人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改良病人身份确定制度,护士核对病人身份识别工作耗时缩短至(20.48±3.421)s,等候手术病人投诉率降低至0.50%,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各方面均较改良前有所提升,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病人身份确定制度应用于ART治疗病人安全管理中,可减少护士身份识别耗时时间,降低ART病人等候手术病人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可在医院中推广使用。
- 林艳香郭江华方艳雅黄美娇梁细妹李锦红冯丽英卢桂英
- 关键词:ART治疗安全管理
- 激光人工皱缩对单囊胚解冻后移植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激光人工皱缩对单囊胚解冻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及助孕治疗,且行单囊胚移植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508例研究对象分为皱缩组(n=222,囊胚采用激光打孔皱缩后再玻璃化冷冻)和对照组(n=286,囊胚未行皱缩直接玻璃化冷冻),分析冷冻复苏后单个囊胚的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优质囊胚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囊胚玻璃化冷冻中,不论是否行激光人工皱缩均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妊娠结局;未行激光人工皱缩的玻璃化冷冻从经济性、安全性上优势更大,建议在单囊胚冻融移植中将其作为首选方案。
- 段如冰梁晓东梁辉洪娄娟郭江华
- 关键词:玻璃化冷冻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女性和男性年龄对IUI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女性和男性年龄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2 424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性年龄分为A组(≤34岁)、 B组(35~39岁)、 C组(≥40岁),按男性年龄分为D组(≤34岁)、 E组(35~39岁)、 F组(≥40岁)。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结果 A、 B、 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48%、 9.07%、 5.76%;A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 C组(P <0.05);C组的生化妊娠率为7.91%,显著高于A组的3.37%、 B组的2.53%(P <0.05);A、 B、 C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41%、 30.23%、 12.50%;A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显著低于B组(P <0.05)。D、 E、 F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47%、 10.70%、 8.19%;F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D组(P <0.05);D、 E、 F组的生化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 E、 F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11%、 20.31%、17.86%;E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D组(P <0.05)。结论当女性和/或男性年龄≥40岁时,IUI妊娠结局较差,应考虑更为积极的助孕手段。
- 司沙沙黎淑贞郭江华文艳飞纪鹏黎平
- 关键词:女性年龄男性年龄
- 四种方法治疗妊娠早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分析比较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妊娠早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将282例早期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病例随机分成5组。A组:未治疗组;B组:口服甲硝唑组;C组:阴道内应用甲硝唑组;D组:阴道内应用定君生组;E组:口服甲硝唑同时阴道内应用定君生。比较未治疗组与治疗组的难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及4个治疗组间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达到治愈标准所需疗程数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难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的发生率较未治疗组(A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B、C、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E组则高于B、C、D三组(P<0.05);达到治愈标准所需疗程数及复发率,B、C、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E组明显低于B、C、D三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早期发生的细菌性阴道病,积极、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单一应用甲硝唑或定君生,或联合使用定君生和甲硝唑,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 黎平冯丽英郭江华李冬梅陈希曦陈晓燕
-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妊娠甲硝唑定君生线索细胞
-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 观察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的疗效。方法 将排卵障碍患者738例(2026周期)随机分成2组,每组分别应用来曲唑(2.5mg,1次/d,连用5d)或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克罗米芬(50mg,1次/d,连用5d)或联合HMG,观察、比较2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取消周期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日平均卵泡直径(MFD)≥15mm的卵泡个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用来曲唑或克罗米芬的优势卵泡出现率:对于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排卵异常病例,来曲唑组优于克罗米芬组,而对于PCOS者,来曲唑组则低于克罗米芬组;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病例,排卵率:来曲唑组高于克罗米芬组;对于小卵泡排卵,肌肉注射HCG日最大卵泡MFD:来曲唑组小于克罗米芬组;妊娠率来曲唑组高于克罗米芬组,而HCG肌肉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克罗米芬组薄于来曲唑组,肌肉注射HCG日子宫颈Insler评分克罗米芬组低于来曲唑组,早期流产率克罗米芬组高于来曲唑组;这些指标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来曲唑在诱导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优势卵泡、改善小卵泡排卵者的卵泡发育状况方面劣于克罗米芬,但排卵率、妊娠率优于克罗米芬,早期流产率低于克罗米芬。
- 黎平阮晓红郭江华陈晓燕邓爱民
- 关键词:排卵障碍诱导排卵来曲唑克罗米芬
- 孕妇巨细胞病毒不同感染形式对母婴免疫状态的影响
- 2007年
- ①目的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CMV)不同感染形式对母婴免疫状态的影响。②方法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行CMV血清IgG和IgM筛查,对IgG(+)和/或IgM(+)者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检测CMVIgM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原发感染组、复发感染组和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静脉血,检测CMVIgM抗体。各组孕妇及新生儿检测免疫学指标IL-2、IFN-γ和IL-4。③结果原发感染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IL-2、IL-4显著降低(P<0.05);原发感染组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显著降低;垂直传播组新生儿IL-2、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孕妇CMV原发感染可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力;新生儿先天感染及其母亲原发感染CMV可使其免疫状态受到抑制。
- 李冬梅郑少影黎平郭江华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孕妇新生儿免疫状态
- 回顾性分析影响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不明原因不孕(Unexplained infertility,UI)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因UI到本中心行IUI的142例患者,共352周期.根据“原发、继发不孕”分成2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再根据用药方案分为3组[组1:自然周期;组2: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针(Human urnary gonadotropin,HMG);组3:单纯用HMG].比较上述妊娠结局指标.结果原发不孕患者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继发不孕患者(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宫外孕率、生化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按用药方案分组,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P<0.05).促排卵方案中> 16mm的卵泡数均显著大于自然方案(均P<0.05).Gn用量方面,组3>组2>组1,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组2>组3>组1,组1与组2和组2与组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对于UI患者,原发不孕较继发不孕流产率高.建议使用促排卵方案,但是随着成熟卵泡数目(n>3)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并不会随之增加.女方年龄对UI夫妇临床妊娠有预测意义.
- 黎淑贞陈希曦廖勇彬黎平郭江华
- 关键词:不明原因不孕人工授精妊娠流产
- 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及授精次数对宫腔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①目的 探讨同一周期精液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PTMS)及授精次数对官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34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将不同的PTMS区间分成4组,比较PTMS对IUI妊娠结局的影响;同时比较同一周期中单次和双次IU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③结果 234个IUI治疗周期中各组PTMS分别为≥40×10^6、(40~20)×10^6、(20~10)×10^6、≤10×10^6.所获得的临床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7.14%、16.13%、17.50%、7.03%,其中第4组与其余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36个单次IUI周期和98个双次IUI周期各获得11.11%和12.24%的周期临床妊娠率,两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④结论 PTMS≤10×10 ^6时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同一周期授精次数对IUI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 郭江华黎平邓爱民李冬梅
- 关键词:妊娠活动精子总数
- 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IUI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腔内灌注HCG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因不明原因不孕或男方轻度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在本生殖中心第1次接受促排卵后IUI治疗的女性患者1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HCG灌注组85例:行促排卵治疗,排卵期行IUI(在IUI术前24~36h灌注HCG 500U);对照组84例:行促排卵治疗,排卵期行常规IUI。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G灌注组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分别为22.35%vs.14.29%,15.79%vs.0%),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生化妊娠率(3.53%vs.4.76%)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因不明原因不孕或因男方轻度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的患者,宫腔内灌注HCG未能明显提高其IU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
- 黎淑贞陈希曦廖勇彬郭江华黎平
-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宫腔灌注宫腔内人工授精不明原因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