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爱红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低甲状腺素血...
  • 2篇毒性
  • 2篇血症
  • 2篇暂时性低甲状...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暂时性...
  • 2篇细胞
  • 2篇小儿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素
  • 2篇病毒性
  • 2篇产儿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态

机构

  • 9篇浙江省苍南县...

作者

  • 9篇郭爱红
  • 4篇卢立党
  • 3篇李绍锦
  • 2篇李红微
  • 1篇王华
  • 1篇杨娇娇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并发症的关系
2016年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关节疼痛、腹痛、便血、血尿、蛋白尿等症状的小血管炎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和遗传有关。HSP急性期血中炎症细胞因子能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
方全中郭爱红丁振尧杨娇娇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并发症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HOP)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7例早产儿,筛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计算THOP的发生率,分析产生THOP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早产儿男性33例,其中THOP患儿23例,发生率69.7%;女性34例,其中THOP患儿25例,发生率7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30例,其中THOP患儿26例,发生率86.7%;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37例,其中THOP患儿22例,发生率5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P〈0.05)。胎龄≤32周患儿27例,其中THOP患儿24例,发生率88.9%;胎龄〉32周患儿40例,其中THOP患儿24c例,发生率60.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5)。THOP组48例出现20例早产儿疾病,对照组19例仅出现3例早产儿疾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结论THOP与早产儿的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有关,THOP易导致早产儿疾病的发生,应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卢立党郭爱红王华
关键词:早产儿低甲状腺素血症统计学
20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至9月该病流行期间入院的202例患儿进行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流行季节为3~9月份,6~12岁的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且男性比女性更易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辅助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以正常和增高为主,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正常或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结论该县流行的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典型,但以轻症病人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丁振尧郭爱红李红微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儿童
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FS发生率;观察性别、首发年龄、首发24h惊厥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发作前合并症、发作第2~3周脑电图变化等与FS复发的关系。结果200例FS患儿复发85例,发生率为42.5%,7例(8.2%)转为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发作惊厥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有阳性家族史、合并症、脑电图异常、男性。结论FS复发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癫痫,应根据复发特点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予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复发。
丁振尧郭爱红李红微
关键词:高热惊厥复发小儿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在医院治疗的3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2d~12岁,其中男172例,女148例;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320例患者中共培养出2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8株,占63.6%,分布在前几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70株,占26.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6株,占9.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最低为亚胺培南,而对于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最高为头孢一代,最低为万古霉素。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严重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
李上淼李绍锦丁振尧郭爱红
关键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耐药性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5、IL-10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及肺功能的变化,进一步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抗炎、吸氧、解痉、平喘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5、IL-10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5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IL-10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儿的肺功能,考虑可能是孟鲁司特通过上调IL-10,抑制炎症因子IL-5而发挥作用的。
郭爱红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血清IL-5血清IL-10肺功能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早产儿THOP的早期合理干预、激素替代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270例,其中确诊为THOP90例,并将该90例THO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45例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优甲乐治疗,对照组45例患儿予常规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T3、T4、TSH变化。同时对THOP组、正常早产儿组患儿T4、并发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HOP组患儿T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组,且T4水平越低,黄疸消退时间越长,自行排便次数少,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慢,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应用优甲乐治疗后患儿T3、T4、TSH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患儿T4水平较低,黄疸消退时间长,自行排便次数少,住院时间长,经给予优甲乐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T3、T4、TSH水平明显升高。
郭爱红卢立党李绍锦谢玉程柳会琼
关键词: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
脐血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患儿尿中巨细胞病毒DNA水平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脐血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G、IgM阳性的发生率,并进一步研究阳性患儿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水平,为临床对高危患儿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3月在医院分娩的350例新生儿脐血CMV抗体IgG和IgM的阳性例数,并进一步检测2组抗体阳性的患儿在0、1、3月时的CMV-DNA水平,分析其排毒情况。结果 350例新生儿中,共检测出CMV抗体IgG阳性例数212例占60.6%,IgM阳性例数17例占4.9%,IgG阳性组患儿在0、1、3月龄时的CMV-DNA水平>上限的分别为:41、33、40例;IgM阳性组患儿在0、1、3月龄时的CMV-DNA水平>上限的分别为:8、4、3例。结论脐血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患儿,尿巨细胞病毒DNA检出率较高,体内CMV复制活跃,应加强其防治措施。
卢立党郭爱红李绍锦
关键词:脐血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应用更昔洛韦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婴幼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分为诱导期及维持期治疗。诱导期给予更昔洛韦5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诱导期疗程为14 d;后进入维持期治疗,应用更昔洛韦5 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安慰剂组给予形态、外观与试验组一致的安慰剂药物。分析比较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及各项临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安慰剂组患儿CMV-IgM转阴率为56.67%,试验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安慰剂组患儿的谷丙转氨酶(GPT)及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
卢立党郭爱红柳会琼
关键词: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更昔洛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