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珣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鼠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性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肾毒
  • 1篇肾毒性
  • 1篇输注
  • 1篇皮炎
  • 1篇脐带间充质干...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小鼠
  • 1篇硫酸
  • 1篇硫酸镍
  • 1篇接触性皮炎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输注
  • 1篇基因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3篇郭珣
  • 2篇贺银丽
  • 2篇高虹
  • 1篇孙劲旅
  • 1篇易辉
  • 1篇李挚
  • 1篇何君
  • 1篇陈威
  • 1篇孙井江
  • 1篇刁颖
  • 1篇郝好杰
  • 1篇徐玉环
  • 1篇韩瑞红
  • 1篇徐艳峰
  • 1篇李晓岑
  • 1篇李名烁
  • 1篇武鑫
  • 1篇武岩
  • 1篇卢星辰
  • 1篇金翠英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建立豚鼠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条件(镍浓度、致敏时间、汗液和接触时间)对造模的影响,为临床前评价镍 ACD 治疗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86只240~270 g 豚鼠,按不同条件(硫酸镍浓度、致敏时间、人工汗液、封闭接触时间)随机分为14组,第0天、第7天、第14天致敏且第28天激发的8组(20%Ni-28d-6h、10%Ni-28d-6h、20%Ni-28d-SP-6h、10%Ni-28d-SP-6h、20%Ni-28d-24h、10%Ni-28d-24h、20%Ni-28d-SP-24h、10%Ni-28d-SP-24h),第0天、第1天、第2天连续3天致敏且第9天激发的6组(20%Ni-9d-6h、20%Ni-9d-24h、20%Ni-9d-SP-6h、20%Ni-9d-SP-24h、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激发后0~72 h,对激发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进行动态分级;分别于激发后24、48、72 h 采集第9天激发的6组豚鼠激发部位皮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含量;HE 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结果 第28天激发组,激发后各组激发部位皮肤48 h 红斑程度最强,并于48 h 后红斑程度减轻;第9天激发组,红斑在24 h 程度最强并一直持续到72 h;而皮肤水肿各组均不明显。第9天激发后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 IL-2和 IFN-γ均在48 h 达到峰值并持续到72 h,峰值分别为(533.53±41.51)pg/ml 和(1235.63±76.85)pg/ml。激发部位皮肤表面结痂,表皮增厚,轻度角化过度,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真皮及表皮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与人类 ACD 病理表现一致。结论 第0天、第1天、第2天致敏且第9天激发的致敏方法能建立皮肤反应较严重的 ACD 模型,并通过增加镍浓度、封闭接触时间以及人工汗液控制变态反应程度;第0天、第7天、第14天致敏且第28天激发的致敏方法则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ACD 模型;本研�
赵显莉刁颖贺银丽徐艳峰郭珣李挚孙劲旅高虹
关键词:硫酸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小鼠的安全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6/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1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何君李洋陈威郝好杰李名烁韩瑞红武鑫卢星辰金翠英郭珣易辉李晓岑赵颖武岩徐玉环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
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评价PPARα激动剂类药物毒性时,是否比传统动物更敏感。方法8周龄PPARα转基因小鼠(Tg)和C57BL/6J小鼠(WT),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成3组,氯贝丁酯高剂量组(400 mg/kg)、氯贝丁酯低剂量组(300 mg/kg)、溶媒对照组(10%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灌胃一个月,给药结束后检测血生化指标、心肝肾脏器系数及病理改变,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 1血生化:Tg♂高、低剂量组肌酐(CRE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显著高于各对应的野生型对照组(P<0.01,P<0.05)。2脏器系数:Tg高、低剂量组肾脏系数与Tg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3组织病理:Tg各剂量组肝脏、肾脏病理损伤较WT各剂量组更严重。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时比常规C57BL/6J野生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贺银丽郭珣赵显莉裴彦宇孙井江高虹
关键词:PPARΑ激动剂肝毒性肾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