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先天性畸形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0
- 1995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畸形和非畸形新生儿死亡病例尸检的石蜡包埋病理组织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核糖核酸(CMV-DNA)片断,研究先天性畸形与宫内CMV感染的关系以及胎儿各脏器对CMV的易感性。结果显示:(1)畸形组中CMV的阳性率高达42.19%(27/64),明显高于非畸形组的4.69%(3/6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 ̄2=25.078,P<0.001),提示宫内CMV感染与胎儿畸形密切相关;(2)神经系统畸形病例CMV的阳性率与循环系统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 ̄2=6.626,P<0.05)。提示CMV感染可能导致小头畸形、脑积水和脊柱裂等畸形;(3)脑和肝脏是最易受CMV感染的脏器;(4)肝胆异常与CMV感染有关。本研究说明,先天性CMV感染易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崎形及肝脏损害。
- 钱丽清吴圣楣顾友梅袁曾荣应大明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儿童
- RB基因与肿瘤抑制被引量:4
- 1994年
- RB基因位于13q14,全长150kb,编码一个由92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110000蛋白(pp110RB).它能特异性与SV40大T,E1A和E7结合.在视网膜细胞中,RB呈衡定组成性表达。
- 龚国胜钱丽清
- 关键词:母细胞瘤肿瘤抑制基因
- 围产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诊断(综述)被引量:15
- 1993年
-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alovirus,HCMV)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因子,用检测抗体方法调查世界各地HCMV的感染率,发达国家约40~60%,发展中国家可高达100%,上海市育龄妇女的感染率为93.2%,新生儿HCMV感染约为1%~3.4%。器官移植。
- 钱丽清顾友梅
- 关键词:围产儿巨细胞病毒
-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但有50%的HCV感染者无明显受血史,表明HCV有其他传播途径。我们于1993年3月至1995年6月对8046例孕妇及其所分娩的4287例婴儿进行了HCV母婴传播的研究,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
- 敖黎明钱丽清张东华金根娣张东华蒋明华金根娣钱龙华吴圣楣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 先天性弓形体病的诊断学进展被引量:6
- 1993年
- 弓形体病是一种相当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该病原体生活史复杂,孕妇感染易垂直传播给胎儿,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区别孕妇是活动性感染还是潜伏性感染,对估计胎儿受损害的程度有很大的帮助。孕妇近期内获得的弓形体感染,可从血液中检测出特异性的IgM,IgA、IgE抗体和一种低亲和力的特异IgG或分子量为97k Dα的分泌排泄杭原;孕早期胎儿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羊水,胎儿血液中的弓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孕中晚期以及出生后主要可测胎儿、新生儿血中特异性IgM、IgA和IgE抗体和γ—干扰素滴度,同时结合弓形体的分离可以作出明确诊断。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还可以用于回顾性研究中检测远期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 钱丽清顾友梅应大明
- 关键词:弓形体病宫内感染免疫诊断聚合酶链反应
-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母婴宫内传播,评估HC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CV,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结果检测的4277例孕晚期孕妇血清抗-HCV,其中6例阳性,进一步检查HCV-RNA,结果6例中有5例阳性,且均有受血史,5例阳性孕妇其配对婴儿脐血抗-HCV均阳性,其中2例HCV-RNA阳性,肝功能异常;1例出生时HCV-RNA阴性,到24个月时HCV-RNA阳转。HCV母婴宫内传播率为2/5。结论表明上海地区存在HCV母婴宫内传播,应重视有受血史的生育妇女孕期及孕前的HCV检查及HCV感染儿的随访。
- 敖黎明钱丽清张东华张东华钱龙华金根娣钱龙华蒋明华吴圣楣
- 关键词:丙型肝炎母婴传播
- 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巨细胞病毒被引量:1
- 1994年
- 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巨细胞病毒钱丽清,张忠德,程新建,梁书锋,吴圣楣,顾友梅我们用二甲苯脱蜡粗提DNA,简化了DNA抽提步骤,用二次扩增代替一次扩增,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探求到一种既简便又敏感的用于石蜡包埋组织检测的改良聚合酶链反应...
- 钱丽清张忠德程新建梁书锋吴圣楣顾友梅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vWF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5
- 1994年
- vWF是体内一种分子量很大的糖蛋白,其功能单位是vWF单体,能与GpⅠb,GpⅡb-Ⅲa,胶原,FⅧ和肝素等结合而参与凝血与止血,其缺陷将引起血管性假血友病.
- 钱丽清龚国胜吴圣楣
- 关键词:假血友病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