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慧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8受体拮抗剂G31P拮抗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中IL-8受体CXCR1/2的表达以及肌肉组织纤维化程度,探讨G31P对旋毛虫囊包形成的影响以及防治效果。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三组:阳性模型对照组(n=12,皮下注射生理盐水),G31P治疗组(n=12,皮下注射G31P)和阴性正常对照组(n=6,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阳性模型对照组与G31P治疗组小鼠应用口饲法感染旋毛虫囊包,(100±5)个/只,于感染后第10天皮下注射G31P(500μg/kg),1次/2d,连续14d,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24d后无菌解剖小鼠,收取膈肌组织,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阳性模型对照组相比,G31P治疗组旋毛虫囊包数量明显减少(P<0.01),而且囊包大多形成不完整、纤维化程度轻。炎症因子受体CXCR1和CXCR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G31P具有下调膈肌组织中炎症因子IL-8受体CXCR1和CXCR2表达的作用,从而拮抗旋毛虫囊包纤维化的形成,并对旋毛虫幼虫虫体结构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 姚伟崔昱任一鑫张雪强闫文慧张斌郑莉莉戴晓冬秦元华
- 关键词:纤维化
- M细胞在肠黏膜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M细胞是肠道一种免疫细胞,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抗原运转细胞。M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特点,与肠黏膜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目前认为,位于肠淋巴滤泡上皮中特化的M细胞是大多数黏膜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靶细胞,它能特异性的结合肠道大分子物质及微生物,并将其摄取、转运至位于其下的APC进行识别、处理,并激活T、B淋巴细胞,继而激发肠道黏膜免疫应答作用。本研究就目前国内外学者所做M细胞在肠黏膜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闫文慧秦元华任一鑫郑莉莉戴晓冬崔昱
- 关键词:M细胞病原体肠黏膜免疫
- 重组人CXCR1/2拮抗剂G31P在人类疾病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G31P(重组人CXCR1/2拮抗剂)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蛋白质,能与IL-8竞争结合其受体,导致IL-8与受体的生物学活性丧失,从而阻断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及其引起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控制宿主炎症的发展。近年研究发现IL-8和其受体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炎症反应性疾病,以及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等疾病中高表达。探讨应用G31P控制炎症发展,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 闫文慧秦元华任一鑫崔昱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