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文权

作品数:263 被引量:1,690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化学工程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农业科学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2篇厌氧
  • 53篇废水
  • 48篇污泥
  • 45篇垃圾
  • 44篇反应器
  • 36篇厌氧消化
  • 34篇厌氧发酵
  • 34篇沼气
  • 28篇硝化
  • 22篇反硝化
  • 21篇餐厨垃圾
  • 19篇生物反应
  • 19篇生物反应器
  • 19篇环境工程
  • 18篇渗滤
  • 17篇脱氮
  • 17篇污染
  • 16篇渗滤液
  • 15篇膜生物
  • 15篇膜生物反应器

机构

  • 251篇江南大学
  • 14篇无锡马盛环境...
  • 11篇无锡轻工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6篇常州工程职业...
  • 3篇农业农村部环...
  • 3篇郑州侨联生物...
  • 3篇无锡市城市环...
  • 3篇江苏晨洁再生...
  • 2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无锡国联环保...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263篇阮文权
  • 88篇赵明星
  • 65篇缪恒锋
  • 56篇任洪艳
  • 49篇黄振兴
  • 49篇严群
  • 30篇邹华
  • 22篇陈坚
  • 21篇施万胜
  • 21篇肖小兰
  • 15篇许之扬
  • 12篇谢利娟
  • 10篇邓芸
  • 9篇廖家林
  • 9篇徐富
  • 8篇伦世仪
  • 7篇邓玉营
  • 6篇邵尤炼
  • 6篇缪恒峰
  • 6篇张周

传媒

  • 39篇环境工程学报
  • 35篇食品与生物技...
  • 12篇环境科学
  • 1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0篇食品与发酵工...
  • 7篇大众科技
  • 6篇中国给水排水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广东化工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工业水处理
  • 5篇环境化学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工程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9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21篇2020
  • 18篇2019
  • 13篇2018
  • 13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18篇2013
  • 15篇2012
  • 15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餐厨垃圾厌氧干发酵制氢及其强化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对其进行处理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不同含固率条件下餐厨垃圾厌氧干发酵制氢的情况,研究表明干发酵的最佳含固率为22%;餐厨垃圾中碳水化合物优先被降解,各组的降解率为51.17%~69.24%,其中含固率22%组碳水化合物降解率最高;当含固率>27%时,反应体系对蛋白质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的降解能力下降,出现溶解性蛋白质和SCOD累积现象;各组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为丁酸型发酵;向反应体系内添加活性炭能够提高干发酵产氢率,其中活性炭添加量为0.20%(质量分数)时产氢量最高,达到26.94 mL/g总固体(total solids,TS)。
赵明星高常卉李娟张周张周
关键词:餐厨垃圾干发酵氢气挥发性脂肪酸活性炭
有机废水厌氧发酵连续产氢产甲烷的研究
厌氧消化过程分为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产甲烷三阶段,因此将三个阶段分开可以获得氢气和甲烷这两种能源物质。颗粒污泥经过预处理可以成为活性较高的产氢接种物,研究认为最佳的预处理方式是微波处理5min,氢气含量达到了39.8%...
严群沈良阮文权
关键词:氢气甲烷金属离子厌氧发酵有机废水
文献传递
AF-复合式A/O工艺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应用研究
2013年
利用厌氧生物滤池(AF)-复合式A/O工艺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处理能力达到72 m3/d,COD去除率91.4%以上,出水COD保持在1 80 mg/L以内,NH3-N去除率96.2%以上,出水k NH3-N保持在2.9 mg/L以内;硫酸亚铁投加量控制在n(Fe)/n(TP)=1 0~1.4时,可使出水TP降至5 6 mg/L以内,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
邵尤炼赵明星缪恒锋任洪艳阮文权
关键词:O表面活性剂
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氮负荷提升过程中的运行性状被引量:2
2016年
接种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颗粒污泥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并控制进水NO_3^--N/NO_2^--N质量比为1∶1。在(33±1)℃下,通过研究不同进水总氮质量浓度(200 mg/L、400mg/L、600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12 h、8 h、6 h、4 h)下的脱氮效能、污泥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维分析上流式ANAMMOX反应器氮负荷提升过程中的运行性状。结果表明,在进水NO_3^--N和NO_2^--N质量浓度均为200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4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h的运行工况下反应器可获得最佳处理效能,NO_3^--N、NO_2^--N和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76 kg N/(m3·d)、0.75 kg N/(m3·d)和1.32kg N/(m3·d),三者去除率分别为95.0%、93.8%和82.5%。氮负荷提升过程中的污泥形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显示,相较于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进水总氮质量浓度增加对上流式ANAMMOX反应器运行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导致了颗粒污泥解聚,还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核酸测序结果表明,反应器中分布着3种潜在的ANAMMOX优势功能菌,且三者丰度会随进水总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发生明显演替。研究表明,在上流式ANAMMOX反应器氮负荷提升过程中,进水总氮浓度的控制更为关键。
黄振兴李媛任洪艳阮文权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厌氧氨氧化氮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微生物群落结构污泥颗粒化
不同优化模型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中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响应面设计以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模型,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分析这3种模型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模型,当接种比、含固率、初始pH分别为3、8%和9时,沼气产量最大,实际产量为1 015 mL/gTS,并且这3个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顺序为接种比>初始pH>含固率;采用响应面设计模型,当接种比、含固率、初始pH分别为2.42、8.62%和8.49时,最大沼气产量为1 049.85 mL/gTS,实际产量为1 029.5 mL/gTS,接种比对产气量的影响极其显著;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模型,当接种比、含固率、初始p H分别为2.66、8.06%和8.87时最大产气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分别为1 085.8 mL/gTS和1 067.25 mL/gTS,实测值分别比正交设计模型和响应面设计模型的实测值提高5.15%和3.67%,表明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参数优化实验中,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余美娟席克忠赵明星阮文权
关键词: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响应面设计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生物处理出水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无锡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采用传统活性污泥(CAS)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OA-MBR)工艺,以臭氧氧化法对2种工艺的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批量试验,通过调整不同的反应时间来控制臭氧投加量。结果表明,臭氧对2种工艺出水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TOC、UV254和色度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52.5%、68.5%、99.7%和99.8%和64.2%、96.4%、99.8%、100%。3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表明,2种工艺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类和腐殖质类有机物,荧光强度随着与臭氧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臭氧可以有效地去除该类有机物。
左名景阮文权薛涛黄霞董良飞
关键词:臭氧深度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城市污水处理厂
CLR厌氧反应器在庆大霉素发酵废水处理中的运行效能被引量:2
2016年
对CLR沼气提升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庆大霉素发酵废水的工程运行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LR反应器对硫酸庆大霉素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容积COD负荷可达到5 kg/(m^3·d),出水COD稳定在2 700~3 200 mg/L,COD和SS去除率可分别维持在70%和62%左右。在CLR稳定运行过程中,系统p H为7.8~8.3,且VFA质量浓度低于900 mg/L,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虽然系统的氨氮质量浓度可以达到600~900 mg/L,但是其并未对CLR的处理效能产生显著影响。CLR出水Ca^(2+)质量浓度可稳定在200~300 mg/L,Ca^(2+)的平均截留率为74%。但是较高的进水Ca^(2+)质量浓度会导致污泥钙化,VSS/TSS逐渐下降,且这种趋势在反应器底部表现得更为显著。
王学斌黄振兴肖小兰阮文权
不同培养模式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固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提高钝顶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和CO_2固定效率,从钝顶螺旋藻的培养方式,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添加方式两方面进行优化。对比光自养、混养、异养3种培养方式的结果表明,混养培养能获得最高的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分别为1.612g/L和105.431 mg/(L·h)。考察自养-异养的混合培养下3种碳源添加方式的影响,对比2种无机碳源结果得到自养培养每8 h通入5%浓度的CO_2,螺旋藻最高固碳速率和生物量分别达到265.455 mg/(L·h)和2.007 g/L,远大于添加16 g/L Na HCO_3的生物量(1.648 g/L);且自养培养阶段添加1 g/L葡萄糖组较不添加组,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分别减小了0.370 g/L和17.902 mg/(L·h);无机碳源的存在对异养培养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培养过程鼓入5%浓度CO_2,培养液的p H下降较快,影响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因此,在自养-异养混合培养螺旋藻时,光暗培养阶段的两种碳源添加量要适当,保证螺旋藻生长和固碳最优。
李姿徐倩任洪艳阮文权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
膜光生物反应器污水养藻技术及其膜污染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膜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市政污水培养螺旋藻,对微藻生物量、膜污染物和膜清洗方法进行了考察分析,为膜技术应用于微藻培养体系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培养过程中,反应器中藻密度范围为1.79~2.05g/L,产率为0.10g/(L·d),NH_4^+-N、TP去除率分别为93.54%~98.97%、48.37%~66.91%.较高藻密度、碱性环境下,藻细胞残体及其分泌的EOM等有机物和无机沉淀物会共同引起膜污染.SEM、EEM和EDX结果显示,进水膜面主要是由藻细胞残体、蛋白质和SMP等有机物形成的滤饼层污染,出水膜面附着含Ca为主的无机沉淀物,部分膜孔堵塞.先后用pH为2的盐酸和200mg/L的NaClO溶液浸泡污染膜片2h,清洗后膜通量恢复了94.29%.
王雪飞任洪艳任洪艳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市政污水膜污染
CLR+立式A^3/O^3-MBR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被引量:3
2016年
介绍了一种以沼气提升厌氧反应器(CLR)+立式A^3/O^3-MBR为核心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着良好的处理效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CLR单元对COD负荷的变化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高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当进水负荷为6~8 kg COD/(m^3·d)时,CLR出水COD、VFA和SS可以分别低于5 000、1 000和2 000 mg/L,COD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立式A^3/O^3-MBR能够进一步去除CLR厌氧出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组合工艺出水中的COD<500 mg/L,BOD5<300 mg/L,NH_4^+-N<35 mg/L,TP<8 mg/L,各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三级排放标准。运行成本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每处理1 m^3垃圾渗滤液的成本大约为36.98元。
沈鹏黄振兴肖小兰缪恒锋赵明星任红艳阮文权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