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德
-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学院政法系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论国家的经济参与行为方式及其选择
- 1992年
- 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及其参与行为方式选择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基本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长期以来对此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理论认识误区。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转折关头,对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澄清,有着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政府职能转变与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一、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国家地位与功能长期以来,人们把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分列为工业化变革的两种发展道路,把前者视为正统。
- 陈庆德
- 关键词:经济参与政府职能转变工业化
- 民族经济学构建的历史使命被引量:3
- 1994年
- 民族经济学构建的历史使命陈庆德民族经济学,是理解所有民族文化体系在世界经济中急剧变化的中心和争议焦点,是对人类自身生活进行展望并获得变易的方法,它对延续于不同文化条件下的经济过程和制度变革进行描述、解释和发展论证,以实现在同一发展进程中的各民族的共同...
- 陈庆德
- 关键词:民族经济学人类文明人类学人学各民族
- 对工业化进程中“国家主义”的再认识被引量:1
- 1992年
- 以18世纪后半期英国产业革命为发端的世界工业化过程,促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结构划世纪的本质变革。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分列为这一伟大变革的两种发展道路,并把其分别认定为西方与东方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经典模式。然而,这两种理论假设模式在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是否是现实的存在?如果所谓的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并非是截然分离的两种发展模式,那么,
- 陈庆德姜开建
- 关键词:国家主义自由主义
- 制度要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被引量:1
- 1995年
- 陈庆德
- 关键词:经济过程社会交换经济学经济发展主体性
- 试论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的演变被引量:2
- 1989年
- 中国封建社会的顽固性质及其长期延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中国的封建经济和世界各国封建经济一样,都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以土地为基本依据而建立起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剥削关系的。但是,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的经济基础,却“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事实,自然条件,
- 陈庆德
- 关键词:地主经济封建领主制卿大夫人身依附关系封建经济
- 投资形成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 1992年
-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开发的要素投入和动力形成,都获得了价值运动的形式。而这种价值运动形式的异化,使一切经济开发活动都必须以价值运动的投入为前提。从而,各民族经济体的发展要素便紧紧同投资形成的方式、体制、特点联为一体,成为民族经济开发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投资形成主要以财政动员和银行信贷的筹集来完成。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国家一直作投资主体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使财政投资一直作为我国各民族经济开发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演变及特点,对我国民族经济的开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围绕这一中心对投资形成与民族经济的开发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 陈庆德
- 关键词:民族经济
- 中国民族经济中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被引量:2
- 1995年
- 中国民族经济中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陈庆德城市是在商品交换与国家力量的合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它在中国民族经济成长与融合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其作用更为突出。本文将聚焦于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体系发展的历史考察,以图对其结构和功能作一初...
- 陈庆德
- 关键词:城市体系少数民族区域中国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聚居区
- 发展经济学的一支独特源流——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被引量:3
- 1989年
- 19世纪末期,瑞典的边际效用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共同开创了近代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又一历史阶段,成为近代西方经济思想演进的两大主流。但是,作为历史学派直接先驱者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及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却长期为人们忽视。一方面,作为抗衡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控制与剥削的代表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宣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既得不到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国家的理论重视。
- 陈庆德
- 关键词:生产力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历史学派资产阶级经济学
- 清代云南矿冶业与民族经济的开发被引量:25
- 1994年
- 云南这一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但其经济开发却长期处于部族分割状态中,表现出狭小的封闭性地域开发的特征。元置行省,把云南完全纳入封建中央王朝的统一经济体系,中经明代大量移民的涌入,以及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等重大的政治变革举措,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的开发已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陈庆德
- 关键词:清朝矿冶业民族经济经济开发人力资源
- 论民族经济发展与物质资源的开发转换
- 1993年
-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包含着人与物两大要素的投入,在这种投入中,各种潜在的生产要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性质及其有效性,决定着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现实作用的发挥,从而也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规范和方向。换句话说,各民族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进程,取决于其生产要素向生产力转换的过程,取决于优势生产要素的有效使用程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优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与少数民族经济体欠发达状态的巨大反差,虽有众多原因,但也使得物质资源开发转换的问题,成为本文探讨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点。
- 陈庆德
- 关键词:民族经济物质资源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