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强调主动服务和一对一连续跟进,涵盖了责任制护理和整体护理,旨在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参与治疗和临床决策[1]。1988年美国护士协会将从事个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称为护理个案管理师(nursing case manager)[2]。国际助产联盟(ICM)指出,以ICM助产核心胜任力为基础的助产教育应包含7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社会、流行病、文化环境下的孕产妇与新生儿照护;孕前照护与计划生育;孕期照护;分娩期照护;产褥期照护;新生儿出生后照护;流产相关照护[3],以此来培养高级助产士。英国未来五年助产的理念是在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孕产妇“持续照护”,以确保母婴安全[4]。澳大利亚2002年就启动国家生育行动计划倡议每位妇女从怀孕初期、分娩至产后1周均应享有责任制助产士服务[5]。我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避孕、儿童保健等内容,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无缝连接“一条龙”服务链[6]。而我国目前的助产士教育和工作内容局限于产房内部,不能满足当前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分娩量及高危产妇数目明显增加,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急需个案管理师进行连续、有效协调各种医疗资源,质控医疗质量,以便给孕产妇提供舒适、安全、连续的个性化服务。本文旨在探讨在助产专科发展个案管理师角色设计,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
目的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美国心脏学会、中国指南网、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关于预防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的相关证据,包括循证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其中临床决策1篇,循证指南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总结了19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预防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