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浩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肝炎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马尔尼菲青霉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综合...
  • 2篇获得性
  • 2篇获得性免疫
  • 2篇获得性免疫缺...
  • 2篇获得性免疫缺...
  • 2篇艾滋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阴性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瘦素

机构

  • 5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志浩
  • 2篇宋伟南
  • 2篇陈万山
  • 2篇韩建德
  • 2篇赖英荣
  • 2篇卢斯汉
  • 2篇胡荣欣
  • 2篇陈谐捷
  • 1篇余卫华
  • 1篇张玲
  • 1篇唐漾波
  • 1篇易俊卿
  • 1篇吴茂盛
  • 1篇曾凤萍
  • 1篇兰孟东
  • 1篇贾卫东
  • 1篇秦红波
  • 1篇沈冰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GV在肝细胞癌组织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慢性肝炎及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采用抗-HGV 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腊包埋的肝组织中HGV NS5抗原.结...
谭栾洲唐漾波张惠忠陈志浩
文献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学改变与肝脏瘦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组织学改变与肝脏瘦素表达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53例成年CHC患者分为肝脏瘦素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27例,以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脏瘦素阳性率、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脂肪变分级有无差异。结果 CHC组脂肪变分级程度轻于NAFLD组(χ2=13.20,P<0.05),但两组分别在脂肪变1级和2级的肝脏瘦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0.04,P均>0.05);两组在轻度炎症和轻度纤维化的瘦素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C组肝脏瘦素阳性率低于NAFLD组(χ2=4.54,6.86,P均<0.05)。两组CHC的肝脏瘦素阳性率在不同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是否发生肝脂肪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0.846,0.000,P均>0.05),CHC的肝脏瘦素阳性率与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脂肪变分级和血清HCVR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CHC发生肝脂肪变、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与肝脏瘦素表达无明显相关。
秦红波沈冰兰孟东陈志浩易俊卿贾卫东张玲
关键词:脂肪肝瘦素活组织检查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卢斯汉韩建德陈万山胡荣欣陈谐捷赖英荣宋伟南陈志浩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马尔尼菲青霉马尔尼菲青霉病
阿德福韦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改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后肝组织学改变。方法3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服药1年以上,在治疗前、治疗1年后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按照Kon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价肝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eAg。结果治疗1年后18例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其中17例患者坏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11例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9例患者服药已2年以上,治疗2年时肝病理结果较治疗1年时改善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治疗后肝组织内HBeAg表达明显减少,而HBsAg的表达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年后肝组织学的坏死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获明显改善,延长疗程可获得更显著的组织学改善。
余卫华吴茂盛曾凤萍陈志浩
关键词:阿德福韦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乙型慢性病理学
艾滋病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4例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对皮肤活检组织行HE及六胺银染色,观察镜下皮损组织学及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结果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伴多系统损害,皮损特征:早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糜烂性丘疹,继而为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肤病理活检六胺银染色(+)。使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3例临床症状缓解、皮疹消退出院,1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特征: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损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首选药物。
卢斯汉韩建德陈谐捷赖英荣陈万山宋伟南胡荣欣陈志浩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马尔尼菲青霉皮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