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南平市项目县2014—2015年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南平市实施健康教育后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认知的改变,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2014—2015年,选取顺昌、建瓯、邵武和浦城作为项目县,每县选择3个项目乡(镇)的中心小学,对5年级学生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在每个项目乡(镇)选择3个未开展过地方病健康教育的行政村,开展社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从基线调查的61.1%上升到89.6%,育龄妇女知晓率从基线调查的61.8%上升到87.0%,小学生、育龄妇女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后均有提高;不同县市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邵武最高,育龄妇女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均类似。结论南平市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前碘缺乏病知晓率不高,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高人群碘缺乏病知晓率。
- 文辉陈敏
- 关键词:碘缺乏病健康教育
- 南平市2017年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南平市居民死亡原因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人口死亡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中南平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及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描述居民的死因特征。结果 2017年南平市户籍居民粗死亡率566.66/10万,标化率387.89/10万;男性粗死亡率654.44/10万,女性粗死亡率473.0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南平市居民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损伤中毒居儿童组死因首位,中青年组以恶性肿瘤为首,老年人组以慢性病死亡为主;城乡居民前5位死因相同,顺位略有差异,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城市高于农村。结论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应成为今后南平市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 陈敏张辉蔡长煌文辉
-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
- 2018年南平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和早死概率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南平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特征和早死概率,为制定公共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南平市居民死亡个案信息,分析死亡率、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等指标,描述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结果2018年南平市居民以第二大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因首位,共报告死亡14942例,死亡率为467.86/10万,占全死因的82.97%,三大类疾病中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1)。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主要慢性病死因,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77.45%;居民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0.73%,其中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分别为6.57%、3.60%、0.51%、0.38%,除糖尿病外,男性早死概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分县(市、区)中各地早死概率差异较大,建瓯市(12.15%)最高,邵武市(11.82%)次之,松溪县(8.43%)最低。结论慢性病是目前南平市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的早死状况较为严峻。
- 陈敏谢文畅
- 关键词:慢性病死亡率
- 南平市城区2016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 目的 了解南平市城区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用诱蚊灯法监测蚊虫;GBT23796-2009 病媒...
- 蔡长煌卓鸣莺文辉陈敏郭理平
- 南平市近10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 2021年
- 目的调查南平市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媒介种群和密度等,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南平市3个鼠疫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分析鼠密度、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指标;采集鼠肝、脾和血清进行实验室监测。结果南平市2010—2019年家栖鼠平均捕获率为3.24%,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12%,黄胸鼠染蚤率高于其他鼠类;共检获鼠体蚤665匹,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67.67%);全市共采集2930份鼠血清样本,间接血凝试验均为阴性;采集鼠肝和脾3420份进行反向血凝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南平市近10年鼠疫宿主和媒介密度较稳定,鼠疫疫情处于静息状态,但仍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做好应急防控准备。
- 陈敏张上建谢文畅
- 关键词:鼠疫监测宿主动物褐家鼠印鼠客蚤
- 南平市2012年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调查监测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掌握南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及实施改水工程后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开展水厂水氟、末梢水氟、儿童氟斑牙、成人尿氟及改水工程质量调查等项目监测。结果建阳市3个病区水厂水和末梢水氟含量<0.1 mg/L,延平区、政和县<0.2 mg/L;8~12岁儿童检出氟斑牙可疑患者1例;25岁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人群的尿氟浓度几何均值为0.32 mg/L;6个改水工程均属简易小型集中供水,改水率达100.0%,覆盖2 013人,受益率100.0%。结论南平市6个病区村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标准,以改水降氟和病情监测为主要防制手段,是防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根本策略。
- 杨铭建朱红梅张辉郑秋英陈敏
- 关键词:饮用水改水工程氟斑牙尿氟水氟
- 南平市延平区2012—2019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南平市延平区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数据,了解其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延平区2012—2019年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19年共接诊狂犬暴露者13190例,性别比1.1∶1;年均暴露率18.0/10万,其中2013年最低(17.5/10万)、2018年最高(49.2/10万),暴露率呈递增趋势;4~11月高发(74.5%),6~8月为暴露高峰期(31.0%);致伤动物以犬和猫为主(90.3%),其中犬伤人占比76.9%,猫伤人占比有升高趋势;暴露伤口以Ⅲ级暴露为主(70.6%);伤口在门诊处置者占59.7%;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95.5%;Ⅲ级暴露者中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9.8%。结论延平区犬伤处置门诊接诊的暴露者逐年增加,应进一步加强致伤动物管理及暴露后处置工作。
- 张上建林泉芳陈敏
-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接种疾病控制
- 南平市延平区2016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南平市延平区2016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发病和死亡数据用ICD-10编码。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延平区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率370.57/10万(标化率244.78/10万)。男性发生率较高,性别比1.7∶1。脑卒中发生率是冠心病3.4倍。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递增,发病和死亡主要在老年人群,主要病种为脑出血、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一定季节性。结论急性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延平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老年和男性是心脑血管病的重点人群,应强化防控心脑血管病的综合措施。
- 陈敏陈秀贞张辉蔡长煌
- 关键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老年人群
- 南平市延平区2014—2016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南平市延平区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数据,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延平区2014—2016年监测点狂犬病暴露人群处置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3年共登记狂犬病暴露4 832例,性别比1.31,均未发生狂犬病;伤人动物以犬为主(79.3%);动物至伤夏秋季高发,6~10月占52.6%;Ⅲ级暴露者占74.6%;伤口自行处置者占33.4%,门诊处置占66.6%;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95.2%,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8.1%。结论应对犬只进行严格管理,应加强医务人员相关培训,提高群众预防意识,以防止狂犬病发生。
- 陈敏王国胜张上建
- 关键词:狂犬病
- 南平市城区室内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现况的调查研究
- 2013年
- 目的了解南平市城区室内蜚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和侵害状况,为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蟑螂屋粘捕法进行调查监测,每月监测1次。结果本次调查捕获蜚蠊2科2属3种,以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9.57%。蜚蠊全年均有活动,平均密度指数为1.69只/张,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呈3峰型,最高峰为7月份,次峰为1月,第3峰在9月。不同场所中密度从高到低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医院、居民区和宾馆。平均侵害率为17.29%,侵害程度以餐饮业为最高,农贸市场次之,宾馆最低。结论南平市城区室内蜚蠊防制的主要目标是德国小蠊,应根据其活动规律,开展综合性防制措施。
- 朱红梅卓鸣莺文辉张辉陈敏杨铭建
- 关键词:蜚蠊侵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