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 作品数:18 被引量:9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圆柏大痣小蜂对祁连圆柏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被引量:3
- 2023年
- 圆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u et He)是我国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球果的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了祁连圆柏的种子生产和育苗。为了筛选和鉴定圆柏大痣小蜂寄主定位相关的化学活性物质,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分析了祁连圆柏不同状态的球果和枝叶共5类挥发物样品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agram Detection)测定圆柏大痣小蜂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圆柏大痣小蜂成虫对几种化学活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5类挥发物中共鉴定到117种化合物,每类样品都含特有的植物挥发性成分,但其主要成分基本相似;有15种化合物能引起圆柏大痣小蜂的触角电位反应;圆柏大痣小蜂对其中的12种挥发物具有明显的趋向行为反应。3种共有成分月桂烯、桧烯和右旋萜二烯均对圆柏大痣小蜂具有吸引作用,一年生未产卵球果挥发物特有成分α-松油醇能显著吸引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由此推测月桂烯、桧烯和右旋萜二烯3种共有成分可能是圆柏大痣小蜂寄主定位时起关键作用的化合物,α-松油醇可能是圆柏大痣小蜂识别未产卵球果进行产卵定位的关键化合物。
- 刘莹吕东陈立赵祜赵兴鹏王光宇赵明袁浩张怡李雅惠陈敏
- 关键词:寄主挥发物触角电位
- 美国白蛾幼虫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害虫之一,世界范围内寄主多达600余种,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明确美国白蛾幼虫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幼虫的食性及消化机能奠定基础。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美国白蛾6龄幼虫消化道形态及超微结构。美国白蛾幼虫的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组成。前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占整个消化道的54.27%,包括咽、食道、嗉囊、前胃四部分;中肠较短,占整个消化道的21.28%,内部具围食膜;后肠由幽门、回肠、结肠和直肠组成,幽门由幽门锥和幽门瓣组成。马氏管共6条,丝腺2条。美国白蛾幼虫消化道总体结构与大部分鳞翅目消化道结构相似,但是其前肠在长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美国白蛾幼虫消化道结构与其食性及耐饥饿能力等的相关性。
- 王光宇赵兴鹏王秀吉赵京芬陈敏
- 关键词:美国白蛾幼虫消化道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 yhcZ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生长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在枯草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中,yhcZ基因和yhc Y基因组成双组分系统调控细菌生长,但yhcZ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基因功能注释、上下游基因排列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证实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HD73中HD73_5824基因为yhcZ基因,推测其与HD73_5825基因(yhc Y基因)共同组成双组份系统调控细菌生长。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HD73菌株中的yhcZ基因获得缺失突变体HD(ΔyhcZ),其在LB和SSM培养基中生长均慢于野生型HD73,而互补菌株HD(ΔyhcZ::yhcZ)菌株则能够部分恢复生长,表明yhcZ基因的缺失影响了该菌株细胞的生长。在以0.4%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M9培养基中,HD(ΔyhcZ)生长速度快于HD73,表明yhcZ基因在该菌株吸收利用葡萄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iolog实验显示HD(ΔyhcZ)的单孔颜色变化率低于HD73,且对D/L-丝氨酸、甲酸、D-葡糖酸、L-组胺,D-乳酸甲酯以及柠檬酸等的吸收利用能力低于HD73,表明yhcZ基因能显著影响HD73菌株对碳源的利用。同时,HD(ΔyhcZ)对8%Na Cl的耐受能力弱于HD73,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细菌细胞应力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以上结果表明yhcZ基因在HD73菌株生长过程中对葡萄糖及其他碳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解析yhcZ基因调控葡萄糖及碳源利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且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生长及发酵提供参考。
- 家琳达高坦坦彭琦吕静张杰陈敏宋福平
- 关键词:苏云金芽胞杆菌碳源利用
- 一种鳞翅目昆虫幼虫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鳞翅目幼虫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按质量份数计,所述饲料包含:麦胚12~15份、蔗糖1~2份、酪蛋白3.5~5.5份、琼脂1.5~1.8份、氯化胆碱0.05~0.1份、韦氏盐0.5~1份、山梨酸0.3~0....
- 陈敏曹利军
- 文献传递
- 双条杉天牛幼虫人工饲料的筛选被引量:4
- 2018年
-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柏科树木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之一。开发双条杉天牛的人工饲料是开展该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条件。本研究在参考了其他天牛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饲料配方,通过对不同配方饲料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和极差分析,最终筛选出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人工饲料最优组合为:琼脂4.7%、蔗糖3.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酵母粉3.1%、柏树木粉30%、抗坏血酸0.5%以及水。使用该人工饲料可将双条杉天牛幼虫成功喂养至羽化,并且蛹羽化率高达81.25%,总成活率为54.16%。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天牛科其他天牛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 耿涌鑫杨锦朱知睿魏丹峰陈敏
- 关键词:双条杉天牛人工饲料正交试验
- 美国白蛾HcGST-E1的克隆及基于RNAi的功能探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基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中肠转录组数据筛选鉴定了HcGST-E1为显著相应槲皮素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我们克隆获得HcGST-E1全长序列,并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验证了HcGST-E1在美国白蛾幼虫响应槲皮素过程中的作用,为明确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中的次生物质槲皮素的解毒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HcGST-E1的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HcGST-E1的全长序列并合成ds HcGST-E1,通过显微注射法用ds HcGST-E1注射美国白蛾4龄幼虫沉默HcGST-E1基因,进而分析了该基因的沉默效率以及沉默后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取食槲皮素对体重、存活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ds HcGST-E1可有效抑制HcGST-E1基因表达,相同处理时间内,注射1000 ng的ds HcGST-E1比注射500 ng的ds HcGST-E1沉默效率高,沉默效率最高为62.3%。用0.5%和1.0%槲皮素人工饲料分别饲喂HcGST-E1沉默的美国白蛾幼虫,10 d后其存活率分别为40.00%和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33%和66.67%(P<0.05)和空白组的86.67%和80.00%(P<0.05)。注射ds HcGST-E1后的美国幼虫体重在处理时间内无明显波动,体重增长量均低于注射无菌水的对照组和未经注射的空白组。其中,0.5%槲皮素饲养的实验组美国白蛾幼虫的体重与对照组幼虫体重差异不显著,与空白组在第6天差异显著(P<0.01);1.0%槲皮素饲养的实验组幼虫的体重低于对照组幼虫的体重但差异不显著,与空白组在第4天和第6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HcGST-E1沉默后,美国白蛾幼虫对槲皮素的适应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明HcGST-E1参与了美国白蛾对槲皮素解毒代谢过程。研究结果为阐明美国白蛾对含槲皮素的寄主植物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
- 高琳娜陈麒羽孟香陈敏
- 关键词:美国白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槲皮素
- 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取食行为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8年
- 【目的】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常见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依据寄主植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及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来探明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的取食策略。【方法】以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危害程度不同的8种植物(桑Morus alb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榆Ulmus pumila、黑杨Populus nigra、垂柳Salix babylon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和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为寄主,通过室内饲养,测定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量、选择率及营养效应指标,划分其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对8种寄主植物中类黄酮、总酚、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差异,选择率大小则为洋白蜡和臭椿>桑>白榆>西府海棠、垂柳和金银木>黑杨。寄主植物叶片中类黄酮的含量与幼虫的取食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7,P=0.017)。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具有不同的营养效应。金银木饲喂组近似消化率(0.97%±0.01%)最高,相对取食量(2.92±0.49 g/g·d)也较高,但食物利用率(0.005%±0.01%)、食物转化率(0.005%±0.008%)和相对生长率(0.007±0.02 g/g·d)最低;西府海棠饲喂组相对生长率(0.34±0.04 g/g·d)最高,近似消化率(0.72%±0.10%)、食物利用率(0.16%±0.01%)、食物转化率(0.24%±0.06%)和相对取食量(2.19±0.38 g/g·d)均处于较高水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 E)和昆虫细胞色素P450(P450)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美国白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营养效应差异,幼虫灵活的取食策略以及解毒代谢调节能力可能是其适应不同寄主的主要原因。
- 李路莎袁郁斐武磊陈敏
- 关键词:美国白蛾寄主植物类黄酮营养效应解毒酶
- 绿原酸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和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明确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绿原酸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生长发育和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浓度绿原酸(0,0.125%,0.250%,0.500%,1.000%和2.000%)的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各组中5龄幼虫6 d内的死亡率,各组中5龄幼虫在取食48 h时的营养效应指标,0.500%绿原酸处理组中幼虫(3龄幼虫开始)的生长发育,以及在取食36 h时各组中5龄幼虫肠道中的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结果】绿原酸处理组中美国白蛾5龄幼虫6 d内的死亡率随着人工饲料中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取食含10%DMSO人工饲料的)。绿原酸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营养效应指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幼虫的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食物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0.125%绿原酸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500%绿原酸处理使美国白蛾3-5龄幼虫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28.24%(3.7 d),老熟幼虫(6-7龄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8.97%(0.7 d),且幼虫总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雌雄性比及产卵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绿原酸处理对美国白蛾幼虫肠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羧酸酯酶(CarE)活性未见显著影响。【结论】绿原酸可影响美国白蛾幼虫的存活率、食物利用效率、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美国白蛾幼虫可能通过调节食物利用率和诱导其解毒相关蛋白活性从而对食物中绿原酸产生适应性。
- 潘忠玉莫夏娜孟香陈敏
- 关键词:美国白蛾绿原酸营养效应
- 响应槲皮素诱导的美国白蛾GST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 2023年
-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和鉴定了美国白蛾中肠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分析了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为阐明美国白蛾GST基因在解毒代谢槲皮素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槲皮素诱导的美国白蛾中肠转录组,筛选和鉴定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GST基因的家族类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槲皮素对GST基因诱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鉴定了美国白蛾响应槲皮素诱导的6个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cGST-E1、HcGST-E2、HcGST-E3属于GSTEpsilon家族,HcGST-S1、HcGST-S2属于GSTSigma家族,HcGST-O1属于GST Omega家族。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作用不同,本实验质量分数(0.5%、1.0%、2.0%、4.0%)的槲皮素均能诱导HcGST-E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0.5%、1.0%和2.0%的槲皮素诱导HcGST-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的槲皮素诱导HcGST-O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本实验质量分数的槲皮素均诱导HcGST-S1显著下调表达;0.5%和1.0%的槲皮素诱导HcGST-S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个上调GST基因均在24 h或36 h内显著上调表达响应槲皮素的诱导。【结论】槲皮素能显著诱导美国白蛾中肠6个GST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不同基因诱导的表达模式不同。HcGST-E1、HcGST-E3和HcGST-O1显著上调表达响应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的诱导,推测这3个基因是参与美国白蛾解毒代谢槲皮素的关键基因。
- 孟香潘忠玉陈敏
- 关键词:美国白蛾GST基因槲皮素转录表达
- 多端口小型昆虫行为观察记录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端口小型昆虫行为观察记录设备,包括显示器(1)、网络硬盘录像机(2)、网络交换机(3)、鼠标(4)、摄像头(5)和透明的昆虫观察箱(6);显示器(1)的数据线与网络硬盘录像机(2)的HDMI或VGA...
- 陈敏王光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