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忠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胶质细胞瘤术后间质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胶质细胞瘤术后,应用间质化疗的疗效。方法:脑胶质细胞瘤镜下大部或全部切除,术中安置化疗囊,术后第2周开始应用化疗药物,经化疗囊,微泵调控注射。术后第2、4、6、8周分别注射1次,此后成倍延长时间间隔。结果:平均随访4.2年,61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35例,微变化及无变化13例,恶化3例。中位生存期为63周,总有效率为83.6%。手术+间质化疗组(OI)与手术+系统化疗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间质化疗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有明显疗效。
- 蔡书雄陈立忠赵学俊董星河
- 关键词:胶质细胞瘤间质化疗
- 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 杨金庆陈立忠薛勇赵学俊蔡书雄李龙董星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可脱性弹簧圈
-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
- 2011年
- 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后颅凹血肿84例,均经手术或CT证实。根据84例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就本病的发生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综合分析如下。
- 陈立忠蔡书雄杨金庆薛勇赵学俊路长江李龙
- 关键词:手术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应用化疗囊动态颅内压监测并间质化疗的临床研究
- 蔡书雄陈立忠杨金庆李彦君李峰于爱玲王丽华和殿峰
- 任务来源:《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应用化疗囊动态颅内压监测并间质化疗的临床研究》,濮阳市科技局,计划编号070565。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研究为临床应用领域,通过应用化疗囊动态颅内压监测并间质化疗,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化疗药物压力传感器
- 垂体微腺瘤49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蔡书雄陈立忠
-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诊治经验住院治疗垂体瘤
-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
- 2011年
- 分析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的发生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
- 陈立忠李龙李自瑞蔡书雄杨金庆
- 关键词:手术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体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T定位下血肿穿刺技术,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化,清除血肿。结果全部60例患者经过微创治疗5,4例血肿清除满意,无再出血,死亡6例,死亡率10%。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近期生存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 陈立忠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生存率疗效
-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128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介绍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28例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和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分析,随访85例患者3~12个月。结果104例(82%)垂体腺瘤全切除,24例(18%)次全切除。无死亡和残疾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具有微创、节时、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必须掌握相关的解剖和手术技巧。
- 陈立忠杨金庆蔡书雄薛勇赵学俊路长江李龙董兴河
- 关键词: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
-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76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并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CS)判断预后。结果经治疗后76例患者存活61例,均进行随访,其中恢复良好34例,中残15例,植物生存8例,重残4例,死亡15例,死亡率19.7%;GCS 3~5分死亡9例,6~8分死亡6例。结论早期彻底的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
- 陈立忠柴书雄李龙杨金庆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治疗
- 31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985-06~2007-10我院收治的31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病人因病灶大小、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组成成分而在MRI检查中表现不同的信号强度。结论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影像学检查因肿瘤性质不同而表现不同,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 康孝理陈立忠
- 关键词:松果体区肿瘤病理诊断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