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莉锋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子宫
  • 5篇宫腔
  • 4篇宫腔镜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阴道
  • 2篇脓肿
  • 2篇盆腔
  • 2篇盆腔脓肿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瘤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瘢痕
  • 2篇子宫出血
  • 2篇疗效
  • 2篇肌瘤
  • 2篇出血
  • 1篇单极电刀
  • 1篇电刀
  • 1篇动脉栓塞

机构

  • 9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海宁市第三人...

作者

  • 9篇陈莉锋
  • 4篇赵小峰
  • 3篇金碧辉
  • 3篇方向明
  • 3篇杜炜杰
  • 2篇王倩倩
  • 2篇王鑫炎
  • 2篇王晏鹏
  • 2篇徐海鸥
  • 2篇黄璐
  • 1篇杨青
  • 1篇刘金炜
  • 1篇曾文杰
  • 1篇沈鹤萍
  • 1篇胡京辉
  • 1篇陈晓
  • 1篇王芳芳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形成及减少子宫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割术+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割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人工周期治疗。术后1、3个月随访,均予宫腔镜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情况、再粘连发生情况及感染、子宫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宫腔粘连率(20.75%、7.55%)低于对照组(33.96%、16.9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21.37±24.19)mL、13.21%)]低于对照组[(198.61±29.37)mL、52.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率(88.68%)高于对照组(66.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形成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减少子宫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方向明杜炜杰王鑫炎陈莉锋
关键词: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子宫出血疗效
282例需氧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谱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需氧菌性阴道炎(AV)需氧菌分布。方法选取杭州2家三甲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2013年9月—2014年8月AV病例282例和健康女性105人,并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需氧菌分离鉴定。结果 282例AV中,单纯AV占49.29%;混合AV占50.71%,以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多见。AV患者中共分离需氧菌296株22个菌种,分离率居前3位的是阴道加德纳菌(30.85%)、大肠杆菌(15.96%)和无乳链球菌(15.96%)。139例单纯AV患者中共分离155株19个菌种,分离率居前3位的需氧菌分别为大肠杆菌(25.90%)、无乳链球菌(17.99%)和阴道加德纳菌(15.11%)。105名健康妇女中分离到需氧菌12株,分别为阴道加德纳菌7株、咽峡炎链球菌2株、粪肠球菌2株和无乳链球菌1株。结论 AV病原种类多样,在治疗中进行病原分离和药敏性筛查是有必要的。
赵小峰金碧辉陈莉锋陈晓杨青
关键词:阴道炎需氧菌
应用宫腔镜专用异物钳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将宫腔镜专用异物钳应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将官腔镜专用异物钳成功应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的32例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单发肌瘤27例,多发肌瘤5例,肌瘤直径(2.0±1.2)cm。手术时间(15.2±3.5)min,手术出血量(10.4±4.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总体满意率100%。结论宫腔镜专用异物钳用于治疗较小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2.5cm)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刘金炜胡京辉陈莉锋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
盆腔脓肿与非感染性良性附件包块宫颈分泌物病原体培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病原菌在盆腔脓肿中的致病作用,为临床治疗盆腔脓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盆腔脓肿住院患者105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良性附件包块患者107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集两组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并做淋病奈瑟菌培养;根据B超结果记录两组病例盆腔包块直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避孕套使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9%vs 41.12%,P<0.01),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4%vs 9.35%,P<0.01);两组沙眼衣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分别为22.34%vs 5.61%和31.52%vs 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脲脲原体在两组中的感染率均最高(54.35%vs 55.88%),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球菌感染率较低(2.56%vs 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安全套能降低盆腔炎性疾病的患病率,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更容易感染盆腔炎性疾病;沙眼衣原体是盆腔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人型支原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的结果表明人型支原体也可能是盆腔炎性疾病的致病菌之一;两组中的解脲脲原体均呈现高阳性率;由于解脲脲原体既是致病菌也是共生菌,单纯的解脲脲原体阳性并不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王倩倩徐海鸥徐婉婉黄璐陈莉锋赵小峰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盆腔脓肿病原体沙眼衣原体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盆腔脓肿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诊治疗效,为腹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等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医院治疗的盆腔脓肿住院患者10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特征,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恢复过程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区别。结果此研究共纳入105例,其中有65例病人采用的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占61.9%,40例病人采用的是常规方法治疗,占38.1%。患者平均年龄(40.55±10.52)岁,放置宫内节育器者41例,占39.04%,末次月经前已有白带异常者62例,占59.05%。发现衣原体感染者21例,占20.00%,人型支原体29例,占27.62%,解脲支原体50例,占47.62%,淋球菌2例,占1.90%。观察组的平均抗炎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数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对于治疗盆腔脓肿具有显著疗效,术中治疗过程安全顺利,术后恢复过程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并且并发症少。
王倩倩徐海鸥徐婉婉黄璐陈莉锋赵小峰
关键词:腹腔镜盆腔脓肿疗效评价
门诊宫腔镜与阴道超声在剖宫产瘢痕缺陷评估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门诊宫腔镜与阴道超声用于剖宫产瘢痕缺陷(CSD)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阴道超声及宫腔镜对CSD的检出情况。结果 383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经阴道超声检出CSD 206例(53.79%),宫腔镜检出CSD 365例(95.30%),两种检查方法 CSD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21,P<0.05);阴道超声测量CSD深度为(6.30±2.92)mm,宫腔镜测量CSD深度为(9.93±4.4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7,P<0.05);随着剖宫产次数、经期天数的增加和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发生,CSD的宫腔镜检出率和阴道超声检出率均明显提高(χ2=5.948~64.480,P<0.05),且剖宫产次数≤2次、经期≤12天和无AUB症状患者的门诊宫腔镜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χ2值分别为175.034、180.724、183.059,均P<0.05);有AUB症状的患者在经期、阴道超声CSD检出率、阴道超声测量CSD深度、残余肌层厚度、宫腔镜CSD检出率、宫腔镜测量CSD深度方面与无AUB症状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519.754、30.905、16.969、19.269、6.984、68.914,均P<0.05);103例有AUB症状的患者经宫腔镜确诊经血潴留型34例,原位出血型69例。结论门诊宫腔镜对CS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估AUB分型及病因,为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王佳明陈莉锋沈鹤萍王晏鹏
关键词:宫腔镜阴道超声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专用取物钳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附28例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专用取物钳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于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监视下,以宫腔镜专用取物钳行病灶清除术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28例,观察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次日均采用宫腔镜专用取物钳行病灶清除术,其中17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监视下手术,11例患者行宫腔镜监视下手术。所有患者平均年龄(30.90±3.28)岁,停经时间(51.47±6.42)d,剖宫产次数(1.20±0.41)次,距离前次剖宫产的时间(4.27±2.84)年,术前子宫前峡部肌层的厚度(3.75±1.70)mm,B超提示前峡部包块大小(28.71±13.25)mm,术前HCG值(22 822.66±19 664.71)mIU/mL,手术时间(41.85±9.91)min,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13.12±5.15)g/L、总住院时间(8.32±4.79)d,术后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25.81±8.15)d。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周复查B超均未提示妊娠物残留,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专用取物钳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安全有效。
方向明杜炜杰金碧辉陈莉锋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及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对不孕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92例输卵管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进行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情况及再阻塞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腹持续性疼痛例数及妊娠率。分析输卵管病变程度与妊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阻塞再通率(8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再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观察组1例(2.13%)明显少于对照组3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见子宫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妊娠率(53.19%)明显高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2例输卵管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卵管病变程度越重,术后妊娠率越低(P〈0.05);两组中轻度粘连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的复通率及患者术后妊娠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金碧辉杜炜杰陈莉锋方向明王鑫炎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症输卵管阻塞
腹腔镜下冷刀与单极电刀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发生率约20%~50%。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二胎政策的开放,有许多病人在子宫肌瘤剔除后仍有生育需求。子宫肌瘤剔除后的疤痕子宫存在妊娠期破裂的风险,手术中的广泛电凝导致的子宫肌层损伤被推测是子宫破裂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赵小峰王晏鹏王芳芳曾文杰陈莉锋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单极电刀腹腔镜冷刀子宫平滑肌瘤生育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