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轶英
- 作品数:89 被引量:6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江西省18-59岁成人跌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05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了解我省18-59岁成人跌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三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98个县(市、区)的1637个街道和乡镇抽取100010户,以100010户家庭的178196例18-59岁居民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结果成人跌伤年发生率为11‰。男性跌伤发生率为10.9‰,女性跌伤发生率为11.1‰。居民中56-60岁年龄组居民跌伤发生率最高,为22.6‰;26-30岁年龄组居民跌伤发生率最低,为4.0‰。结论跌伤是江西省成人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跌伤干预,从而减少跌伤的发生。
- 颜玮朱丽萍李艾金锦扬李秋娟赵军徐菲陈轶英王瑞平
- 关键词:成人跌伤流行病学
- 长期酒精摄入对大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长期酒精摄入对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基因表达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摄入酒精剂量分别为0、0.8、1.6和2.4g/(kgbw?d)。给予酒精18w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第19w末,断头处死,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β功能指数(HBCI)。提取胰腺总RNA,半定量RT-PCR测定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清胰岛素下降,中、高剂量组HBCI及胰岛素基因表达均降低;雄性大鼠OGTT高剂量组0和1.5h血糖升高,空腹血糖高剂量组升高,低、中剂量组空腹血胰岛素升高,随着剂量增加,HBCI及胰岛素基因表达先升高后降低。结论:长期高剂量酒精摄入可导致胰岛素mRNA基因表达改变,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 郝丽萍郭军旗周绍良陈轶英应晨江孙秀发
- 关键词:酒精胰岛素基因
- 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九江市修水县、赣州市信丰县、吉安市吉安县、宜春市袁州区和上饶市弋阳县6个项目县(区)抽取84347名35~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和血脂检测。结果江西省实际调查的82678名城乡居民中,有17241人(20.85%)存在≥1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其中有1个危险因素者13424人(77.86%),有2个危险因素者3453人(20.03%),有≥3个危险因素者364人(2.11%)。在4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中,心血管病史的流行率为1.52%,血压高的流行率为14.82%,血脂异常的流行率为5.89%,WHO评估10年患病风险≥20%的流行率为3.7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职业为农民和居住在农村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更易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女性和婚姻状况为在婚的江西省城乡居民更不易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结论江西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以血压高为主,男性、年龄较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非在婚、职业为农民和在农村居住的居民是该地区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综合防治的重点人群。
- 徐艳熊小玲刘杰颜玮陈轶英程冷眉严月康朱丽萍
-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影响因素城乡居民
- 江西省成年居民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10个慢性病监测点5 904名成年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个人相关特征、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结果江西省成年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IGR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41%、7.42%、11.81%和6.69%。不同性别、地区人群各指标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IGR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危险饮酒、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均有P<0.05);DM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均有P<0.05)。结论江西省成年居民IFG、IGT、IGR和DM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积极应对IGR人群,降低DM的发生。
- 程冷眉朱丽萍朱丽萍颜玮陈轶英刘杰吉路徐艳
-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病患病率
- 江西省农村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了解江西省农村老年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2015—2018年在江西省6个项目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村(居)委会为最小单位,对35~75岁常住居民开展面对面询问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实验室检测等。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60~75岁调查对象26658名,平均年龄65.94岁,心血管病高危对象检出率29.62%,标化率29.92%。在四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中,以血压高者居多,其流行率22.95%;高危对象中31.71%存在危险因素≥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者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风险是其他婚姻状况的0.88倍(95%CI:0.78~0.99),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者是小学及以下者的1.10倍(95%CI:1.02~1.18),家庭年收入≥1万元者是<1万元者的0.87倍(95%CI:0.81~0.94),低体质量、超重和肥胖者分别是正常者的1.46倍(95%CI:1.22~1.73)、2.42倍(95%CI:2.03~2.89)和3.03倍(95%CI:2.48~3.69),饮酒者是不饮酒者的1.11倍(95%CI:1.03~1.20)。江西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较高,重点人群是BMI异常、受教育程度高、饮酒、家庭年收入低、非已婚者,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正常体质量比例极低,迫切需要关注其健康体质量。
- 徐艳颜玮刘杰陈小娜陈轶英熊小玲许立平
-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 医疗机构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
- 颜玮陈轶英冯霁刘思海郑丽鹏王广玲郑清李维君刘明胡洋江志琴
- 2004—2005年江西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4—2005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分布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4—2005年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数据,按性别和地区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等。结果 2004—2005年江西省调查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粗死亡率63.63/10万,中标率45.49/10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86.41/10万)高于女性(38.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942,P<0.01);城市(67.73/10万)高于农村(62.3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3,P=0.018)。江西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4位依次为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和食管癌,占全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90%以上。结论江西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和食管癌是江西省居民消化系统肿瘤干预的重点。
- 朱丽萍何军荣颜玮赵军刘杰吉路陈轶英余平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全省横断面调查数据,了解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未来10年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心血管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8年江西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开展身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对结果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比较,并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的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方案及流程对该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总体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比较。采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矫正的Rao-Scottχ2检验和复杂抽样设计的logistic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对2013年5 845名、2018年5 669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数据经基于设计的加权分析显示,江西省18岁及以上人群心血管病总体发病风险≥10%(高危)者比例2018年(16.7%,95%CI:14.6%~18.8%)明显高于2013年(11.5%,95%CI:8.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城市,农村,25~<35、35~<45和55~<65岁年龄组人群,文盲或半文盲和初中文化程度人群,收入回答不清楚人群的发病风险高危比例均明显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发病风险处于5%~9%(中危)者比例为8.9%(95%CI:6.5%~11.3%),与2013年(8.1%,95%CI:5.2%~11.1%)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年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可能性≥10%的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且多类特征人群的发病风险高危比例均高于2013年。应积极加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针对男性、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和收入较低等重点人群开展个体化管理,降低发病风险。
- 陈轶英朱丽萍颜玮刘杰徐艳吉路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常住居民
- 2015-2021年江西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江西省常住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相关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5-2021年死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YLL率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结果2015-2021年江西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41969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1.30/10万和61.46/10万。男性粗死亡率(83.60/10万)高于女性(58.47/10万)(χ^(2)=1304.50,P<0.00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AAPC=-4.05%,P=0.015)和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5.79%,P=0.003)呈下降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江西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YLL为37.98万人年,AYLL为9.05人年,YLL率为6.45‰。结论江西省2015-2021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呈现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与疾病负担仍然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综合防控工作。
- 朱瑶颜玮赵军陈轶英徐艳
-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 农村儿童伤害综合性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评价农村儿童伤害综合性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干预县3个乡(镇)3 834名学龄前儿童、2946名儿童看护人和667名学龄儿童,于2007年9月—2010年8月实施为期3年的综合性干预,包括发展政策、伤害监测、安全宣传、知识培训、村医入户安全隐患排查等,并对干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0~6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从干预前的21.86%下降到干预后的9.58%;在伤害相关知识的12个指标中,干预后儿童看护人对其中9个指标正确认知的比例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幼龄儿童住所附近有防护的水源比例从干预前的26.69%增加到干预后的75.88%;学校、儿童家庭及住宅附近环境安全隐患状况有效改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干预是预防社区儿童伤害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 朱丽萍李艾陈轶英吴海兰杨晓英颜玮刘杰赵军
- 关键词:儿童综合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