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馨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心电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
  • 1篇导联
  • 1篇电位测定法
  • 1篇心病
  • 1篇心电图诊断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房
  • 1篇心房内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病变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舒张
  • 1篇腰部

机构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吉林省地方病...

作者

  • 8篇陈馨
  • 2篇绳厚福
  • 2篇孙启良
  • 2篇曹永廉
  • 2篇方期定
  • 2篇王勇
  • 2篇闻颖梅
  • 1篇徐宏玲
  • 1篇许广实
  • 1篇赵琳
  • 1篇戴薇
  • 1篇柯元南
  • 1篇程文立
  • 1篇陆为武
  • 1篇蔡哲
  • 1篇崔超英
  • 1篇陈忠
  • 1篇刘伟
  • 1篇刘晓飞
  • 1篇李鸿

传媒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1998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宽、窄QRS共存的心动过速1例
2001年
许广实陈馨
关键词:QRS心动过速
躯干伸屈肌肌力与年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研究躯干背伸与腹屈肌群肌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正常男性56名,女性55名,依据年龄段各划分成6组。用FET5000型肌力测量仪,以等长法测量躯干背伸、腹屈肌群肌力。结果:正常人躯干伸屈肌肌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在30~39岁,男性在40~49岁,肌力达到峰值;在峰值时,女性背伸肌肌力是屈肌肌力的16倍,男性是14倍;此后,肌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背伸肌肌力降低更为显著。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
曹永廉孙启良孙乔绳厚福陈馨
关键词:肌力年龄
腰部屈伸肌力的增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正>腰背伸肌群与腹屈肌群具有稳定腰段脊柱、完成功能运动、合理分配负荷等作用。近年,国外学者关注腰伸屈肌肌力降低和比值失衡这一问题,分析其与腰部疾患的关系,指导肌肉康复训练, 预防和治疗产生腰痛的疾患。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
孙启良陈馨曹永廉孙乔绳厚福
文献传递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1例
2013年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来院就诊。患者多于劳累及上楼时出现胸闷、气短,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76次/min。一般情况可,口唇无紫绀,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喷射性杂音。心电图:ST-T改变。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5mm,左心房内径41mm。
王云李爱莉陈馨王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ST-T改变左心房内径
Ⅰ°房室传导阻滞与等频性房室脱节1例
2001年
赵琳陈馨
关键词:心电图
V_4R-V_6R和V_7-V_9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探讨
1994年
150名正常人和262例不同部位心肌梗死(MI)作84导心电标测图。发现:1.正常人Q图分布在右背及右前胸上部,Q电位自右上胸前、后向周边递减。故V_4R、V_5R和V_6R导联可有q或QS波,各导正常Q波上限为0.05、0.14与0.23mV。V_7、V_9较近Q图中心。正常上限各为0.13与0.17mV。2.262例MI中258例出现异常Q图;即Q图中心的分布超出生理范围。在异常Q波邻近的导联。Q波递变规律也随之紊乱,故加作V_3R-V6_R或V_7-V_9的周围导联,观察Q波的递变规律,可有助于MI的诊断。
闻颖梅王小寅徐宏玲陆为武陈馨刘伟刘纳维方期定
关键词:电位测定法心电图心肌梗塞
体表心电峰值标测图(EPM)对克山病心肌病变的诊断
1989年
本文报导应用心电体表峰值标测图(EPM)诊断潜、慢克31例的经验。用84导体表电极提取心电的各峰、谷值经计算机加工后获得负的和正的电位面积图(Q、R、S…+T 和-T图)。经与正常对照(100例)相比,克山病中17/31例出现异常 Q 图,然而常规心电图波形基本正常。以上小 Q 图可反映克山病的小灶坏死。此外,患者普遍有 T 图的低电压带异常显著增宽。本法可助在流行区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之用。
闻颖梅方期定崔超英张国强陈馨李杰朱玉尧陆为武陈忠张贵富关维世韩瑞卿戴薇
关键词:克山病心肌病心电
清热祛瘀颗粒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82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热血瘀型者,随机分为清热祛瘀颗粒加西医常规治疗的试验组(41例)和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41例),共观察25周。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复杂斑块的数目、简单斑块的数目、斑块的Crouse积分及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颈动脉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0L变化及肝肾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复杂斑块的数目、斑块的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较对照组治疗后为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hs-CRP及CD40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祛瘀颗粒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程文立王勇蔡哲柯元南刘晓飞范书英陈馨李鸿安容姝郭健
关键词:冠心病易损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CD40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