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勇

作品数:28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8篇政治法律
  • 4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民族
  • 9篇跨界民族
  • 8篇社会
  • 5篇身份
  • 4篇地戏
  • 4篇族群身份
  • 4篇文化
  • 3篇安顺地戏
  • 2篇地方社会
  • 2篇政治
  • 2篇社会建构
  • 2篇社会认同
  • 2篇石门坎
  • 2篇他者
  • 2篇宗教
  • 2篇族际关系
  • 2篇本土
  • 2篇本土化
  • 1篇电商
  • 1篇东亚区域合作

机构

  • 28篇贵州民族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安顺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8篇雷勇
  • 2篇陈斌
  • 1篇周志光
  • 1篇孙兆霞

传媒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3篇贵州民族研究
  • 3篇贵州民族学院...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黑龙江民族丛...
  • 2篇教育文化论坛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跨界民族问题是当下许多民族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其形成和运行具有自身的逻辑和机制。从历史渊源、权力结构、发展差距、社会融入、精英意识和国际关系几个角度对跨界民族问题进行发生学分析,可以看出,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所以,民族国家要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必须推行务实、灵活、弹性的民族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雷勇
关键词:跨界民族问题族群身份发生学民族政策
新国家建设中地戏的文化身份建构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主要从人类学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安顺地戏的文化身份建构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地戏这种黔中地域文化或民俗文化,在新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先后获得了"民间戏剧"或"文艺节目"等文化身份。这些文化身份的获得,既有历史传承的成分,更有新国家基于政治治理、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政治共同建构的结果。
雷勇
关键词:安顺地戏文化身份
反思安顺地戏研究:范式、问题与探索
2014年
本文拟对近年来安顺地戏的相关研究作一下综述,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探索性方案。文章认为,安顺地戏的深入研究,必须是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已有问题出发,基于严格的学术规范和明确的学科意识,聚焦研究中心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并不断加强与学术界的讨论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摆脱目前的研究所面临的僵局。
雷勇
关键词:安顺地戏范式
论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和平跨居被引量:3
2009年
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西南地区共分布着30多个跨界民族,这些跨界民族与其它族群形成了良好的族际关系。文章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发现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经历了"适应—认同—融合"的转型,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社会认同,并最终实现了和平跨居的理想局面,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雷勇
关键词:跨界民族和平跨居社会认同本土化
亦神亦俗:镇宁长脚寨跳地戏之文化实践与社会生活被引量:1
2013年
黔中布依族村落长脚寨的跳地戏既是一种地方性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村落文化实践。围绕跳地戏的话语表述和文化传承保护,该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叙事结构,并包含了相应的社会记忆。在跳地戏的仪式展演中,长脚寨人将族群身份、村落认同、民间信仰和社会生活勾连在一起,实现了神圣与凡俗的融合、统一。
雷勇陈斌
关键词:社会记忆文化实践社会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公平、正义与和谐被引量:3
200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等主要内容。在这个体系中,社会公平是基石,社会正义是保障,社会和谐是目的。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历史的产物,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文章主要对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
雷勇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社会和谐
论跨界民族的历史记忆被引量:1
2009年
跨界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其民族集体认同的记忆形式,表现为族群群体对祖先的历史的追忆以及其社会建构行为,本身具有的集体性、变动性、差异性和承继性的特点。研究发现,跨界民族的保守性历史记忆对族际关系甚至国家间关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积极引导历史记忆有助于跨界民族问题的解决。
雷勇
关键词:跨界民族历史记忆族际关系社会建构
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被引量:4
2008年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自觉行为,表现为一种归属感。跨界民族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性,即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历史表明,在国际关系中,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作用最为敏感。因此,要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必须解决好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问题。
雷勇
关键词:跨界民族他者
县域整合与价值再造: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社会逻辑——对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商驿站+”模式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历史地理导致的区域性特征,在市场、技术、观念、基础设施等方面滞后,其发展路径与东部地区不同。本研究通过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一西部内陆地区“电商驿站+”模式的个案研究,剖析农村电商发展的社会逻辑。研究发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电商发展的脉络可以分为起步、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这一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县域整合”:以县域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商驿站布局、公共品牌打造和城乡双向互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实现了乡村的“价值再造”: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山地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尊重电商发展的主体性,提升电商人力资本价值;融合一二三产业,重新发现乡村的多重价值。质言之,后发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政府要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县域整合”,从而实现“政府-市场-社会”有机合作;农村电商要更注重嵌入其中的社会结构,如中西部农村过疏化、发展能力较弱的现实;“后生产主义乡村”不只包括大城市的郊区,通过数字赋能、三产融合实现“价值再造”是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新的可能路径。
雷勇宗世法魏淑媛
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基于贵州明代卫学社会影响的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科举是隋唐以来国家与社会联系的关键性纽带。科举的国家性及内蕴的社会、文化渗透力,可直接标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偌大中国,政区各异,对科举进行制度"一律"下特征各异的考察,能从特殊透视一般,从而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在国家与地方互动中,作为科举具体的教育功能和特殊意义。贵州明代科举及第者来源的结构及变迁案例,表征出科举作为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流动载体,所依托的教育母体,深刻受制于国家与地方整合中的结构性制约;反过来,又以制度性产出(后果)的影响力制约着国家与地方社会的结构性特点,从而形成差序结构拓展与整合的社会变迁平台,卫学参与构建国家——社会的关系。
孙兆霞雷勇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地方社会明代科举SOCIETYDYNASTY结构性制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