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曼

作品数:57 被引量:46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中医
  • 19篇风湿
  • 17篇关节炎
  • 16篇类风湿
  • 15篇类风湿关节炎
  • 15篇风湿关节炎
  • 10篇综合征
  • 6篇医经
  • 6篇证候
  • 6篇名医
  • 6篇名医经验
  • 6篇辨治
  • 5篇中医药
  • 5篇干燥综合征
  • 4篇中医治疗
  • 4篇量表
  • 3篇痛风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细胞

机构

  • 54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深圳市中医院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福建省第二人...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武汉市中医医...
  • 2篇重庆市第九人...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56篇韩曼
  • 41篇姜泉
  • 20篇唐晓颇
  • 8篇巩勋
  • 7篇刘喜明
  • 5篇周新尧
  • 5篇焦娟
  • 5篇张华东
  • 4篇朱晓云
  • 4篇杨晶东
  • 4篇路志正
  • 4篇王朋倩
  • 4篇王建
  • 3篇刘宏潇
  • 3篇张剑勇
  • 2篇刘健
  • 2篇王蕾
  • 2篇刘英
  • 2篇杨凤珍
  • 2篇倪青

传媒

  • 7篇中医杂志
  • 5篇世界中西医结...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智能计算机与...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9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肌痛症中医病名探讨被引量:24
2019年
纤维肌痛症是一种特发性风湿病,以全身弥漫性疼痛、特定部位压痛为主要特征,同时具有多种非特异临床症状。中医病名常依据疾病的主要症状来命名,基于纤维肌痛症躯体疼痛部位与中医学"筋"的概念相符、核心症状弥漫性疼痛是筋痹的主要临床表现、由筋痹导致的肝痹与纤维肌痛症的众多非特异症状相符、纤维肌痛症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与筋痹的内在病因相符,认为纤维肌痛症应归属于中医学"筋痹"范畴。
焦娟殷海波冯兴华姜泉张华东唐晓颇葛琳韩曼张柔曼
关键词:纤维肌痛症筋痹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探索性研究
目的:归纳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类型,确立各证候的主要症状,分析病因病机及各证候之间的联系。   方法:本研究分为四步实施,第一步进行专家访谈,第二步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第三步制定“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第四步进行...
韩曼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病证经纬”理论探讨中医风湿病药靶方略被引量:3
2022年
风湿病对应现代医学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历来被归于疑难杂病范畴。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历史悠久,疗效卓越,近几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风湿病普遍具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相交替的动态演变过程,而反复发作致使病情逐渐加重。控制风湿病情,使其稳定不发作,以达到临床持续缓解是避免疾病进行性加重的关键。针对风湿病不同时期的证候特点,笔者提出“病证经纬”理论,在“病证结合”原则基础上引入动态演变的观念,运用中医“祛邪安正”理论进行分期论治。同时,整合人工智能、现代药理、多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通过系统辨证,探寻诱发风湿疾病发作的风险因素及作用机制。以期达到风湿病靶向给药、精准治疗的目的。“病证经纬”理论指导下的药靶方略充分突显中医个性化治疗优势,本文作一阐释以期为风湿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姜雯姜泉周新尧韩曼巩勋王建李克嵩唐晓颇
关键词:风湿分期论治药靶现代药理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与实践被引量:44
2017年
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SLE的中医诊治思路,主张中西医合理配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强调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本病以阴虚血热为本,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毒、瘀、虚3个主要方面,治疗当分病情急缓而有所偏重,滋阴、清热、解毒、祛瘀诸法贯穿始终。在本病的不同时期指导中药如何同西药配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论述了中药在狼疮性肾炎、激素撤减、防治并发症、合并妊娠中的作用和治疗思路。
韩曼姜泉
关键词:中医系统性红斑狼疮
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痛风经验被引量:28
2017年
介绍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痛风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失调是慢性痛风发病和反复不愈的关键因素,强调调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提出调理脾胃、综合治疗为治疗慢性痛风之大法;同时不忘补肾,重视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使邪去正安。并佐以中药外治。
韩曼姜泉唐晓颇杨凤珍
关键词:调理脾胃名医经验
逐层Transformer在类别不均衡数据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为解决临床医学量表数据类别不均衡容易对模型产生影响,以及在处理量表数据任务时深度学习框架性能难以媲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欠采样的Transformer网络模型(layer by layer Transformer,LLT)。LLT通过级联欠采样方法对多数类数据逐层删减,实现数据类别平衡,降低数据类别不均衡对分类器的影响,并利用注意力机制对输入数据的特征进行相关性评估实现特征选择,细化特征提取能力,改善模型性能。采用类风湿关节炎(RA)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实验证明,在不改变样本分布的情况下,提出的级联欠采样方法对少数类别的识别率增加了6.1%,与常用的NEARMISS和ADASYN相比,分别高出1.4%和10.4%;LLT在RA量表数据的准确率和F 1-score指标上达到了72.6%和71.5%,AUC值为0.89,mAP值为0.79,性能超过目前RF、XGBoost和GBDT等主流量表数据分类模型。最后对模型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了影响RA的特征,对RA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杨晶东李熠伟江彪姜泉韩曼宋梦歌
关键词:TRANSFORMER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现状调查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随消化道症状的现状。方法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调取全国多家三甲中医院中的RA患者1623例,并从中筛选出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805例,提取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地域及饮食特征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805例,其中男106例(13.17%),女699例(86.83%),男女比为1∶6.5。不同地域分布的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分布在华东地区207例(25.71%)。不同病程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病程10.75年,病程15年以上最多278例(34.53%)。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占比大(9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过或正在服用不同药物的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MARDs 800例(99.38%)、NSAIDS 522例(65.25%),使用率最高。结论RA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程度与地域分布、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相关。
肖东葓韩曼唐晓颇巩勋焦娟尹维贤姜泉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消化道症状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
刘喜明辨治支原体肺炎验案2则被引量:1
2010年
王朋倩吴欣芳朱晓云王菁韩曼刘喜明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姜泉从瘀热辨治过敏性紫癜被引量:6
2019年
姜泉教授认为瘀热为过敏性紫癜的病机关键,无论外感还是内伤俱是瘀热相搏胶结为患。临证喜用四妙勇安汤作为基础方,根据瘀热不同程度以及正虚邪实,随症加减,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法,疾病后期,气阴两虚或脾失统摄则滋阴益气,同时不忘时时顾护脾胃,临床疗效甚佳。此外,姜泉教授还重视患者的日常调摄。文章是基于一则病案探讨姜泉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彭秋伟姜泉韩曼崔家康李剑明周志强刘友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瘀热四妙勇安汤
治未病思想在风湿免疫病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3年
治未病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智慧与优势。文中基于治未病思想,结合风湿免疫病特点,阐述中医药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环节,以及日常调护中的应用,思考当前治未病思想在风湿免疫病中的不足之处,为临床工作、科研设计提供思路。
程增玉徐浩东高阳鹭韩曼唐晓颇
关键词:治未病风湿病免疫病防病中医理念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