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静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局妇幼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2篇毒性
  • 2篇新生儿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消旋卡多曲
  • 2篇消旋卡多曲颗...
  • 2篇小儿
  • 2篇小儿轮状病毒
  • 2篇小儿轮状病毒...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 2篇轮状病毒性
  • 2篇轮状病毒性肠...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黄疸

机构

  • 6篇北京海淀妇幼...

作者

  • 6篇韩静
  • 2篇陈红
  • 1篇杨海珊
  • 1篇刘向梅

传媒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茵枙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研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茵枙黄口服液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参考不同治疗方式将研究涉及的62例样本平均分为两组,样本数据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参与纳入的黄疸患儿,将采取茵枙黄口服液单独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茵枙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患儿作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黄疸患儿黄疸患儿治疗时间、胆红素水平、临床治疗计算值。结果:数据研究发现,实验组黄疸患儿临床治疗计算值96.77%对比参照组患儿临床治疗计算值77.41%显著更高,P<0.05,统计学数据具有显著比较差异。实验组黄疸患儿治疗时间(3.21±0.21)、胆红素水平(124.35±8.65)对比参照组指标数据(5.21±0.33、182.21±7.21),P<0.05,统计学数据具有显著比较差异。结论: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茵枙黄口服液联合疗法应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治疗效果。
韩静
关键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新生儿黄疸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在黄疸新生儿治疗中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黄疸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依照计算机表法将黄疸新生儿分成短时多次组(n=44)和长时常规组(n=44),短时多次组黄疸新生儿接受短时多次蓝光治疗,长时常规组黄疸新生儿只接受长时常规蓝光治疗。比较观察88例黄疸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短时多次组黄疸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时常规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长时常规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黄疸新生儿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黄疸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控制。
韩静
关键词:蓝光治疗黄疸新生儿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行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年
目的:将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实行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分析及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收入此文研究目标,参考治疗方式差异性予以分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予以实验组患儿,常规治疗予以参照组患儿,计算2组呕吐症状消除用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用时、治疗3天、5天、7天病毒转阴合计率、治疗有效合计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呕吐症状消除用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用时比较参照组患儿,P<0.05,展示统计学数值对比和研究意义,实验组患儿治疗3天、5天、7天病毒转阴合计率比较参照组患儿,P<0.05,展示统计学数值对比和研究意义,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合计率比较参照组患儿,P<0.05,展示统计学数值对比和研究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展示出较优效果。
韩静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消旋卡多曲颗粒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研究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效果。方法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参考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儿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计算2组呕吐症状消除用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用时、治疗3、5、7 d病毒转阴合计率、治疗有效合计率。结果试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呕吐症状消除用时、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用时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3、5、7 d病毒转阴合计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效合计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方法展示出较优效果。
韩静梅四红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消旋卡多曲颗粒
不同免疫方式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水平传播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和主动加被动联合免疫的不同方式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水平传播的效果,以及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产生情况。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母亲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婴儿作为观察对象。这些婴儿生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HBV抗原HBsAg、HBeAg及HBV表面抗体(HBsAb)均为阴性,HBV抗体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所有观察对象均采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HBVac)按0、1、6月各10μg方案接种,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232例婴儿生后24h内注射(蓉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200IU,生后15~30d重复1次;观察2组182例婴儿生后不注射HBIG。观察项目:①观察生后3个月、6个月、1岁时HBsAg和HBeAg阳性率。②观察生后3个月、6个月和1岁时HBsAb定性阳性率和1岁时HBsAb定量。③观察生后3个月、6个月、1岁时HBeAb和HBcAb阴性率。结果①所有观察对象生后3个月、6个月、1岁时HBsAg和HBeAg检测均为阴性。②生后3个月观察1组HBsAb阳性率96.53%;观察2组HBsAb阳性率为75.6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4,P=0.000)。生后6个月观察1组HBsAb阳性率为88.24%;观察2组HBsAb阳性率为9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5,P=0.022)。生后1岁时观察1组HBsAb阳性率为93.53%;观察2组HBsAb阳性率为97.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③观察生后3个月、6个月、1岁时HBeAb、HBcAb阴转率和1岁时HBsAb定量检测结果,所有结果观察2组均高于观察1组,但除了生后3个月观察2组HBeAb阴转率大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汉逊)酵母基因重组HBVac10μg0、1、6方案单纯主动免疫可使母亲HBsAg携带者的婴儿产生不低于加用HBIG联合免疫的免疫效应。HBIG对婴儿自身主动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现象。
陈红刘向梅韩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方式母婴抗原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同喂养对婴儿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同喂养方式及婴儿不同免疫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水平传播,即婴儿生后1年内乙肝抗原抗体的影响。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母亲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婴儿413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组345例、人工组(人工喂养组)68例;根据是否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分为干预组241例,非干预组172例。观察各组婴儿生后3个月、6个月、1岁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定性测定和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定性测定。结果乙肝病毒抗原测定:各组婴儿生后3个月、6个月、1岁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定性检测均为阴性。1岁时乙肝病毒抗体定性测定:婴儿出生时保护性抗体阴性者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母乳组为95.9%,人工组为94.1%,经统计学处理,2χ=0.454,P=0.501,无显著性差异。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组为92.9%,非干预组为99.4%,经统计学处理,2χ=10.087,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单阳性母亲所生,且出生乙肝抗原阴性的婴儿应采用主动免疫"方案",按时接种乙肝疫苗母乳喂养是安全的。母乳喂养不影响接种乙肝疫苗后主动免疫的产生,母乳喂养对婴儿乙肝核心抗体阴转是有利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部分婴儿乙肝疫苗主动免疫的产生存在抑制现象。
陈红韩静杨海珊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原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