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 作品数:121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上位腰椎不稳定合并下段腰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腰椎不稳合并下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均行一期后路多阶段腰椎内固定加椎管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结果:术中未有血管、神经等副损伤.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出血量约400 ml,术后所有患者全部下腰部疼痛及单侧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40例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60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一期进行后路手术,手术疗效肯定,术后效果满意.
- 谢江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孟祥玉马原李栎
- 关键词:后路脊柱融合术
- 不同浓度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临床诊断标准选取我院120例具有介入治疗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术中所给予氧-臭氧混合气浓度的不同,将其双盲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注入氧和臭氧的混合气,椎间盘内注射4 ml,椎间孔周围注入10 ml。A组注射浓度30μg/ml氧和臭氧的混合气,B组注射浓度40μg/ml氧和臭氧的混合气,C组注射浓度50μg/ml氧和臭氧的混合气。每周一次,一周为一疗程。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均显著高于A组85%和C组87.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浓度应以40μg/mL为宜。
- 马涌程俊杰龙浩马原
- 关键词: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
-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被引量:6
- 2012年
- 胸椎管狭窄症(TSS),临床上比较少见,有学者报道可能与胸椎活动度小,慢性劳损有关。最早是Sumito报道因软骨发育不全引起的椎管狭窄,随后Bailey报道退变增生产生的椎管狭窄,Parker报道了黄韧带肥厚引起的椎管狭窄。但真正讨论此症的还是Verbiest,他开始用“椎管狭窄症”来定义此类疾病。Nakanish等1971午首先报道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引起胸椎管狭窄。
- 余光宇马原田慧中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
- 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
- 本组在用传统方法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术560例的基础上,从1995年至2005年采用"微创式 V 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该法主要用于后凸角小于80°Cobb’s 的轻度畸形患者, 收到较好的治...
- 田慧中马原吕霞
- 文献传递
- 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整体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整理分析32例主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 1型AIS)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探索该类型患者脊柱-骨盆整体矢状位序列的相关性。方法Lenke 1型AIS患者拍摄站立位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以及左右侧屈位片(Bending位片),测量并记录站立位及Bending位冠状位Cobb角、颈椎矢状位曲度(C2-C7 Cobb角)、胸椎后凸角(T5-T12 Cobb角,TK)、腰椎前凸角(L1-L5 Cobb角,LL)、骨盆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C7-S1及C2-C7 SVA(Sagittal Vertical Axis)、胸1倾斜角(T1 slope),选取30例健康青少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全长正侧位片测量颈椎矢状位曲度(C2-C7 Cobb角),分析两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作为统计方法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侧凸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相比,C2-C7 Cobb角显著性增大(P<0.05)。Lenke 1型AIS患者中颈椎后凸组,T5-T12 Cobb角显著降低(P<0.05),胸椎后凸角度C2-C7 Cobb角显著增大(P<0.05)。C2-C7 Cobb与T5-T12 Cobb角呈负相关(P=0.008),与L1-L5 Cobb角呈正相关(P=0.005)。C2-C7 Cobb角与冠状位Cobb角度、PI、SS、PT、C7-S1 SVA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Lenke 1型AIS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异常者高于正常青少年组,颈椎矢状位序列与TK、T1 slope,而与胸腰椎冠状位角度及骨盆参数无关。
- 朱旭代杰眭江涛谢江马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 h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当骨化块压迫脊髓、神经根或...
- 谢江马原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理机制临床症状影像诊断手术治疗
- 腰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与超早期腰椎结核的鉴别
- 2020年
-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退变与超早期腰椎结核的MRI表现,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方法收集20例为经手术后证实或者穿刺后被证实为腰椎间盘退变患者,20例为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分析比较其MRI征象。结果腰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与早期腰椎结核不同点表现在:①临床表现:腰椎间盘退变早期往往有下腰部疼痛,而椎体结核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②椎间盘改变:早期椎间盘退变就有信号的改变,包括终板退变和髓核退变。而椎体结核早期无明显改变,中后期椎间盘才会有改变;③相邻椎体骨质改变上:早期椎间盘退变相邻骨质无明显破坏,而早期结核可见椎体上下缘邻近终板部位虫蚀状、蜂窝状或小片状骨质破坏,骨破坏区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④椎旁软组织改变上:早期椎间盘退变无椎旁软组织改变,而早期腰椎结核可见椎旁和后方软组织肿胀。结论早期椎间盘退变与早期腰椎结核各有一定MRI特点,鉴别有一定困难,需仔细鉴别。
- 代杰朱旭谢江眭江涛马原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脊柱结核磁共振成像
- 一种辅助可调弯折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辅助可调弯折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插接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连接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壁居中设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内插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
- 马俊毅拜格彦期刊达尔眭江涛马原
- 有限元法分析强直性脊柱后凸去松质骨截骨与全脊椎截骨矫形的生物力学特点被引量:6
- 2017年
- 背景:严重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常采用矫形截骨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脊柱截骨矫形手术风险高,具体治疗方案较为个体化,畸形脊柱的生物形态与力学特性错综复杂。但有限元分析法对不规则物体的生物力学分析有其独特的优势性。目前国内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治疗的生物应力特点鲜有报道。目的: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截骨方式选择与全脊柱变形位移趋势及截骨接触面、钛棒、椎弓根螺钉等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医学图形软件构建强直性脊柱后凸全脊柱模型,导入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在T_(12)和L_1椎体节段行2种截骨方式(全脊椎截骨术与去松质骨截骨术)的4个截骨模型。对椎体及螺钉分别施加相应的载荷,得到4种工况下的一系列变形和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1)T_(12)椎体截骨加载后各方向轴的全脊柱位移趋势大于L_1椎体截骨模型;(2)去松质骨截骨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于后方的内固定装置,全脊椎截骨的生物应力主要集中在钛笼及截骨接触面;(3)个体化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会影响截骨节段及截骨方式的选择,截骨节段的选择将主要影响全脊柱的变形稳定性,内固定节段的应力分布可能与截骨方式及内固定装置方式相关;(4)该结论可为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 段延辑马俊毅李辉李栎马原
- 关键词:脊柱后凸生物力学全脊椎截骨
- 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矫正复杂脊柱畸形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系统比较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23年6月之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BM数据库收录的有关Ponte截骨和VCR矫正复杂脊柱畸形效果对比的临床研究文献,由3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综合运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和NOS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脊柱主弯Cobb角矫正率、脊柱后凸矫正率、SRS-22量表评分、脊柱主弯Cobb角矫正丢失、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其中1篇Jadad量表评分为3分、质量等级评为B级,5篇Jadad以及NOS量表评分均大于5分。共纳入198例复杂脊柱畸形病例,其中多节段Ponte截骨118例(Ponte截骨),VCR 80例(VCR组)。分析结果显示,Ponte截骨比VCR手术时间更短[OR=-43.08,95%CI(-58.46,-27.70),Z=5.49,P<0.0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OR=-214.06,95%CI(-336.10,-92.02),Z=3.44,P=0.0006]、术后并发症更少[OR=0.13,95%CI(0.05,0.31),Z=4.50,P<0.000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术式在主弯Cobb角矫正率[OR=1.53,95%CI(-3.24,6.31),Z=0.63,P>0.05]、后凸矫正率[OR=6.40,95%CI(-0.35,13.15),Z=1.89,P>0.05]、SRS-22量表评分[OR=-0.06,95%CI(-0.44,0.33),Z=0.29,P>0.05]、主弯Cobb角矫正丢失[OR=0.15,95%CI(-1.08,1.38),Z=0.24,P>0.05]、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OR=0.33,95%CI(-3.44,4.10),Z=0.17,P>0.05]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与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一致,但Ponte截骨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少于VCR,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叶小龙田慧中马原
- 关键词: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后凸畸形META分析